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摘要】隨著社會對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視,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就有了更多對于幼兒教育模式與方法的變革和創新,目的在于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與水平。當前的幼兒教育領域中已經開始采用情智教育活動的形式開展更深層次的幼兒教學,通過對情智教育活動具體實施情況的調查與了解,從內容上明確了開展情智教育活動的基本流程和組織策略。幼兒園教學中已經大范圍采用情智教育活動開展教學,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地改善與提升,最終呈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對當前運用情智教育活動的具體情況展開分析,探索活動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針對性措施,希望能夠對未來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與促進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 情智教育? 學習活動? 存在問題? 對策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7-0133-03
一、引言
當前實施幼兒園情智教育活動是各大幼兒園發展進程中所要研究的主要課題,具體教研設想以提升幼兒情智發展水平為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再具體的活動設計中要首先創設出和諧良好的學習文化氛圍,結合之前的各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創造出更加豐富多樣、切實好用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依據的基本原則是以情為先、情智互動,在教學之前找到典型的教育主題,并以該主題為軸心,將主題內容與家庭和學校生活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以情育情、以情萌智、智中生情,促進幼兒情智融合發展的教育活動。這種情智教育一方面是在內容和方式上有所更新,另一方面是指在集中的角度上開展活動。通過這種情與智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其全方位地發展和成長。
二、情智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沒有正確理解“情智”發展的內涵。
情智教育活動是新課程改革開始之后隨著教育內容以及社會背景的改變而逐步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在該課題研究最開始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園的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情智教育的具體本質與基本內涵,雖然按照要求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但是很多活動仍舊延續的是傳統的教學思維與理念,沒有達到活動內容與模式的更新,更沒有樹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多數的幼兒教師都是在幼兒園教學階段重視幼兒個人的幼兒認知和理解能力,主要將關注度放在幼兒個人能力的提升方面,沒有關注到幼兒自身的情感體驗,這對于幼兒情感智力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2.情智發活動發展出現分離的情況。
活動開展的實際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活動安排和實施的情況下出現了情智教育分離的現象,也就是說不同的活動中有的關注到了情感體驗,有的關注到了幼兒智力、能力、思維等方面的發展,沒有真正理解到情智教育活動的本質在于情與智的融合,需要在活動中體現出情智共生、融合發展教學理念與原則。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活動當中充分認識到該活動的本質理念,并將其融合進入教育活動的具體內容當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視野的發展和進步。
3.活動開展中理論脫離實際。
具體的活動開展中,有的教師并沒有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甚至出現了兩者脫節的情況,具體表現為活動目標與活動過程的不匹配。例如在對大班的數學活動《認識時鐘》進行教學時,課本上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明確時間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通過時鐘的轉動來感受樂理的內容。一般來講,大多數教師對于本節課程的安排都只是簡單的通過觀察、認識、粘貼鐘面幾個環節,并通過用手指扳動指針的方式完成整個活動的環節和程序,幼兒只是根據教師的指示進行了定向的任務操作,沒有通過這次活動真正體驗到時間和生活到底有什么樣的聯系,事實上并沒有完成教學的目標。與此同時,這項活動更多的是幼兒完成教師的動作指令,都是機械的活動和學習,缺乏幼兒對于學習所應具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參與性使得幼兒喪失對于活動的熱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
4.教師對幼兒情智發展不夠重視。
幼兒園開展情智活動更多是拘泥于課程目標,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相應的活動,并沒有從真正的本質上接受這種教育模式。很多教師都是依舊按照自身傳統的教學進度與計劃進行,并沒有在加入情智活動之后對幼兒的變化與狀態進行觀察,同時教師自身對于情智教育的作用也并不是很認可,造成對于整個活動的開展不夠重視。例如,在開展大班社會活動《我的生日我做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整個活動的設計與開展過程并沒有將幼兒的想法置于主體地位,老師根據活動安排會以此詢問幼兒的生日日期,但是當幼兒說出日期的時候,教師并沒有給予足夠的反饋,而是簡單地重復或者記下幼兒的生日,這就造成整個活動沒有實現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在幼兒說出自己生日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會小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跟自己的生日作對比,比如聽到有人的生日在11月,就會有幼兒說“你的生日是在冬天啊,那肯定很冷,我的生日是在夏天的,爸爸媽媽會帶我去海邊玩耍”。大多數教師在聽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都會直接忽略掉,認為這些跟活動的開展是沒有什么作用的,但是事實上是教師忽略了幼兒自身所感知到的生日時期和社會感情之間的重要聯系。如果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這樣的小事情抓住幼兒個人的情智發展表現,并且選用合適的語言對幼兒的提問進行回應,例如可以說“那你出生的日子一定是陽光普照,溫暖幸福的,你也有著十分溫暖的性格呀。”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自身的情智發展情況進行指導,就會幫助幼兒獲得更加幸福與快樂的情感體驗,活動進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幼兒態度與情感的變動,不僅要關注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同樣也要關注教學的結果是否達到期望效果。
