魏林華
【摘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要載體,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生物學科作為容易被價值以及學生忽視的學科,如何讓學生提升在教學中的參與性,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如何提升教學中的學習效果,是現(xiàn)階段初中生物教育工作需要思慮的重要問題。生物老師要充分地認知學生的主體位置,重視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來激發(fā)生物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策略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概述,能夠為初中生物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學生? 主體地位?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074-02
一、初中生物第一堂課的重要性,學生對于生物科目的啟蒙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起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興趣是關鍵所在。好的開端是興趣的起點,初中生物老師要重視第一節(jié)課的啟蒙奠定作用,以便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生物的初次教學時,生物老師不但要讓學生了解生物學是什么,還要根據(jù)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要讓學生體會到生物課對于其它科目不同的特點,要利用生物學獨特的特征來引導學生,使其能夠?qū)ι飳W產(chǎn)生興趣,主動地進行生物學習。
例如在初中七年級上冊《走進生命世界》的這節(jié)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利用多媒體體現(xiàn)出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要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邊所熟悉的小草或者小魚,以及陌生的生物,從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到大到幾十噸的大生物,還可以給學生展示試管嬰兒、器官移植、轉(zhuǎn)基因技術等,這些有關生物學的技術會使學生感到驚奇,以此來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總之,利用第一堂課的視覺效果,刺激學生體會到生命世界的豐富精彩,培育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激情以及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它所產(chǎn)生的作用不但影響學生學習生物的方式,還能夠決定學生以后的學習動力。第一節(jié)課的效果,能夠促進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發(fā)展。
二、適當融入故事,讓生物課變得生動
生物學科是具有科學性的課程,但是生物這門學科不但是嚴謹?shù)目茖W,還是一門具有偶然性和趣味性的課程,在生物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識背后,都有著較為有趣的故事。老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知識背后的故事做成動畫視頻,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給學生。這些故事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較為容易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教材中《練習使用顯微鏡》的有關教學中,可以利用放大鏡放出一個新世界的故事為教學要點,在進行向?qū)W生介紹列文虎克發(fā)明顯微鏡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的細心、認真以及堅持等品質(zhì)。在顯微鏡的發(fā)明后,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微觀新世界,微觀世界的出現(xiàn)可以讓人們在預防疾病和科學研究等領域有所提升。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認知得更具體,對顯微鏡也顯示出更大的好奇心,可以為這節(jié)生物教學建立較好的學習氣氛。所以,利用故事的融入,能夠使教學內(nèi)容更具生動,可以更充分地提升學生在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協(xié)助合作,思想碰撞中激發(fā)靈感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提倡協(xié)助合作探索方式的進行學習,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也是提升學生主體參與的重要方法。利用小組協(xié)助合作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促進小組在探索研究的能力,還能夠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在分配小組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原則:讓座位相鄰的學生組建小組,其次是學習水平的分配,不同小組里面學習水平應該保持平衡,這樣不僅能夠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也能提供給學習較好的學生有發(fā)揮的機會,而且不同小組的水平平均情況也能夠較容易的完成學習目標。在進行對小組布置任務時,注意任務選擇的價值性,否則會使協(xié)助合作失去了意義。合作的任務要緊連教學內(nèi)容,這樣才能促進小組以學習目標為方向展開學習和探索。另外任務的難度要合適,要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任務較難會因此打擊學生的學習熱度,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性降低,任務較簡單也失去了小組合作的真正意義。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血液循環(huán)》的這節(jié)教學中,可以把四人分為一組,為了防止學生水平較差的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在進行分組時要打亂分組序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身對序號產(chǎn)生敏感感覺,也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教學之前可以測試一下關于心臟或血管的有關知識,要求學生獨自完成測試,之后讓每組的3號進行交卷評閱。老師就可以進行新課程的教學,在教學之前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中血液循環(huán)的內(nèi)容,并且在課本上標出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用不同顏色標注出學生本身的疑問。每組4號同學可以作為組長,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預習狀況,針對疑惑的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將給出意見整合,把意見寫在板子上亮出來,然后再按照老師分布的小組之間的關系進行評論,各小組的1號作為這節(jié)課的評價人員進行主導工作。在教學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各自寫出協(xié)作學習的自我評價以及小組成員的互相評價,結(jié)束之后由每組2號成員進行統(tǒng)計進行交流。在這個協(xié)助合作的過程當中,要有效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在合作的過程中找到突破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到任務的思索中去,生物老師也要做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維。
四、賦予學生主體參與的時間以及空間,讓學生參與到生物教學設計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知識有著較大的心理需求以及表現(xiàn)欲望,不喜歡聽從別人的安排。但是還是會存在一些老師依舊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跟著老師轉(zhuǎn),使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空間,也就致使學生無法自主學習,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也無法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所以,初中生物老師應該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學生有時間以及空間進行自主思考,參與到教學中,自主探尋求知。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根的作用》教學中,如果只是讓學生索取知識結(jié)論,那么只要閱讀教材就能達到學習目的,但是這樣的教學學生會感到乏味無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教學模式,利用分組的形式自行討論以及設計實驗,在學生進行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有的小組想把帶根的植物放到瓶子里,瓶子里滴上植物油,經(jīng)過幾天看看瓶子里的水有沒有減少,有的小組想把萎蔫的植物插到水里,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還有的小組想把開著白色鮮花帶根莖的植物放到有紅色墨水的水中,觀察植物的根、莖、葉子和花的顏色是否有變化,各小組課后會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成功的小組獲得了自信心,而失敗的小組也會討論探索失敗的原因。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小組自主設計并完成的實驗過程中,不但使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得到有效運用,也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提高。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激起學習興趣以及參與度,也較大提高了學習質(zhì)量。
五、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經(jīng)驗
在生物這門科目當中,實驗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實驗不僅是學生學習生物的方式,而且也是學生實踐和總結(jié)學習的重要方法。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生物老師不要只是自己展示實驗給學生,也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去。不僅可以讓學生提升動手實踐能力,也能對教材中的知識通過實踐進行思考、探索以及創(chuàng)新。再生動有趣的講解都不如讓學生自己親手實踐操作。
例如在進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課的有關知識點講解時,為了能夠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jié)構(gòu),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進行制作動植物細胞模型。但是用什么樣的材料來做細胞模型,就可以讓學習自主考慮,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主體觀察能力。學生會想出很多材料,例如泡沫、橡皮泥或塑料等材料,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材料的不同缺點,或是不夠形象,要么不容易保存。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果凍是制作模型的最佳材料,可以將兩個果凍的中間放一個花生米,把果凍合起來,這樣動植物的模型就非常形象了。像這樣讓學生利用制作模型,不僅可以體驗到實驗的樂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主體參與意識。
六、建立評價系統(tǒng),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信心
在實施活動完成以后,生物老師應該在第一時間予以學生適當?shù)脑u價以及鼓勵。在老師積極評價當中,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探索,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更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思維以及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另外,在評價系統(tǒng),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尤其是要淡化差別和選拔,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以及評價標準多樣化,不要以老師為中心,也不要以成功失敗來評價。生物學習也是這樣,老師要在思想觀念上進行轉(zhuǎn)變,更要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理念。評價的模式不僅可以由老師來評價,也可以是老師做出評價標準學生來進行評價,也可以由學生自身來做出評價規(guī)范,相互評價,集體合作活動也可以由集體自我評價。以此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信心。
七、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生物老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者的教學方式,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以及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探究,生物老師要與學生提高互動以及交流,不斷地挖掘?qū)W生的學習能力。初中生物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基礎,更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可以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皖玉.采用體驗式教學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何建.探究初中生物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整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