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花 李慧玲 楊鴻靜 黎水麗 廣西科技大學
社交電商是從電子商務衍生出的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基于人際關系網絡,通過貝店、云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和蘑菇街等社交媒體、社交網絡平臺,將關注、分享、討論、溝通和互動等社交化元素應用到電子商務的購買服務中,以便更好地完成交易的過程,提高商品的購買轉化率。移動互聯網時代,絕大部分用戶手機都安裝有微信、微博、小紅書和抖音等社交類App,而使用這些App 的用戶遍布各個年齡階層,小到七八歲的小學生,大到六七十歲的老年人,用戶的使用頻次高、黏性強,流量大,商品的曝光度也隨之提高。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以人群為中心,將商品以圖文、視頻等方式分享給親友或粉絲,與用戶建立信任;再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將商品售賣出去,成交率大大提升。據網經社發布的《2019 年度中國社交電商市場數據報告》,2019 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高達20 605.5 億元,市場規模在不斷不擴大,社交電商熱度只增不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與創業者。
2015—2019 年,我國實施了《關于加強網絡市場監管的意見》《“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社交電商經營規范》和《電子商務法》等宏觀政策,《社交電商經營規范》是商務部唯一批準的社交電商行為規范,對指導行為發展方向、規范行業經營行為、創新行為監督管理、協同行業合作繁榮等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政策的實施,規范和極大地促進我國社交電商的發展,社交電商市場規模迅猛增長。2014—2019 年我國社交電商市場規模迅速增長,2014 年市場規模950.1 億元,經過5 年的發展,2019 年社交電商規模已超過兩萬億元,為20 605.6 億元,較2018 年增長71.71%。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目前,我國使用移動社交網絡主要人群為90 后,其次是80 后,00 后的勢力在逐漸增大,且將成為移動社交網絡界的新生代,移動社交互聯網使用人群向年輕化發展。而主打年輕一代的社交電商用戶規模勢必會隨年輕人對社交網絡、社交媒體使用率的增長而水漲船高。2019 年我國社交零售用戶規模達到7.13 億人,2020 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7.88 億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隨著社交電商市場規模與用戶規模的增長,我國社交電商從業人員規模也呈上升趨勢,從2014 年的1 024.1 萬人增長到2019 年4 800 萬人,預計2020 年從業人員規模將達到7 970 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社交電商不斷創新的發展,形成了拼購性、分銷型、導購型、工具型和社區型等商業模式,不同的模式下有其不同的特點,但它們都具備低成本、黏性大、高流量和裂變速度快等特點,也因此其吸引了大批量就業創業者。社交電商為創業者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入門機會和完整賦能支持,而大量的創業、就業需求直接轉化為社交電商的生產力,促進社交電商高速發展。
據教育部統計,2019 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34 萬人,如此龐大的數據也就意味著大學生們將面臨著嚴峻的就業挑戰,此時,創業也就成了很多大學生向往的選擇。在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國家“雙創”戰略的支持下,2019 年大學生創業者達35 萬,創業率超過3%。但創業也并非易事,資金、經驗、合伙人等都是創業者需要考慮的問題,而社交電商低成本、低門檻、低風險、高資源,甚至有時只需要自己本身就可以進行操作的輕創業模式非常適合大學生,解決他們沒有資金、不用囤貨等痛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自己空閑時間,動動手指就能賺錢”,大學生對這句話都非常熟悉,很多大學生為緩解就業壓力或者想讓自己更加獨立、減輕父母壓力而選擇進行社交電商創業。在調查是否有社交電商創業想法的207 個人中,有150 人表示有過社交電商創業的想法,占比高達72.46%,在這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有過或正在進行社交電商創業;根據《2018 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社交電商的從業人員以學生和寶媽為主,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加入到社交電商行業。
