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婕
【摘要】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也在快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多樣化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以高中語文閱讀作為載體,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對閱讀內容的分析,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和不足,影響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因此,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切入點,能夠更好地探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對高中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探討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應遵循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利用語文閱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邏輯思維? 能力培養? 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慶陽市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高中語文閱讀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系列成果,編號:QYLX(2020)044。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197-02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語文課程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使得語文閱讀課堂枯燥無味。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教師應當探討創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終身成長,使學生成長為社會建設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首先對利用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增加,同時各科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進行各科課程的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知識相較于初中階段更具有難度,只有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閱讀文本中的知識,也能更好地理解閱讀文本中包含的情感,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師能夠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深入挖掘語文課程教學內涵,結合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且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從這一過程來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創新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方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這樣更有利于促進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緊扣語文課程教學標準以及考試大綱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及考試大綱是教師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和開展教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緊扣標準和大綱,才能夠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同時,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標準從各個方面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學生思維發展特征,利用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培養,才能夠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
(二)遵循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首先,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閱讀教學任務的安排并結合實際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教師通過教育智慧開展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并且結合系統性和階段性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個體思維能力的差異性,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學,避免強行灌輸導致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抵觸情緒[2]。除此之外,教師要根據不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實現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三)遵循多種思維能力的協調性發展
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有賴于學生的各類綜合素質與基本素養。因此,教師要利用語文閱讀實現學生多種綜合素質的同步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同步成長。高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復雜多樣,每一種思維活動的培養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以及使用規則。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協調性發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三、高中語文閱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探討
(一)利用好高中語文閱讀單元教學
從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編排來看,語文教材主要按單元進行組織,因此結構上具有一定的嚴密性,這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具有諸多優勢。并且每一個單元編排都有預先設置的主題,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根據閱讀單元的主題為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教學,然后再展開單元內的單篇教學,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到課程學習中,在閱讀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內容,進一步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人教必修1第4單元“新聞和報告文學”這一單元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取一些新聞報道,并且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這些新聞報道的內容,然后展示相應的新聞稿,讓學生梳理新聞稿中發生的主要事件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學生在梳理信息的過程中,需要有邏輯思維能力的參與才能更好地回答問題,以這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開始之前可以創設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以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活躍自身思維,例如教師可采用課前演講的方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程的內容準備演講內容,學生在演講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需要梳理重要信息,組織語言和敘述內容,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教育游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應用思維能力解決游戲活動中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紀念劉和珍君》這一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以“什么是真正的勇士”作為演講的主題,讓學生進行準備在課前抽出三五分鐘時間組織學習進行演講,在這樣的演講活動中,能夠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三)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
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使學生以更加形象而直觀的方式梳理文章結構,學生在梳理文章結構的過程中便能夠逐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3]。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課程教學的質量。總之,應用思維導圖需要教師緊扣閱讀素材,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通過思維導圖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夠進一步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程時,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全文,然后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閱讀《紅樓夢》,在閱讀活動結束之后畫出賈府的人物關系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思維導圖靈活地運用于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并且能夠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四)運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
應用問題教學法,能夠引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在思考中實現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在教學實施中,遵循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原則,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實際意義,學生才能通過回答問題獲得能力的增長;其次,教師應當確保提出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教師應當確保提出的問題具有差異性和層次性,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以及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提出相應的問題,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具有參與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究過程之中,從而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解答問題之后,教師還要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增強學生參與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為后一階段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與提高奠定基礎。
(五)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并且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作為切入點和出發點,能夠通過互動,發現學生在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弱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通過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這樣也能更好地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應當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才能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自身的思維放下自身的包袱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只有這樣的良性互動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閱讀的載體作用,實現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立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深入分析語文課程教學內容,制定明確的課程教學目標,同時緊扣語文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進行教學,采用多樣教學方法,在長期實踐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蘇虹旗.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9(9):260.
[2]高冉.高中語文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研究[J].新教育時代,2019(4):161.
[3]陳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