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陳 娟 唐艷紅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接班人,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更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的環節中,用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完成立德樹人的目標。2016 年12 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到“三全育人”,特別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成為課程思政的重要里程碑。隨后,2019 年8 月 13 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意見》中的“協同效應”原則,體現了將思政課程融入各類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內容。
“課程思政”是指圍繞立德樹人目標任務,通過開發各類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
向同行、協同育人的一種教育形式。“課程思政”理念更注重從各類課程中提煉出本門課程教學內容中所體現的思想政治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素養,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課程思政”提現了思政課程與各類專業課程的協同性,將思想政治理論有機地融入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同感。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國際市場開發、國際商務談判、外貿業務跟單、跨境電商操作等專業技能;面向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等外貿相關行業,能夠從事傳統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操作、運營與管理相關工作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體現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特別是工匠精神和職業道德,這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指明了道路。
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主要有國際貿易理論、國際商務英語、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單證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跟單實務、跨境電商實務、報關實務、進出口操作實務、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地理、國際貨運代理等課程。從開設的這些課程可以看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外貿崗位職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這正是專業能力和道德品質所涉及的能力。從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中可以看出,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立德樹人,在教學過程中兼顧專業知識傳授與正確價值引領,二者要彼此融合,正確的價值引領要滲透到專業知識傳授中,做到真正的“潤物細無聲”。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將每門專業課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
報關實務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報關企業、報關員、海關基本知識及國家外貿管制的基本內容、進出口過程當中關稅、國內環節稅及各種費的計算、一般進出口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保稅貨物等不同進出口貨物的報關流程、掌握進出口商品歸類知識以及進出口報關單的填制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搜集資料、閱讀資料和利用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工作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及職業素質。
國際貨運代理課程使學生掌握國際貨運代理基礎知識,熟悉國際貨運代理的業務操作流程,養成從事國際貨代業務的職業素養,能能代理客戶安排國際貨運的訂艙、報關、報檢操作業務、能代理客戶安排貨物進出港口(車站、碼頭和保稅倉庫)、代理保險、能為客戶設計經濟、安全、風險較小的國際貨運方案、能代理客戶進行索賠;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很好地與人共事;形成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
國際商務談判課程使學生學會制定商務談判方案、能夠地運用商務談判的基本策略與方法進行商務談判、掌握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掌握商務談判的概念及特征、內容與種類、商務談判的程序、商務談判各階段的方法、策略與技巧、常用的商務談判禮儀和禮節、商品買賣談判的內容與程序。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與修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學習、工作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商務英語信函的寫作能力,要求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準確把握商務信函要旨,根據特定的商務情境以及給定的商務資料,運用適當的書信格式,正確得體的商務專業術語,完成函電書寫工作任務;培養學生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和個人職業素養。
國際商務英語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獲取相關話題的商務和跨文化知識,通過閱讀掌握跨文化商務語境中英漢表達的差異,掌握一定量的商務詞匯以及他們在中文語境中的確切含義,聽力方面,能夠總結談話或討論的目的,推測說話人的角色,理解所表達的意見。
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國際市場營銷能力,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具備進行國際市場營銷策劃的能力,具備進行國際市場研究的能力,具備制定國際經營戰略,選擇國際目標市場并進行市場定位的能力,具備進行國際市場產品決策、定價決策、分銷決策、促銷決策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處理國際市場營銷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有關國際貿易術語和國際慣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基本條款內容,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商定與履行法律程序及違約的各種救濟方法,熟悉國際貿易的各種方式。
國際商務單證實務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國際商務單證流轉過程,能根據合同或信用證熟練繕制各種國際商務單證,能安全收匯或付匯;同時能對企業外貿單證進行有效管理。
外貿跟單實務課程以跟單員崗位需求為目標開展課堂教學,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和實踐一體化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以跟單員崗位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表現形式,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處理外貿訂單、轉化生產訂單、跟蹤訂單進程的能力,在訂單履行過程中發生異常現象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客戶、工廠以及公司內部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溝通協作的能力。
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掌握進出跨境電商操作與運營能力,主要包括B2B 和B2C 平臺操作和運營能力。
進出口操作實務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出口操作和進口操作能力包括建立外貿業務關系、報價、還盤、接受、履約等能力。
國際貿易地理課程使學生能夠對我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及貿易市場的分布變化等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能運用其基本理論、觀點來研究貿易活動與地理條件的關系、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其規律性的形成;能考察、分析或預測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全過程;能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各類地圖、圖表及經貿數據的含義。
國際貿易理論課程主要使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國際貿易理論各流派的主要觀點和政策主張,國際貿易政策的各項措施,國際貿易的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并能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各種經濟貿易現象。
通過運用案例教學、講授法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政內容的積極性,使學生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