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菡,謝仙萍,張彩云,苗華麗,劉志芳,宋婷婷
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030024;2.山西白求恩醫院;3.山西省人民醫院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因免疫調節系統發生紊亂而導致的慢性疾病,具有遷延不愈及并發癥多樣的特點,病人需要長期接受治療[1]。研究表明,SLE病人治療過程中疾病知識儲備、自我管理方法、服藥依從性和健康行為的改變均可影響疾病的轉歸[2]。目前,常規健康教育作為SLE 治療實施手段之一,在病人養成健康行為習慣方面起到督促作用,但存在干預時間短、不連續、內容不全面等不足[3]。賦權激勵教育模式是一種以激發健康責任、履行健康義務和實現健康行為為主線的健康指導方法,由病人根據研究者給予的疾病相關指導和建議自行制訂自我管理計劃并執行,自覺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控制病情和促進健康的目的[4]。目前,該模式被用于糖尿病、癌癥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5-6]。本研究運用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對SLE 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探討對病人自我效能、治療依從性及健康行為方面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9 年11 月—2020 年5 月我院風濕免疫科收治的SLE 病人64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2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推薦的SLE 臨床診斷標準[7];②無身體殘疾者;③年齡≥18歲;④可理解本課題內容且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①同時患有其他器質性病變者,如腫瘤;②聽力和認知障礙,無法正常溝通及配合者;③既往有精神類疾病者;④拒絕參與本研究者。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審核。
1.2 干預方法
1.2.1 試驗組干預方法 結合本研究內容,查看有關資料,由科室專業人員制訂賦權激勵教育的實施方案。組織本科室工作時間5 年以上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學習賦權激勵教育方法及相關量表使用要點,最終由6名經過培訓的風濕免疫科醫生、護士組成健康指導小組,2 名醫生負責病人納入,4 名護士負責賦權激勵健康教育指導,科室護士長負責對醫生和護士工作進度進行整體把控和質量控制,以防對病人利益造成損失。4 名護士分兩組對病人住院期間進行賦權激勵教育指導及出院后3 個月定期進行隨訪。
1.2.1.1 入院評估 入院時評估病人的一般資料(年齡、病程、情感狀態等)是否符合納入標準,研究人員按照統一指導用語為病人講解研究內容及注意事項,病人同意后配合研究人員正確填寫量表內容。
1.2.1.2 院內干預 研究者按照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實施健康指導干預,每例病人進行3 次賦權激勵教育,每次40~50 min,干預節點分別為病人入院1~2 d、入院1 周、出院時,3 次教育主題分別為飲食運動、心理健康、自我管理。病人在接受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由2 名研究成員分工負責為其進行賦權激勵健康指導,分別負責知識講解答疑、步驟引導,討論指導為小組式,每組3~5 例病人,地點為示教室。每次指導過程均按照確定問題、表達情感、設定目標、制訂計劃及效果評估5 個步驟進行。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試驗組干預步驟及內容
1.2.1.3 出院指導 病人出院時進行健康宣教,答疑解惑,確定改善方向及相關內容。讓病人根據3 次不同主題教育獲得的知識及制訂的計劃步驟設立出院后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確定具體的改善項目(堅持鍛煉、飲食改善、遵醫囑用藥等方面),按照作息規律和個人喜好分步驟制訂具體實施計劃,出院后依照病人自身情況選擇最佳隨訪形式(門診、電話或微信)。
1.2.1.4 院外隨訪 病人出院后15 d 進行1 次門診、電話或微信隨訪,共3 個月,隨訪病人是否存在自我管理不當的現象,是否按計劃完成設定目標(堅持鍛煉、飲食改善、遵醫囑用藥等情況),評定病人計劃實施情況,鼓勵病人堅持完成計劃內容。隨訪期間經研究人員同意病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更改實施計劃。
1.2.2 對照組干預方法 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入院后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指導(運動、營養、用藥、安全等),教育形式為一對一健康宣教、科室大講堂等,出院后與試驗組隨訪時間、方法均一致。
1.3 評估工具
1.3.1 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CDSES) 該量表由Lorig 等[8]編制,評價一個人對自己有能力管理疲勞、不適、疼痛和不良情緒等與疾病管理相關癥狀的認可程度。包括代表角色功能、生理反應、情緒表達、癥狀控制、自我護理、遵醫用藥6 個條目,采用1~10 分評分法,1 分為無信心,10 分為完全有信心,總分為1~10 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3.2 中文版風濕病治療依從性問卷(CCQR) CQR用于了解風濕病病人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在國外已受到廣泛應用,國內學者依此制訂了CCQR,CCQR 信效度已在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得到驗證[9],是評估我國風濕病病人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手段。
