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校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高中生的教育也逐漸從唯分數論轉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中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高中階段決定著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在此階段對高中生進行文化教育和人格培養,就注定比初中和小學階段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特別是語文學科,涉及到的知識點也比較全面,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應該更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結合,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思考和探索,以高中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本文將對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 實質內涵? 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192-02
高中生已經具有自己固定的學習模式和認知水平,此時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將語文知識融入到實踐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其核心素養的最快途徑。因此教師勢必要改變自己慣有的思維方式,用更前沿化的方式對高中生進行教育,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究,持續改進和優化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同時以身作則,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以下將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和培育路徑展開具體論述。
一、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行,高中語文教學對教師的標準和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與語文教學的品質具有直接的關系,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方向,因此,筆者對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對于語文教學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展開思考和論述。
1.學生難以產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積累,從而在語感提升的狀態下提升自己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能力,但是語文是我國特有的母語學習,因此很多學生陷入了語文學習的誤區,認為從小就對語文知識耳濡目染,即使花費再大的精力在語文學科上提升也不會太大,因此對于語文學科的鞏固和復習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從而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科綜合能力的提高。
2.應試教育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高中生即將面臨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高考。因此,教師對高中生的教學大多都集中在提高分數上,甚至在進行寫作或者閱讀教學的時候,會盡可能采用“討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技巧的提升,而沒有重視學生在閱讀或寫作本身的能力提升上,學生也可能會在此過程中越來越追求提升分數的技巧,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實質不夠重視,最終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產生偏差的嚴重后果,甚至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狀態。
3.教師對自己的專業水準要求不高
如果說語文教學是高中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土壤,那么語文教師的專業水準便決定著語文課堂的質量和品質,雖然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需要教師能夠以身作則,不論是在知識學習的層面還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方面,都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和榜樣,而當下語文教師的質量并沒有達到全民綜合素質提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自身能力和素質提高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能否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發展所具備的能力,語文學科對于學生價值觀和心理健康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我國學生各學科學習的母語,語文學科的學習便是基礎中的基礎,不僅承擔著知識傳輸的作用,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提高都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作為我國的重要語言,語文學科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學生會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將其納為己用,與當代的文化相結合,從而摩擦出更燦爛的光華。
再者,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是學生將來進入社會之后,是否能夠與時俱進地成長和提高的關鍵,如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創造能力,因為只有擁有創造能力的人才才能開拓進取,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而語文學科通過文字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化真實世界,并通過語言體系的架構,在不斷的溝通、交流和運用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發展。
最后,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為了讓學生擁有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而教師的職責則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使用達到正確、科學,并富有創造力,學生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去認知世界,表達自己,呈現內心,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貢獻。
三、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
高中語文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老三樣”: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而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行,筆者通過每年高考試題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閱讀已經成為如今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僅是在學生學習的階段,當學生步入社會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料和文件,而閱讀能力則是完成工作和項目的基本技能,因此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是保證高中生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中能夠達到國家標準的重要手段。以下筆者將對高中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展開論述。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比較繁重,因此想要讓學生能夠具有閱讀的興趣,教師應該盡可能為學生創造閱讀的場景,讓學生具有代入感地進行閱讀,比如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更真實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特征,從而吸引學生繼續閱讀的意愿。當學生對故事背景有一定了解的時候,可能會產生與作者相類似的情感和心理變化,而此時教師再進行講解,閱讀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提升很多倍。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盡可能采用多媒體或者短視頻的方式,讓學生進入到閱讀的狀態,之后再引入課文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了解作者內心。
例如,教師在進行《紀念劉和珍君》一課時,應該明白一點,魯迅先生的文章都比較生澀難懂,如果讓學生直接進行課文的閱讀和理解,學生可能會因為抵觸情緒不愿意深入,而此時教師如果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魯迅寫文的背景呈現到學生面前,學生也會深感魯迅先生所處時代的不易,并為魯迅先生所經歷的事情感到唏噓,從而在進行課堂學習時能夠深刻理解課文的含義和事件發生之后魯迅先生的憤怒。與此同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將魯迅先生當年在日本留學,學醫的故事呈現到學生面前,由此,將魯迅先生的人物特征更加具象地表現出來,而學生也能由此明白在當年的中國,能夠勇敢拿起筆桿斗爭的人都是英雄。
2.教授方法,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寫作手法,因此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盡可能將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教授給學生,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信,同時也能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提高。而學生在掌握一定閱讀方法的時候,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固有觀念,從而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更加關注重點,學會思考,對于文章的寫作手法以及作者的心理狀態也能體會得更加深入。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之前,教師應該盡可能讓學生進行《紅樓夢》的前幾回閱讀,讓學生對林黛玉進入賈府的背景有一個了解;再比如魯迅的《祝福》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的時候找出祥林嫂的形態和語言特征,從而對文章的主線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進入整篇文章的閱讀,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進度;而李白《蜀道難》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將蜀道難難在哪些方面,先從文章中找出來,之后再進入課文的教學,此時學生進行閱讀,對文章的理解也更為有效和深刻。
3.拓展閱讀,突破學生的閱讀疆域
高中生的課程安排比較緊密,很多學生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也在不停地做題、背書,但這樣高強度的壓力很難讓學生在綜合能力上有所提高,針對這個問題,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式改善學生的課后狀態。不僅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讓自己的壓力有所釋放,同時也能通過課后閱讀的方式獲取更多閱讀邊界之外的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書單,讓學生在自己的規定范圍內進行課外閱讀的汲取,從而保障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文章是經典和優秀的。
例如,在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此時的課外閱讀拓展不一定是拘泥于文字的書籍,也可以是短視頻的觀看或者是圖畫的鑒賞。比如,《蘭亭集序》對于書法收藏家而言是無法估量的國之瑰寶,也是歷代文人雅客以及皇帝圣人都頂禮膜拜的手筆,而這樣的作品竟然是高中語文課堂上學過的文章,學生一定會由此感慨萬千,從而對《蘭亭集序》的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當學生進入本科的復習和鞏固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都會大幅度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離不開教師教學方法和專業能力的改變,而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深化專業知識,了解學生需求,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程燕.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研究[J].作文,2021(36):63-64.
[2]孔志剛.關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思考[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0(Z2):97-98.
[3]蔡寶峰.淺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