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麗玲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永和中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高中學生正處于壓力相對較大的時期,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而言十分重要,經(jīng)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證明建構思維模型在高中化學復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的全面復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好建構思維模型所發(fā)揮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正確應用模型認知進行化學知識點的復習,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有效地復習策略來提高學生的效率,為學生高考打下堅實的知識思維基礎。本文以“化學電池”為例,來探究建構思維模型對高三備考的有效幫助。
1.1 原電池思維模型【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自發(fā)失電子、得電子,引發(fā)電荷流動,實現(xiàn)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子沿電子導體(金屬導線)定向移動,從負極流出,流入正極。陽離子順著電流的方向,在離子導體(電解質溶液或熔融電解質)中,移向正極。原電池輸出電能的能力,取決于組成原電池的反應物的氧化還原能力。
1.2 電解池思維模型【非自發(fā),接電源,借助電能】。在電能強制作用下,反應物被迫失電子,得電子。電子沿電子導體(金屬導線)定向移動,從陽極流出,流入陰極。陽離子順著電流的方向,在離子導體(電解質溶液或熔融電解質)中,移向陰極。
2.1 原電池簡化模型:以Zn—Cu原電池為例。
2.2 電解池簡化模型:以電解NaCl溶液為例。
2020全國乙卷12題,2020全國丙卷12題,2019全國乙卷12題,2019全國丙卷13題,2018全國甲卷12題,2018全國丙卷11題。近三年高考都考查了這個知識點。運用該思+-模型可以快速解決問題。
化學模型是簡明表征的符號體系,是有據(jù)預測的創(chuàng)新通道,是有利解釋的理論工具,是深度理解的重演經(jīng)典;化學模型是學習化學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方法,化學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化學模型的表征、解釋、預測和重演等功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