三、推動情智教育逐步發展的針對性措施
根據情智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發現的一系列發展現象,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當前實施情智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這是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提升的部分,本文針對上述提出的問題給出了以下幾點針對性地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未來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組織調查培訓活動。
當前教師在開展幼兒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將關注點放置在活動所體現的個人能力方面,并沒有認識到幼兒在不同活動當中所具備的情感體驗,因此想要促進情智教育的發展首先要對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加深他們對于“情智”理念的具體認知,由此幫助教師更深層次的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入探索。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對整個活動進行觀察和記錄,以便于在活動完成之后能夠通過記錄的內容發現過程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完善相應的不足。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培訓的方式從思維理念和教學能力兩個方面提升教師整體的素質與能力,同時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接受新鮮的教學思維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態度體驗與知識內容傳授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不斷創設不同活動的過程中,幫助教師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2.對照研究線索,反復論證實踐。
通過不斷開展的活動教育,我們可以在教育活動進程中按照教學研究目標對活動線索展開探索,根據線索明確幼兒對于情智教育活動的看法和態度,以及在此基礎上幼兒有什么樣的行為。這些線索都是對活動開展研究的基本參照,按照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反思—再實施的過程,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和模式,最終達到以情促智、情智結合、智中生情的教學目標。
3.通過合適的方式關注目標實現結果。
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不僅僅在于活動的實施過程,要將教學目標與整個活動環節緊密地結合起來,明確目標怎樣在過程中實現和達成,使得教師能夠在活動的設計當中時刻保持著目標意識,同時在發展進程中不斷地回望最初的目標并適時進行改進和完善。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對大班《鳥窩里的樹》一課進行教學時,能夠看到教師在教學方面緊密結合了教學目標與實踐,成功的通過情智教育活動的模式完成了幼兒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明確教學任務與目標所在,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系列的問題,去觀察幼兒的反應,再根據反應的異同去展開追問。在教師不斷地追問之下,幼兒會對自身的思維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對于自己的觀點有著質疑的態度,對于自己的判斷也有不斷的推測,從而在腦海里形成多個“為什么”,以此作為不斷反思自己的、促使自己進步的方式。
4.通過對活動的觀察深層次理解情智表現。
活動的設計除了內容與形式之外還需要設計出觀察記錄表,在表中清晰地將需要記錄的內容列在表格上,主要的要素包括幼兒活動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表情、眼神、狀態、參加活動的持續度等等,按照這些內容對幼兒的發展狀態進行分析和探討,得出幼兒本身的情智發展情況與表現。由此可知,每一位幼兒教師都需要在活動開始之前認真對活動本身的情感點以及智力提升點仔細考慮和安排,因為幼兒投入到情智教育活動之后,會有不同的情感反應,而以情促智的作用在于能夠對幼兒個人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方面都有不同的變化,對于上述內容進行觀察和記錄,能夠對之后幼兒教學有更大的提升。例如,在對《我們都是最棒的》這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自己的學生對自身和同伴之間的優點進行討論,因為這些都是在真實生活當中存在的,幼兒自身會有更深刻的體驗,也能夠由此抓住幼兒自身的專注力。同時教師也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將大家所認為的優點都集中起來,成為更加大的力量來不斷啟發幼兒。通過這種情智教育活動的形式,讓每一位幼兒真正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幼兒能夠為自己的集體作出自己的貢獻,從幼兒心理的角度能夠提升自身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從而更加愿意去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情智教育活動在未來幼兒教育領域中將會大范圍推廣和應用,該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更適應于當前幼兒發展的心理特征,更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需求,促進孩子健康地成長與發展。情智教育活動在當前的運用中體現出了其他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但是也需要明確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地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改進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教育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美華.情智教育理念引領的幼兒園游戲區域活動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22):118.
[2]李建民.情智教育促進師幼共同成長[J].學周刊,2019(2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