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在服裝類課程中對虛擬仿真實驗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服裝專業的設計類課程與虛擬現實的結合勢必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本文從虛擬仿真實驗在服裝陳列設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出發,構建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服裝專業設計類課程課堂創新的方向。
【關鍵詞】服裝陳列? 虛擬仿真? 課堂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6-0169-02
服裝陳列設計是我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和服裝表演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都較強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系統介紹服裝賣場陳列的發展、設計基本法則、服裝店面和服裝陳列設計特點及具體設計流程和實施方法。在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以講授法和PBL相結合,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服裝店鋪的陳列設計模擬。
一、服裝陳列設計課程目標
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作為服裝視覺營銷重要手段的“陳列”的設計原則,掌握賣場陳列設計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方法,了解不同定位的品牌在陳列設計中表現方式的區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設計過程中復雜性問題的能力,為從事服裝相關工作打好基礎。該門課程與其他服裝專業設計類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止聚焦于服裝本身的設計,而是將服裝營銷賣場的終端零售作為基礎語境,運用色彩構成、形式構成和立體構成在賣場中對服裝商品進行陳列的二次設計,綜合了空間氛圍、道具、燈光、服裝搭配等多種語素,進行意義的建構,使得消費購買的不僅是商品,還有在服裝店面的意義體驗。
該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市場實踐為輔。通過課堂教學,系統講授服裝賣場陳列的理論基礎,在視覺營銷與設計美學理論和人體工學設計法則的引領下,針對店面陳列設計的流程逐步講授,分別包含陳列環境設計、陳列照明設計、服裝陳列與色彩設計、櫥窗設計、展示道具設計等環節。具體課程知識點架構如圖1所示。同時,在專業市場實踐課中,學生將會在品牌服裝店鋪中,了解整個服裝市場的運營、組織與管理,并對服裝店面的陳列進行實際操作和規劃。
二、基于PBL的合作式學習
對于應用型課程來說,僅僅靠課堂知識點的講授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學生無法將知識內化吸收。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直接經驗要比間接經驗更利用知識的獲取,感官體驗和實際操作的效果要大于抽象學習的效果。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教學目標呈現——集體講授(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活動——測驗——評價和獎勵[1]。于是,課程以“服裝店面陳列規劃與設計”作為課程任務,構建了一個基于任務的學習體系,分解為服裝品牌項目選擇、店面選址、店面空間布局、空間氛圍設計、店面貨架布局、店面動線設計、商品調研、商品色彩規劃、商品陳列形態設計、櫥窗設計、服務區設計、燈光設計等具體任務。
三、虛擬仿真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模式的改變——虛擬仿真+翻轉課堂
混合式學習就是各種學習方法、學習媒體、學習內容、學習模式以及學生支持服務和學習環境的混合[2]。混合式教學是基于“線上”加“線下”,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逐步開展的。服裝陳列設計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師基于ADDIE模式[3],在課前翻轉的學習指南部分加入虛擬仿真實驗的視頻指導,通過實驗的預習可以了解基礎知識點;在課中翻轉依據實驗的任務進行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將實驗效果進行展示、討論、質疑和評價;在課后翻轉中可以將成果進行成立和發布。課后的虛擬仿真實驗成果可以優化作品展示的方式,借助課程微信公眾號平臺,綜合運用公眾號推文、H5、錄屏短視頻等數字媒介的方式進行作業的展示和留存,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團隊榮譽感。
(二)教學手段的改變——虛擬演示+知識講授
在課堂教學教授環節中,對知識點的講解多會經歷具象和抽象,感官體驗和圖形符號的對比和聯系,并輔助以按例教學和現場演示的方式。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演示可以將仿真店鋪空間與抽象構成結合起來,例如空間布局中的功能布局圖標就可以一鍵隱藏,在同一個空間進行現實空間和功能設計空間的交互重組。并且同學們可以突破課堂演示的時間限制多次觀看,保證學習效果。