在調查的影響社交電商創業的影響因素及所需的能力中,認為平臺的選擇及支持和具備社交電商專業知識對社交電商創業的影響最大,因此正確的選擇平臺及知識儲備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
社交電商的開店成本較低,就如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的開放來說,在開店時就要向平臺提交大量的店鋪租金、保證金、直通車的宣傳費用。而社交電商不需要通過這些阿里平臺、京東平臺,只需要借助一些免費的社交平臺進行宣傳即可。所以在開店費用上社交電商就占有足夠的優勢,這一優勢又緊緊地貼合了大學生創業的需求,對一個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一是沒有創業的經驗,二是沒有創業的資源,沒有別人的幫扶就會使得大學生的創業難上加難。社交電商的基礎成本就只是需要一臺手機就可以完成平臺的運用,產品的宣傳等一系列的運營。
此外,大學生使用的平臺不像傳統電商平臺一樣會有一些強制性要求,或者是在傳統電商上一些流量的曝光會受平臺的限制,社交平臺只需要創業者自身去開發流量與資源,在社交平臺中通過自我宣傳收獲相應的粉絲類客戶,從而獲取客源,這樣的社交電商模式減少了商家在平臺上花費的成本費用。
普通的電商模式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平臺的運營,在開店前期需要每天大量發品來沖擊曝光量。而社交電商的時間成本較低,可以時時通過社交平臺分享生活、分享商品來增加曝光量。且社交電商所獲得的客源一般較為穩定,通過一些干貨分享等視頻圖片來吸引客戶,得基礎較為穩定的粉絲,粉絲也會通過對商家的信任而重復下單。
在傳統電商的運營過程中,要想做到好的宣傳,在店鋪開店前期要做到大量的鋪貨讓自己的貨物得到最高的曝光,從而將曝光轉化成產品點擊量,進而轉化到客戶下單。往往通過這一流程下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過程中平臺還會讓商家開通類似直通車的宣傳,更大力度的去增加產品曝光。要想做到更好的宣傳更是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這樣對于大學生或者是沒有財務基礎的創業者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在社交電商中商家運用的平臺不是一成不變的,商家可以再各大社交平臺上進行宣傳推廣。大學生們可以利用這一便利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對自己進行宣傳推廣從而吸引到更多的流量。并且大學生在社交平臺上的宣傳推廣是能夠讓顧客們了解到的商家的生活情況以及工作情況的,客戶們看到商家的推廣是真情實感的就會對其有很大的信任感,所以在日后也會隨著信任感的增強而對產品下單。
在高轉化率的推動下,社交電商的客戶是具有高度的黏著性的,這些客戶通常是以粉絲的形式存在的,在當前的網絡營銷中,他們對商家有著高度信任感,對產品有著高度的需求,從而產生了商家的高銷量。
大學生進行的社交電商剛起步或許大多都是自己的同學朋友家人等極少數的陌生人粉絲,經過產品的推廣沉淀、用戶的體驗感增強就會使得朋友向自己的朋友安利、同學向自己的同學安利等現象發生,從而顧客的基數會以裂變的方式增加。
傳統的電商模式的產品宣傳模式還是比較的老套,在店鋪的宣傳中也會有著局限性,宣傳的對象更偏向大眾口味。社交電商的宣傳模式就更為新穎一些,商家會在社交平臺上更新一些與時俱進的視頻等來吸引更多流量,而如今大學生對新形勢的掌握要比傳統電商更貼近客戶需要一些。不像是傳統電商需要去填補客戶的胃口,而是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散發自我的價值觀,來吸引相同價值觀的客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客戶的穩定性,客戶在相同價值觀的基礎上也會很相信商家,從而產生下單想法。
大學生對當前市場形勢的變化會有獨到的見解,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的不同之處就是社交電商可以展示商家的自身魅力,客戶們是因為受到了商家的自身散發出的價值觀的吸引,從而變成社交電商商家的客戶。就比如商店與銷售人員的區別,傳統電商就是一個商店,顧客有需求了會在貨比三家后再商店里購買產品,對此僅有商品的需求,沒有更多的感情。社交電商會像銷售人員一樣散發自己對產品的理解,顧客們會被銷售人員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而變化成銷售人員一經推銷顧客們就會下單。
社交電商在銷售過程中給予客戶的體驗要比傳統電商更直接一些,在傳統電商當中客戶們能夠感受到產品運用的體驗只能是在售后評論或者是商家供給的圖片時評中,而社交電商會是在直播或視頻、文案中直接對產品進行開箱展示、體驗。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給產品做出評價,讓顧客們得到了較大的體驗感。
我們整理好問卷數據,將社交電商創業的意愿設為因變量,將經調查得到的數據排名較前的、對大學生選擇社交電商創業有影響的社交能力、國家政策支持、平臺選擇及支持和網絡環境四個變量設為自變量,建立以下計量模型:

