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在校園,危害尤其嚴重。基于醫學生的身份、新冠肺炎防控啟示以及學生的主觀需求,本文提出應對學醫生進行醫學常識、心理健康、法治、職業道德教育,以提升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保障校園安全。教育途徑主要包括專題講座、培訓或專門課程等理論教育和情景演練。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醫學常識? 心理健康? 法治? 職業道德
【基金項目】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基金課題:提升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文明教育研究(編號:2020 RWSY26)。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5-0175-03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該類事件具有突發性、意外性、群體性以及社會危害嚴重性等特點。
1.提升醫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必要性
1.1醫學生的身份使然
高職院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且高職學生存在“健康知識和自救能力”欠缺的現象。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學生容易束手無策,甚至是驚慌失措,最終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醫院就會成為醫療與心理治療的主戰場,醫務人員就會成為應對此類事件的核心力量。他們需要熟知應急流程和處理技能,還需要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提供救助服務,并做好自我保護。醫學生是醫療戰線的未來戰士,是醫療事業的后備軍,提高他們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對以后的醫務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1.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啟示
2020年突然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較短時間內席卷了神州大地,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運行,還使人們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面臨巨大的威脅。面對嚴峻的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積極配合,此次戰“疫”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從整個社會層面來說,黨中央高屋建瓴,為最大限度地確保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壯士斷腕的犧牲精神,果斷封城、封村,經過不斷的宣傳教育,各類防疫知識得到了大范圍普及,廣大人民群眾文明自覺,在“防”這個環節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然而,在全國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不文明行為也時有發生。疫情防控實踐證明,社會文明行為能有效避免本可能會出現的病毒傳播,有利于對疫情的控制,且文明程度越高,疫情傳播越慢,疫情防控越高效。相反,不文明行為則會增加個人及他人感染病毒的風險,不利于疫情防控。這些不文明行為出現的原因主要有極度恐慌、無知無畏、盲目樂觀、低素質故意破壞等。以上這些原因在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也有可能在學生群體中出現。因此,要對學生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教育,消除恐懼、無知、盲目等心理,加強法治和素質教育,以期在未來類似事件中學生能理智應對,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1.3醫學生的主觀需求高
以四川某學院醫學專業學生為目標人群,以高職醫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認知情況及培訓需求為主題,隨機對26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120位學生(46.15%)表示不怎么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84位學生(70.77%)認為自己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救護知識掌握程度為一般或差;254位學生(97.69%)認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對高職學生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技能的學習及培訓。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相關學習的需求是非常高的。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本文接下來將對提升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教育內容和教育途徑進行探索。
2.高職醫學院校提升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教育內容
2.1醫學常識
在醫學生的專業學習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內容只在預防醫學這門課程中有所涉及,但內容較少: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預防醫學》這本書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只占據12頁的內容。這些內容不足以幫助學生從容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新冠疫情期間,學生獲取疫情防控相關信息及資源的途徑主要是網絡,但網絡上的資源是隨機的、凌亂的,學生還需要自己進行篩選和整理,才能掌握疫情相關知識。在學生的教育培養中,可以融入醫學衛生常識的系統培訓,比如常見公共突發衛生事件類型、防控措施、危害影響、急救方法等。
2.2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學生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心理規律與特點,應對學生施加心理學方面的教育手段,以便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達到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問卷結果表明,40位學生(15.38%)表示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會經常感覺到恐慌、焦慮,178位學生(68.46%)表示偶爾會感覺到恐慌。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類型,對所有學生開放心理素質提升的線上線下培訓,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教學生如何應對壓力、克服恐懼、處理人際、發泄情感等,以便學生能在以后生活及工作中發生的類似事件中保持情緒穩定。另一方面,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或者結束后,應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篩查。針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一對一輔導,并建立完善的預警防控體系,在問題惡化之前進行預警或者干預。
2.3法治教育
從本次的新冠疫情防控可以看出,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必然需要公共衛生、公共秩序、應急處理、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著手,實現了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公安與司法機關也加大了涉及疫情防控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每位公民都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依法履行義務,違法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據報道,曾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因在流調溯源過程中故意瞞報行蹤和密接情況,嚴重影響了流調溯源工作,這種行為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醫療衛生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依法處理工作中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學生就是未來的醫療衛生人員,在處理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會面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有哪些法律義務”“我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力”“哪些行為屬于違法違規行為”之類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在對學生的問卷中,對于“你是否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這個問題,73.08%的同學表示自己了解一些,11.54%的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也就表明部分學生存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法律常識欠缺的現象,因此,需要對其開展法治教育。在實際法治教育中,可納入的法律法規包括《傳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