1.3.3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修訂版(HPLP-ⅡR)[10]該量表是根據我國人群特點,在HPLP-Ⅱ量表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改動。包括人際關系、健康責任、壓力管理、營養、體育運動、精神成長6 個維度,共40 個條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1 分為從不,2 分為有時,3 分為經常,4 分為常規進行,得分越高說明健康促進行為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隨訪結束時對照組和試驗組各失訪1 例。對照組:男1 例,女30 例;年齡25~56(32.95±7.83)歲;病程1~18(6.34±4.35)年;已婚25例,未婚6 例;初中及以下14 例,高中及以上17 例。試驗組:男1 例,女30 例;年齡23~51(35.72±8.43)歲;病程1~16(5.42±3.74)年;已婚24 例,未婚7 例;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及以上19 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CDSES、CCQR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CDSES、CCQR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CDSES、CCQR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例數31 31 CDSES CCQR干預前3.28±0.49 3.32±0.48?0.342 0.734干預3 個月后3.74±0.54 5.05±0.95?6.549<0.001 t 值?4.894?9.808 P P<0.001<0.001干預前47.77±5.34 47.43±5.54 0.246 0.807干預3 個月后61.91±4.16 70.40±2.82?9.412<0.001 t 值?10.006?21.646<0.001<0.001
2.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HPLP-ⅡR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HPLP-ⅡR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HPLP-ⅡR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①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干預前例數31 31干預3 個月后精神成長3.02±0.34 3.06±0.28?0.485 0.630 3.11±0.24 3.30±0.32①?2.137 0.037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值P對照組試驗組t 值P 31 31人際關系2.74±0.28 2.77±0.28?0.449 0.655 2.81±0.26 3.02±0.25①?2.919 0.005健康責任2.18±0.31 2.21±0.29?0.271 0.788 2.60±0.30①2.80±0.26①?2.968 0.004壓力管理3.01±0.29 2.99±0.31 0.256 0.799 3.12±0.32 3.43±0.20①?4.922<0.001營養3.13±0.19 3.12±0.23 0.299 0.766 3.35±0.22①3.66±0.18①?5.963<0.001體育運動1.87±0.17 1.91±0.18?0.891 0.376 2.24±0.22①2.66±0.17①?8.518<0.001
3.1 賦權激勵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強SLE 病人的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試驗組CDSE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表明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利于提升SLE 病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能力。分析原因可能為:賦權激勵教育模式有效激發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我管理潛能得到挖掘。賦權激勵教育模式通過討論環節讓病人知曉自身存在的問題,研究者給予問題針對性指導與建議,幫助其制訂切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短期及長期計劃,以應對治療過程中的身心問題[11-12]。病人從中學會直面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肯定自身能力,占據自我管理主導權,獲取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3.2 賦權激勵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SLE 病人的治療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 個月后試驗組CCQR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分析原因可能為:賦權激勵教育模式提升了病人面對疾病及就醫遵醫的積極性。病人在患病的基礎上均衡日常生活和工作易因自我管理不善導致治療依從性低下,因此干預以為病人提供疾病相關管理知識、情感支持作為前提,以小組課堂、微信群聊、一對一電話隨訪等多樣化形式作為輔助,讓病人在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充分調動治療依從性,做到按時服藥、定期復診[13-14]。
3.3 賦權激勵教育模式有助于SLE 病人養成健康行為習慣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 個月后試驗組HPLP-ⅡR 量表中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可以有效促進SLE 病人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分析原因可能為:賦權激勵教育模式從病人視角出發,注重其堅持健康行為習慣的真正需要。SLE 病人一旦自我管理能力受損,病情控制不佳,便不利于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15]。賦權激勵教育模式鼓勵病人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健康行為,讓病人認真履行自己制訂的管理計劃,通過微信平臺的溝通交流和定期隨訪的協助監督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這對病人病情控制起到正向作用,具有高度可行性,是一種更科學、合理的健康指導方法。
賦權激勵教育模式通過喚醒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識,提升對自身健康的責任心和治療依從性,促進健康行為的養成,較常規健康教育更利于病人病情控制,節省醫療資源,減輕醫護工作者的壓力。但本研究干預時長較短,所得結論需更多長期干預研究進行驗證,以期為制訂符合臨床推廣的健康指導方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