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菲 胡畔
【摘要】有關音樂教學技能的教學是高師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重要環節,如何通過課程理論教學,并結合教學實踐來加強、完善對音樂師范生的培養,是本文論述的主要內容。本文將以聲勢律動教學法的教學與實踐為例,探討高師音樂學師范生的培養體系設置理念與建設環節,以期對高師音樂教學的技能培養有所助益。
【關鍵詞】聲勢律動? 音樂教育? 理論教學? 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重點項目《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項目號:202011460013Z)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J60-4;G43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154-02
在現今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教育環境背景下,音樂課堂不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基礎的音樂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音樂情感和關于美的音樂意識的提升。聲勢律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隨著音樂的變化而靈活運用自己的身體,將自己對于音樂的情感和感悟,充分表現在肢體語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因此,聲勢律動教學法也成為了高師教學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聲勢律動教學法源自“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指利用身體作為打擊樂器,通過拍打、敲擊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音響組成節奏進行演奏。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提倡綜合性、即興性、基礎性、親自參與性以及適合本土文化性,其中聲勢律動更是這個體系的楚翹。目前,聲勢律動教學主要在國內專業高校展開,部分發達地區的中小學也得到了一定推廣,體現了聲勢律動教學法在我國中小學教學一線的課堂教學中得到了一定認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成為了高師音樂師范生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精準定位中小學的一線學情
1.小學音樂課堂中,孩子們剛剛經歷了從學齡前兒童到學齡兒童的轉變,對音樂課程比較陌生,但同時,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表現出對音樂課程熱愛的天性,對音樂課表現出非常高的熱情。但在傳統教學課堂中,音樂課堂通常是由教師主導,而并非是孩子自己掌握的。換言之,這個階段的孩子僅僅是音樂教師的追隨者,并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自我意識,由此會引發對課堂興趣的減弱。
2.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初中學生正處于兒童到成人的轉化階段,該年齡段的學生對音樂的聽力和辨析能力正在逐步強化,自己克制能力還稍顯不足,稍興奮一點的事情較容易團體化和情緒化。同時,由于進入了初中階段,學生們自尊心理增強,開始變得怕羞怕怯,因此,在初中階段的音樂課程里也開始有抗拒表現自我和自我推薦的情況,初中音樂課堂逐漸變得沉悶壓抑,這是初中階段音樂課堂難于開展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3.聲勢律動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式,它主要具備以下基本特點:
①直觀性。它把音樂內容和音樂節奏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能夠直觀感受到本節課音樂的節奏風格,印象會更加深刻。②參與性。聲勢律動教學最關鍵的是讓課堂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參與其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本節課的音樂風格,才能夠真正實現教學目標。③創造性。聲勢律動教學不只是拘泥于課本的內容,它更多地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創造屬于自己的肢體動作,然后進一步掌握本節課的音樂內涵和節奏風格,讓學生對音樂的了解更加深刻。
二、努力夯實教學技能的理論學習
隨著目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音樂師范專業人才也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且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而在音樂師范專業教育教學中,實現師范專業學生的有效培養也就十分必要。另外,音樂師范生普遍存在著上崗之后難于馬上融入課堂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在于音樂師范生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不能和一線教學實踐相結合。因為缺乏實踐經驗,新老師很難第一時間融入到課堂里面去,也很難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培養師范生具備實用性質的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是師范生培養體系中要解決的關鍵環節。
以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下稱南曉音院)的師范生培養體系為例,除了開設的眾多理論課程,例如:鋼琴與伴奏、聲樂、舞蹈編導、視唱練耳與樂理、課堂配器、合唱指揮、中西音史、和聲、曲式分析以及教育導論等,為了提高師范生的專業技能、豐富他們的知識涵養,學校廣泛邀請來自中央音樂學院音教系、上海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院校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以便讓師范生直接獲取國內教育學的理論前沿信息。
