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 周 嫚 宋天妹
慈善事業是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是參與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慈善事業發展目標為“到2020 年,慈善監管體系健全有效,扶持政策基本完善,體制機制協調順暢,慈善行為規范有序,慈善活動公開透明,社會捐贈積極踴躍,志愿服務廣泛開展,全社會支持慈善、參與慈善的氛圍更加濃厚,慈善事業對社會救助體系形成有力補充,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
隨著全國慈善工作的不斷開展與城市社區建設發展步伐的加快,社區成為現代慈善事業的“最后一公里”。能否成功將社區慈善事業做好,對于我國慈善事業的現代化轉型至關重要。目前,廣州、深圳、天津、成都、鄭州等地區都已開始對社區慈善的模式進行探索,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慈善事業社區化的發展趨勢反映了我國慈善事業焦點的轉移,符合我國整體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也符合我國“城鎮化”的整體趨勢。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和《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陜西省大力創建與發展慈善社區(村)。2018 年12 月啟動“慈善示范社區”建設工作,2019 年11 月開展“慈善示范社區(村)”候選單位推薦審核工作,經各地民政部門推薦、實地評估和廳內審核等程序,公布西安市新城區新園社區等50 個社區(村)為2019 年陜西省慈善示范社區(村)。2020 年6 月完善慈善示范社區建設標準并進行第二批申報工作,慈善示范社區的建設標志著陜西省慈善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政府部門要求把慈善示范社區(村)創建工作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運行過程中發生問題,不能繼續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由原授牌單位給予取消并摘牌。
自“區塊鏈技術”概念誕生以來,學術界對其有多個不同的定義。中科院博士、布比聯合創始人蔣海認為區塊鏈屬于一種分布式共享記賬技術,具體表現為多方共同參與,保障時間有序且不可篡改的賬本,若要對賬本改動則需要具有共識機制來保障。
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種安全可靠的數據庫,通過完美的非對稱加密的數學解決方案建立交易各方的信任機制、特定的驗證機制以及智能合約等協議使得區塊鏈擁有應用于實際交易的可能性,整體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體維護和可靠等特征。
慈善組織公信力較低一直是困擾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瓶頸,現有研究已從制度環境和社會規范、組織內部治理、互聯網慈善等三方面探討如何提升公眾對慈善組織的信任感,重塑其公信力。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的數學方式重構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機制,將帶來慈善事業的巨大變革。在慈善捐贈領域中,通過使用分布式賬本來跟蹤捐贈信息,確保每筆捐贈款項都清晰透明。
2017 年,我國就針對區塊鏈技術進行物資公益捐贈流程追溯進行嘗試,9 月由美麗中國支教項目發起的“守夢天使尋找之旅”公益項目在京東公益物愛相連平臺上線。通過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相結合,實現捐贈物資的全程流轉信息上鏈,保證物資流轉信息的透明可追溯。2020 年,面對新冠疫情,中國雄安集團開通了慈善捐贈管理溯源平臺,對所有人提供公開的捐贈信息查詢服務。區塊鏈技術通過其自身具有的唯一標識特征,極大程度地助力慈善事業管理,提高了其透明度與公信力。
綜上所述,慈善事業社區化已成為國家精準扶貧的趨勢,慈善示范社區的管理效能直接反映了慈善事業發展要求的落實程度。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植入可以完善慈善事業的管理工作,對于提升管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鑒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在慈善事業工作捐贈信息登記與公示上,鮮有從整個工作流程上進行系統使用探索,本文將基于區塊鏈技術,以“慈善示范社區”為研究對象,探索其運作模式。
全程植入區塊鏈技術,拓寬其在慈善事業中的應用度。構建慈善示范社區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組織聯動工作,不僅局限于捐贈款項與物資的追溯與公開。擴大救助來源,有針對性、切實地做好救助對象的篩選及救助跟蹤都是整個工作的重要內容。
規范慈善公益服務,提高信息透明度。通過對慈善示范社區建設與運作過程的梳理,規范各環節工作標準,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程業務的公開以及信息的透明。
提升“慈善示范社區”管理效能,切實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技術植入、工作規范、信息透明、工作效率、運作效果作為慈善示范社區建設支撐點,將此五項評價維度納入慈善示范社區建設與運作過程,切實將建設要求落到實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梳理慈善示范社區業務組織流程,通過構建“慈善示范社區”運作體系,為區塊鏈技術的系統植入做好前期準備。
慈善示范社區包括組織領導、聯動等內容,構建體系是重點。體系包括捐贈體系、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捐贈體系是慈善示范社區連接上下游參與主體、保障捐助資源合理分配的體系;組織體系是慈善示范社區自身發展重點內容,是發揮樞紐作用的中堅力量;服務體系不僅包括社工給居民提供服務,而且還要發動居民參與志愿驛站服務,參與居民自助或互助的過程。
管理效能一般從結果和過程兩個層面分析,結果層面關注組織價值、績效、成果;過程層面強調規范、能力、責任;本研究擬將過程和結果兩層面相結合,依托《陜西省慈善示范社區建設標準》,通過技術植入、工作規范、信息透明、工作效率、運作效果五個維度對其管理效能的提升進行建設支撐。
1.技術植入。技術是慈善示范社區的工作手段,這里需要植入區塊鏈技術以達到業務全程透明,提升慈善示范社區的公信力。
2.工作規范。工作規范是慈善示范社區的工作基礎,也是慈善示范社區的主要內容,在于自身業務深耕,以更好的運營、管理。
3.信息透明。信息正確、真實、透明是慈善示范社區的業務開展核心內容,在信息透明化的“鏡子”下,才能保證全程業務公開、居民參與。
4.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慈善示范社區的工作保障,需要上下游的捐助者和受助者給出評價,以更好地提升自身業務效率。
5.運作效果。效果是慈善示范社區管理效能的結果性目標。

表1 慈善示范社區管理效能維度與陜西省慈善示范社區創建標準結合對照表
區塊鏈技術應用下的慈善示范社區運作主要基于上下游的有機銜接,重點在于慈善示范社區自身的組織與運行。從管理效能角度出發,區塊鏈視角是慈善示范社區運營的技術手段,其核心是為了確保信息的正確、真實和透明;慈善示范社區組織的工作規范流程維度是其工作的基礎;捐助者能否持續、有效地提供捐助資源是慈善示范社區工作效率的保障和體現;受助者能否及時、合理的收到各類資源,是慈善示范社區的工作目標,也是其管理效果的體現。

圖1 區塊鏈技術應用下的慈善示范社區運作模式
通過期望對慈善示范社區組織與運作流程進行梳理,對工作標準進一步規范;將區塊鏈技術與工作流程、標準的有機結合,為公信力提升做準備;基于區塊鏈的數據流動跟蹤機制角度,打破信息傳遞壁壘;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捐贈者和受捐助者雙向評價的持續反饋控制機制角度,使慈善示范社區能進行快速反應與調整;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考評記錄與經驗交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