2.4職業道德教育
醫學生的教育不僅包括醫學知識及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高尚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醫務人員的執業根本要求,更是直接決定病患生命安危的重要因素。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醫務人員都扮演著白衣天使的形象,以大局為重、舍生忘死、救死扶傷、敬畏生命,始終堅守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第一線。
對高職醫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可從生命教育、大局意識教育等方面著手。進行生命教育,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感性認識。醫務人員只有對生命有敬畏之心,熱愛生命、同情生命,才會有善待與關愛生命、生命至上的態度,才能真正體會到拯救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面對身心受折磨的病患,醫務人員應自然而然地萌發惻隱之心,給予專業的人文關懷。另一方面,醫學生應樹立大局意識。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學生應從顧全大局,配合學校的管理及相關防控措施,而不是重個人小利與自由。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應以國家與集體利益為重,牢記人民重托,義無反顧走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一線。
3.提升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教育途徑
3.1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是學生學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形式,教學可采用系列專題講座、培訓或專門課程等形式開展,培訓人員或者教師為學生講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概念、常見類型、特點、真實案例、防控或應急措施、法律法規、心理疏導方法、醫學生的責任擔當等,以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和能力體系。理論講解過程中,注意聯系實際以及運用網絡資源,把“非典”、“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群體性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出現的題材用起來,向學生介紹相關事件,搜集其中涉及的心理、法律問題或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增加教學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3.2情景演練
為提高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能力,熟悉逃生路線和方法,高校紛紛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消防逃生演練。然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演練未能在高校普及。對于醫學類高職院校來說,此類演練意義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通過開展演練,學校能檢驗現有衛生應急預案,在真實事件發生之前找到現有預案的不足,及時完善,維護校園安全;學生能鞏固應對技能,從容應對真實事件,對未來的醫學生涯來說也是一種提前的職業體驗。另外,醫學生經過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專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理論培訓,能掌握事件特點、危害性、防控要點以及自救或他人急救的專業能力,演練能順利開展。在校內外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景演練,設計不同場景,營造逼真、緊張氛圍,有助于學生進入角色,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生扮演各種角色,角色涉及到需要運用所學衛生常識自救或救助他、克服心理障礙、遵守法律法規或體現職業道德。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VR(虛擬現實)技術在各個領域得以運用。同樣,情景演練也可以通過VR實現,多角度、全方位顯示突發事件的全過程,讓演練更加智慧化、創新化、身臨其境化。無論是實景演練還是VR虛擬現實,都要使情景演練常態化,保證學生能理智從容應對,完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最終使校園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3.3學分制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針對理論學習及情景演練采用學分制度或者第二課堂學分制度。
4.小結
高職院校是個人員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且學生未能適當處理的話,后果不堪設想。醫學生作為未來醫療人員,在工作中會處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一線,提升應對能力有助于以后的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表明,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能改善防控效果;對學生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需求進行了調查,學生需求高。本文提出從理論學習和情景演練兩種途徑對學生進行醫學常識、心理健康、法治、職業道德教育,以期培育出更多能從容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優秀人才,對校園的穩定和醫療事業的發展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Kripa Balaram, Masroor Ahmed, Raman Marwah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OVID?19 on common pediatric psychiatric illnesses,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2021,9(5):455-461.
[2]林婕.基于COVID-19疫情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9):83-84.
[3]劉明清.預防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237-248.
[4]孟凡玲,馬榮,陳曦海.加強醫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培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醫學生教育的啟迪[J].商業經濟,2020:187-189.
[5]任丹鳳,閆濤濤,劉錦鋒,等.加強針對臨床專業醫學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系統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20:346-348.
[6]蘇彥萍,江南,王鵬,等.2015年北京市某高校大學新生突發事件認知和應急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7,33(22):3119-3122.
[7]孫佳恒,陳韶華,陳予寧,等.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看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0,3(18):193-195.
[8]吳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醫德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56-58.
[9]徐凌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對醫學教育的思考[J].醫學與會,2014(4):56-58.
[10]姚恒.大學生應急水平主要要素及提升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劉敏(1992-),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