通過課程教授和系列講座的開展,師范生可以全方位的理解聲勢律動教學法的理論建設、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等各個環節的實踐過程,準確地理解了“聲勢律動”這一概念。對于聲勢律動教學法的學習,首先是對“聲勢”一詞的理解。聲勢指聲音,通過拍手、拍腿、跺腳、捻指或者是敲擊物品等動作并且能夠發出一定的有節奏的聲音。其次關于“律動”一詞的概念,它是指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中的音樂旋律,自編或者模仿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讓學生直觀地體驗節奏的魅力,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總而言之,聲勢律動是將教學內容融合動作、節奏、表演、演唱和朗誦的新式教學方式。
三、全面開展師范生的實踐教學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實踐性強,技能型要求高的學科,音樂師范生應該加強主專業學習,堅持多方位發展,做好就崗前的音樂技能支撐。以南曉音院為例,為使師范生提前適應教學崗位,了解中小學學生基礎學情,自大二學年起,每半學期安排為期一周的見習,進課堂,觀察名師、名課堂的教學,以便及時了解中小學教學一線的學情。到大四上半學習,安排了大四師范生為期五周的實習。學院將一批南京市優秀的中小學以及部分定向生的生源地設為實習單位,與南京一中、南京九中、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南京市白云園小學等學校的中小學一線教學名師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見習-實習-研習過程,共同參與對學生的培養。體現了陶行知先生 “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讓師范生有機會在教學一線實踐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具體教學實踐過程如下:
(一)重視教材的研讀分析
從教材出發,依照教綱,合理選擇使用教學方法是重中之重。為了聲勢律動的順利延用到中小學音樂課堂中去,應該注意提前對教材做好分析,編寫教案,設計好律動的環節。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師范生可以通過聲勢律動教學的運用,再結合本節課所教授的內容,找到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點,并且在音樂教學中加入相關的課外音樂,使趣味性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二)合理設置聲勢律動方案
為了能夠有效突出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可以將游戲和教學內容相結合,設計相關的游戲化音樂教學,增強學生的節奏訓練。因為,音樂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限制著學生的思維,將音樂教學方式游戲化,在沖破傳統音樂教育思維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音樂游戲的教育環節中掌握音樂學習的方法和技能,還能促進學生增強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音樂的節奏感覺。
將聲勢律動滲透到音樂課堂教學中,舞蹈是可以有效體現音樂律動的另一種方式。因為,音樂是讓學生感受聽覺的藝術,舞蹈則是讓學生展示身體肢體語言的藝術。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將律動和舞蹈相結合,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熱情的提高,還能通過舞蹈來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三)有效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對于音樂學科來說,不僅需要師范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音樂的知識、歌唱技巧,還需要掌握音樂的樂感和節奏感。師范生通過自身的理解將聲勢律動融合了舞蹈和歌曲旋律線條以及肢體的舞動,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豐富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樂感和節奏感,能夠使學生有效的掌握音樂知識。
將聲勢律動融進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不僅僅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需要讓學生在其他時間內,多聽健康向上的歌曲,并在聽的同時仔細了解歌曲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最后再融入肢體動作。由于音樂的聲勢律動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性格發展和審美意識,并且影響著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因此需要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充分開展對具體音樂教學技能的錘煉和打磨,以便日后能夠快速滿足教學一線的工作需要。
四、結語
在高師對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如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人才,成為當今高師音樂學專業建設的關鍵。從中小學教學一線的實際需要出發,通過國內音樂教育學前沿理論的支撐,制定科學、合理、專業、有效的教學方案,同時堅持理論教學與教育實踐“知行合一”的教學精神,是當下高師音樂師范專業建設行之有效的培養路徑。因此,切實從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出發,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融合、校內外實踐課程的聯動協同,并對實踐課程加以整合,重構實踐課程體系,豐富實踐課程內容,增強實踐課程的科學性,可以使音樂師范生的培養更符合一線教學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馬昭艷.試論高師音樂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
作者簡介:
闞菲(2000年-),女,江蘇揚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音樂學。
胡畔(1983年-),女,江蘇徐州人,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