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創業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減”政策下師范如何提高就業質量是面臨的巨大挑戰。把專業教育和創業的教育融合模式不僅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創業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緩解當前該專業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文章分析了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存在形式與內容單一、教學效果不佳、融合不緊密等問題,從學校、課程改革、教師、運行監督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融合路徑。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創業教育? 專業教育? 融合
【基金項目】重慶人文科技學院2019年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9CRKXJJG08,主持人:徐俊生)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44-02
從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和性質分析可以看出,該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技能要求,學生不僅要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掌握系列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要求具有彈唱畫跳的實際應用能力。把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不僅可以讓學生以專業背景知識出去開辟另外的實踐平臺,而且可以從創業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提供指引方向。要實現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要全面掌握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內涵,深入剖析存在問題才能進行具體融入。
一、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概念
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兩者既有不同之處和共同之處,共同之處就是為了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人才,其中專業教育是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教育,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在2015年之后逐漸在高校增加的教育內容。兩者在內容結構和教育教學上也是截然不同,所以要清晰認識兩者之間的差異,找到彼此融合的焦點,從而構建一個科學的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專業教育概念。專業教育是指從事人員必須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背景,所學專業知識達到社會認可、專業學習和教育質量達到一定的市場標準,投入到市場并且能被市場所接納。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具有理論性和技能型特點的文科專業類型,這就要求該專業學生通過四年本科學習能達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并且能掌握運用專業知識。
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創新創業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主要培養學生的一種思維能力教育,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實際解決問題和面對抉擇的時候以創新創業的思維去處理。首先,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是一種創新創業思維,并且讓學生掌握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其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能力培養,并且把這種能力培養作為基本的素質和核心目標來開展,當學生達到這種能力和素質后會體現在專業學習當中。
二、學前教育專業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從國內來看,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建立個別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路徑,從現有成果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工科類專業,通過與實訓實踐結合開辟了新的融合,但就文科專業學前教育專業來講,要想構建出一個科學的專業加創新創業的教育體系,則應該深入分析現階段創新創業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之處。
(一)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從國內現有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式上講簡單粗暴融入,內容換湯不換藥。一方面,專業教師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重視程度存在一定不足,很多專業老師認為專業教育就僅僅應該做好專業課學習,忽視了其與創新創業之間的聯系。另外,在內容和形式上講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往往相對比較單一,教師教學過程更多在于講授理論,實踐操作太少,更沒有其他新的教學內容,從而忽視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二)開設創新創業教育效果不佳。截至2021年,互聯網+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從現有的成果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理工科類為主專業,文科專業偏少,學前教育專業主要集中在公益項目或者紅色賽道上。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主要涉及舞蹈、美術、音樂等,雖然學生參與了一些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但由于教師的關注點更多是在教學目標的完成上,所以對部分感興趣創業的同學關注度下降。即使部分高校專門開設了《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學生主要也是為了完成課程學分而學習,參與學習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學分偏少,沒有把專業教育真正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這種現象使得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能力的目標無法實現。
(三)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脫離。從現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主要都在追求一些潮流和流行的項目,通常將傳統項目網點、奶茶店和美甲作為創業目標,這其實忽略了根據所學專業的課程內容來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從本質上看是一些與學前教育專業本身無關的創業項目,這就缺乏了專業的教育,也完全忽視了人才培養目標。即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獲取了成功,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沒有把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起來,更沒有發揮學生專業特點及專業應用能力,實質上背離了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專業實踐和應用能力目標。
三、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路徑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需要設計一個科學的整體設計融合思路,具備了思路以后把才能更好地將措施落實在具體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充分發揮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應有的作用,形成最大合力。
(一)發揮學校的積極作用,把握“宏觀”調控。發揮學校的“宏觀”調控是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有效實施的前提,高校應從宏觀環境建設上為兩者融合提供良好的氛圍。首先,由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牽頭,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以互聯網+大賽為契機,通過研究成功案例找到專業教育合適的切入點,為二者融合做好充分奠基。其次,從專業融入整合工作的角度上,可以選擇適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骨干課,從課程體系建設入手,逐漸融入有關創新創業教育,比如在具體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滲透和整合創新創業意識和理念,在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從理念、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講解的細節上實現二者的融合。
(二)利用好實訓實踐資源,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上,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具體課程內容,結合學校定位,利用好實訓實踐教學資源,把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實踐當中,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和應用能力。從注重創業的角度出發,結合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和學校教育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前教育課程,引入校企結合,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平臺。在選擇學前教育專業融合內容的過程中,應本著可行性強、專業性強、市場空間大的原則。應該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明確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的過程中,為了有效保證創業實踐的效果,可以引進校外早教機構或者幼兒園教師作為指導教師,確保參加培訓的學生在掌握良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有相應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優化專業課程內容融入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對于學前教育行業而言,創新創業的出發點很多,比如環創課、手工課等,當然學生的興趣是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驅動力,但是專業知識是創新創業的關鍵。此外,從課程體系優化的角度出發,學院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意愿和傾向開設相匹配的選修課程。在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形式上,可以把傳統的講授課堂教學形式轉變為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和教師達到一個雙向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把在學習創新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說出來,這樣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融入到自己的專業教育中,然后結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優化專業課程內容,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建立有效的監督運行體系。建立有效的監督運行體系需要多方的共同協調努力。首先,從學校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學校可以調動學前教育學專業的教師,組建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一體化督導隊伍。通過借鑒同類應用型本科學校在創新創業所取得的成績,分析優勢和劣勢,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學前教育專業與創新創業融合的監管模式,可以建立“信息員—教師—督導”三者融合的監管模式。這種監督運行模式一是要發揮學校主體作用,二是二級學院要實現從專業教育引導創新創業的目標。
在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方面,學校可以改革專業學分比例或靈活的學分獲取方式,通過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相結合,利用現有的資源優勢開辦創新創業和專業相融合的技能大賽,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測所教效果,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平臺。另外,政府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還包括穩定的資金供給支持和對人才培養的資源支持。學校的教育成果最終要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做到產教相互融合,這樣才能實現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五)加強教師隊伍培養,為教學體系構建提供充足的師資。教師隊伍是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隊伍,要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所以教師隊伍的培養是構建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從未來發展和教師自身角度來講,要在不斷積累專業理論知識的情況下提高實踐教學經驗,同時把所學、所看、所悟、所見融合運用到一體化的教育模式當中來,這要求高校要把老師“送出去”多參加創新創業培訓學習。此外,在教師隊伍的培養方面,除了“送出去”,也應該積極“引進來”,從校外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師,發揮“雙師型”教師的重要作用。做好“送出去”和“引進來”兩個方面共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庫,為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要以課程為基礎、項目為支撐、競賽為抓手多管齊下抓好創新創業教育,要著力提升創新創業工作合力,形成全員參與的工作局面。
參考文獻:
[1]林樹生,陳章宮,劉武強.“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服務鄉村振興融合的思考[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
[2]吳倩江,愛娟,王桐生.“專創融合”視域下高校專業課教育教學改革探究——以醫學院校《藥理學》課程為例[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