運用虛擬仿真實驗對課程任務進行探索式學習本身就是課程思政與知識學習有機融合的方式,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以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增強學生對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了解,有助于建立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教學效果的改變——虛擬店鋪+仿真場景
在PBL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組成學習共同體,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式學習跟隨知識點的學習不斷推進項目進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綜合運用多種模擬方式和現代工具。例如,在店面空間布局中,運用AutoCAD進行平面圖規劃,運用手繪的方式進行商品色彩和陳列組合進行規劃,運用Photoshop進行墻面陳列,3DMAX進行空間立體設計,同時也會制作手工櫥窗模型和店鋪模型進行立體展示。但是通過以上多種手段進行項目設計時,項目整體工作量大,對學生的軟件使用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要求很高,并且最終難以展示出統一的設計效果,例如手繪的商品很難在立體模型中運用和展示,PS墻面也只能以二維形式貼在立體模型中。虛擬仿真實驗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資源,將信息技術與虛擬場景代入教學場域中,為實現服裝陳列設計教學信息化、學習場景化、項目可視化、展示立體化提供了新的助力。
四、虛擬仿真對服裝類課程課堂創新的啟示
(一)服裝專業設計類課程虛擬仿真平臺應用現狀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和國家對虛擬仿真教學實踐的推動,越來越多的虛擬仿真技術在教學中推廣和應用。在服裝的課程領域,已經形成了從材料仿真、工藝仿真、設計仿真、人體仿真、環境仿真、管理仿真六個維度的虛擬仿真技術體系。不同的專業課程可以綜合運用上述虛擬仿真工具,例如服裝材料學中隊紗線和織物外觀進行仿真[4];“電腦輔助服裝設計”對三維測量成像技術、面料虛擬仿真技術和虛擬試衣展示技術的綜合運用[5];環境仿真中對時裝秀秀場仿真和虛擬博物館仿真的應用;生產管理仿真軟件Flexsim既可以預先創建仿真案例模型和場景用于教學演示,也可以在模擬工廠實際生產環境中進行操作實踐[6]。服裝陳列設計課程綜合運用了國家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中的服裝品牌零售終端陳列設計虛擬仿真實驗系統,服裝陳列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和3D服裝陳列設計系統。
(二)虛擬仿真實驗對服裝類課程創新的作用
虛擬仿真實驗對服裝類課程創新的助力體現在以“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為目標的課程建設中[7]。首先,通過知識的學習、能力的鍛煉、素質提升的有機成長來實現高階性;其次,創新性體現在教學工具的前沿性和時代性,虛擬仿真實驗的交互性和沉浸性,仿真結果的個性化;最后,虛擬仿真實驗的流程和課程項目產出有一定的難度,在小組合作式學習和教師啟發式教學的幫助下,跳一跳才能夠得著。基于藝工結合、專創融合的服裝類人才培養目標,運用虛擬仿真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能夠客觀思考和評判服裝領域內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
通過與其他工具對PBL的支撐對比,虛擬仿真實驗顯現出了仿真性、沉浸性、互動性的優勢。不同作業方式的教學實踐對比,手工店鋪模型制作有效率慢、比例尺度欠缺、缺乏立體視覺效果等缺點;服裝陳列實驗室則空間和資源有限,陳列服裝和道具類型單一、造價高,很難做出豐富的視覺效果。而3D的虛擬仿真店鋪,不僅能夠直接展示店鋪立體空間,多視角進行陳列道具與細節設計,還可以對服裝這一商品進行色彩規劃與視覺概念設計。讓學生沉浸在情景化學習和探索性創造的場景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課程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改革提供了創新的工具和場景,促進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轉化。虛擬仿真實驗既是未來的服裝專業教育課程創新的有利工具,也是實踐課程改革的強勁助推力。
參考文獻:
[1]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3(5):16-19.
[2]田世生,傅鋼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7):7-11.
[3]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4]夏冰月.虛擬仿真技術在服裝材料教學中的應用[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7):162-163.
[5]陳國強,李倩倩,陳東生.服裝數字化仿真技術在“電腦輔助服裝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紡織服裝教育,2018,33(6):494-496.
[6]宋瑩.Flexsim虛擬仿真軟件在服裝生產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2):170-174.
[7]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作者簡介:
彭東梅(1985年-),女,漢族,講師,研究方向為品牌和整合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