其中:Y 為社交電商創業的意愿,X1為社交能力,X2為國家政策支持,X3為平臺選擇及支持,X4為網絡環境,U 為常數項。
我們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 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表-1,可見KMO 和巴特利特檢驗得到KMO 值為0.956,大于0.6,而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1,因此可以做因子分析。

表-1
對調查問卷中得到的影響大學生選擇社交電商創業的因素結果進行分析,如表-2 所示??梢娦哦认禂悼寺“秃咋?為0.914,是屬于可信度較高的調查。

表-2
對調查問卷整體結果進行可靠性分析,結果如表-3 所示。信度系數克隆巴赫α 為0.566,相較于可接受的范圍偏低,但屬于可以尚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調查問卷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表-3
我們將影響社交電商創業的4 個因素和社交電商創業的意愿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在0.01 的顯著性水平下,4 個影響因素與社交電商創業的想法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詳情見表-4。

表-4
我們將數據進行回歸,得到表-5 數據,因此模型表示如下:
社交電商創業的意愿=0.350*社交能力+0.081*國家政策支持+0.538*平臺選擇及支持+0.068*網絡環境+0.013。
因此對廣西科技大學學生社交電商創業影響最大的是平臺選擇及支持因素,其次是學生的社交能力,再次是國家政策支持,最后是網絡環境。

表-5
a. 因變量:是否想過社交電商創業
國家已經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也給予了優質互聯網環境和創業環境。那么,選擇進行創業的行業對大學生來講是首要的問題。社交電商無疑是一種新型的新零售模式,其借助社交媒體來輔助商品的銷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優勢。社交電商是一個門檻低、年輕有活力的行業,最適合剛出社會沒有資源的大學生進行輕創業。
經過這幾年電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知名品牌進軍社交電商,選擇有潛力的公司給予支持就成了創業的重要一步。選擇公司應選較大且有實力的公司,尤其是其本身在電商方面有一定的經驗且經營多年的公司,在“快速”的行業特點下還能持續經營,證明其能夠長久發展,適合作為創業的起始點。
選擇好行業及公司后,接著就需要選擇一個好的團隊。因為社交電商的持續發展不能只靠固有的規劃及維持社交這么簡單,更需要通過一個好的團隊來運作和帶領,這可以加速大學生的成長,避免走彎路。
社交電商平臺有云集、貝店、環球捕手等,雖然都以社交為媒介,但每個平臺都有其側重,需慎重進行選擇。云集提供美妝個護、手機數碼等全品類精選商品,致力于通過“精選”供應鏈及“爆款”營銷,聚焦商品的極致性價比以“批發價”買到全球好貨;環球捕手以“美食”為核心,輔以社交電商,自營品牌等屬性;貝店專注家庭消費……選擇合適的平臺及產品的對走好創業之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應當根據自己的創業方向來進行取舍。
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創業孵化基地,以提高大學生創業積極性,給創業者提供管理和服務。學校結合社交電商的特征和創業實際,聯合相關部門,聯系正規的社交電商企業或團隊入駐校園,一方面企業能收獲一批有激情的創業者或未來伙伴,另一方面大學生可在孵化基地向有經驗的企業學習創業,快速積累創業經驗。
社交電商是一個新興行業,對待新興起的事物要永遠保持一種求知的態度。學校開設相關社交電商課程,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社交電商,系統掌握社交電商專業知識,把握創業方向。相關的實踐項目更加鍛煉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社交電商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公司或學校提供的培訓及技能訓練應當積極參與其中。要想做好社交電商,有一個明確的創業方向還遠遠不夠,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跟得上。首先是要學習產品相關專業知識,將產品知識爛熟于心;其次是學習社交營銷知識,掌握社交電商快速營銷的特性;學習團隊管理知識等。
進行創業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遭受的困難與挫折會比普通就業更多,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不能盯著這些困難,不去想那些創業成功的人。創業成功的人從來都是腳踏實地,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最后再厚積薄發,越做越好。因此,做社交電商這一行業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在于穩中求進。雖然社交電商追求“快速”,但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仍是不切實際的。不妨一步一個腳印,從一點一滴做起,多懂得一個知識,多掌握一項技能。
處于“互聯網+”時代,往往都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社交電商既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也是大學生創業的最佳選擇之一,其市場規模在不斷壯大,年輕大學生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奮勇向前。面對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在創新創業的活動中,除了需要大學生自身具備各種能力,還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的一同努力,豐富對互聯網創業的支持,促進校企的優質合作,共同創造更好的互聯網創業環境與氛圍,使更多年輕有想法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