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地滲透到教育領域以來,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時期小學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但是現階段仍然有很多小學生并不愿意學習和接受漢語言知識,所了解的漢語言知識也比較淺薄,小學生很少靈活運用漢語言進行實際生活中的交流與互動,基于此,筆者將會在下文中來重點研究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 漢語言文學? 教學模式? 創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001-02
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屬于中華兒女最為常用的交流和溝通工具,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采取創新型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對漢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深感自豪和驕傲,同時也能夠使學生以后更好地向世人弘揚和傳承我國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和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這樣能夠為未來社會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高的創新型優秀人才。
一、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難以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不夠簡練。在小學階段開設漢語言文學教學不單單只針對漢族學生,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學生,所以少數民族語文課堂上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并不只是為了讓他們學習漢語,而是應該大力地向他們傳播和宣傳我國各種漢語歷史文化知識,但是有些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師很少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這樣就很難充分地保障學生漢語言學習的質量。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內容,要想讓少數民族學生掌握好漢語言文學知識,必須要精簡教學內容,但是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總會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產生學習吃力,晦澀難懂的現象,這也是值得教師必須深度思考的教學問題。
(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漢語言文學滲透不到位。興趣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最好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教學作品時,一定要按照學生的喜好來進行合理挑選,但是有些教師通常會照搬照抄向學生灌輸大量漢語言文學知識,很少對其進行設計和創新,采用各種輔助工具來進行教學,這樣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并且也難以使小學語文課堂的氛圍真正地活躍起來。由于學生自身的文學基礎和學習能力普遍都比較薄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只是冰山一角,有些教師很少滲透不同學習內容中的漢語言文學知識,這也就很容易出現漢語言文學滲透不到位的現象,這樣并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難以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開設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
我國漢語言文學中本身就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元素,能夠讓學生受到更多文化熏陶,并且很多漢語言文學中有很多英雄人物具有很多優秀的道德品質,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擁有更加崇高的理想,同時能夠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并且漢語文文學也能夠更好地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精神追求和人生信仰,學生也可以從古典文化中真正地運用到先人的智慧來解決自己思想中的困惑,從而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人文素養,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
三、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創新路徑
(一)從興趣愛好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時,教師不能夠一味地向學生傳授漢語言文化理論知識,這樣只會使學生認為漢語言文學學習內容過于枯燥,從而逐漸產生厭學行為。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愿意自主此參與到學習漢語言文學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教學出發點,逐漸地引導學生學習漢語文學知識,這樣能夠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地吸收和掌握漢語言文化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從講解歷史名人故事或者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來向學生滲透漢語言文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熱情。
(二)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由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比較豐富多彩,所以很多學生普遍都會對其比較感興趣,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漢語言文學知識,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傳統文化的教學角度來設計和指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這樣能讓學生在此期間了解到更多中華民族深厚的漢語文化知識,從而使學生擁有更多民族自豪感,并在情感的帶動下更愿意接受和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
(三)從實踐應用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所學漢語言文學知識擁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力,教師可以將所學漢語言文化中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實踐應用進行結合,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學習漢語言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水平。
四、小學語文課堂上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拓展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如今正處于現代化教育時代,單調枯燥的漢語言文化知識很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為了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漢語言文學資源,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漢語言文學視野,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來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更具加立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教師也要及時地摒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更好地展現出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創新性。比如,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較喜歡玩《幽城幻劍錄》這款游戲,游戲中的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根草木所命的名稱都具有很多的典故,游戲中還有一個怪獸叫饕餮,這個怪獸名稱最早來源于我國著名的古書《山海經》,教師可以從分析游戲的角度來帶領學生學習《山海經》中所蘊含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比如,山海經書中提到了天圓地方的五方觀念,這也是古人根據太陽位置領悟時間變化的語言特點,同時這本古書中對饕餮這個遠古神獸也有很多豐富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比如,形狀如羊身人面、虎齒人手等等,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商周青銅器中的獸面花紋也與山海經古書中描述的饕餮極為相似,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到更多漢語言文化知識,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課間時間來為學生播放有關于漢語言相關的歌曲,比如《生僻字》這首歌曲,學生可以在觀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掌握更多難以掌握的漢字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漢語言學習活動當中。
(二)由繁化簡,提高學生理解程度。由于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所涉及的內容比較龐雜,并且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也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學生在此期間要從基礎學習開始,然后由淺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這對于接觸漢語言文學知識不多的小學生來說總會產生很多畏懼心理和陌生感,同時也加大了他們的學習難度,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地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可以將較為復雜的漢語文文化知識能夠從繁瑣轉變成簡單化,適當地運用通俗性的話語來講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漢語言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消除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畏難心理。比如,很多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比較感興趣,但是很多古書中的內容比較繁瑣難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精神風貌,教師可以列舉一些那個時期的成語。比如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管鮑之交、買櫝還珠等等來簡化教學形式,并要求學生對這些成語的典故和意思用工具書或者采用網絡進行收集以及整合,教師也可以將漢語言文學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漢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水平。
(三)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活動,強化滲透漢語言文學知識。以往小學語文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果和自身是否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很少為學生創建更多課堂互動和交流的平臺,這樣能夠展現出不同學生語文學習的真實成效,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更多漢語言文學學習技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地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合作性質的互動交流活動,以此來讓學生獲取更多漢語言文學知識。例如,在開展《山居秋暝》古詩詞鑒賞活動課程時,教師首先要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探討這首古詩中的哪些詞句表現出了“詩中有化”的特點,王維的這首古詩匯都運用了哪些詞語來描寫各種景象的?通過開展這種合作類的課堂學習活動,能夠更好地展現出學生的漢語言天賦,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漢語言文學所蘊含的魅力。同時教師也要鍛煉學生對詩詞內容產生聯想空間,這樣才能夠與文中作者產生強烈思想共鳴。現如今很多互聯網上都會出現各種流行諺語,這些錯誤運用漢語言文學的現象很容易誤導人們錯寫生字或者詞語,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列舉這些案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從而來幫助學生積累漢語言文學知識。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教學創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水平,同時也讓學生掌握到更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知識,進而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師自身教育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菊琴.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1(16):75-76.
[2]路迎瑞.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思路分析[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