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榮,陳明明,鄭德興
(山東新龍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壽光262709)
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碳排放交易,是指運用市場經濟來促進環境保護的重要機制,允許企業在碳排放交易規定的排放總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這些減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業內部以及國內外的能源。
2007年以來,為積極履行大國責任,中國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協調、制定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政策和措施;在國家發改委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司,具體負責國內氣候變化相關活動的統一協調和管理;各地方政府則在省級發改委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處,具體負責所轄省內氣候變化相關活動的管理。
根據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石化和化工行業將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階段,年綜合能源消費量總量達到1萬t標準煤的企業要進行碳排放核算與報告。
2020年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碳交易的關鍵年。為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下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規范碳市場各方主體碳交易活動及監督管理,加快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當前國內氯堿行業市場低迷,產品價格在成本線附近徘徊,多數企業陷入了生產經營困境。與此同時,自備電廠已開始進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化工行業碳市場啟動在即。氯堿行業碳排放數據在類似行業間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帶有自備電廠的氯堿企業,將面對資金短缺及減排壓力的雙重擠壓。
聘請專業碳管理機構對公司管理層、執行層分別開展定期內部培訓,提高企業碳管理的能力,發現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的潛在機會,便于節能改造工作的開展。
(1)對管理層培訓國家及相關部門發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及法律法規,便于其系統理解和解讀政策,分析政策實施后對企業可能形成的影響,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或方案,為未來產業布局決策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2)培訓執行層在“依據標準規范、正確核算碳排放”的基礎之上,建立了一套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數據體系,形成碳排放報告清單,為公司掌握和管理碳排放提供依據,為公司制定低碳發展規劃戰略、碳減排管理目標、完成碳排放減排任務、參與碳交易打下了基礎。
結合公司已有的檢測化驗條件,進一步規范碳排放核算實測技術標準,明確了低位發熱量、單位熱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等關鍵因子的實測方法、統計方法和取值來源。定期對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交叉校驗,對可能產生的數據誤差風險進行識別,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節能降耗、技術創新永遠是一個化工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因素,公司積極開展技術改造,依靠自主創新降低生產能耗。近年來完成技改項目50多項,其中節能效果比較大的有以下幾方面。
(1)熱電廠機組汽封和真空系統改造。通過對機組汽封和真空系統改造,提高運行真空,降低汽耗,年節約11 710 t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2萬t。
(2)氯堿液氯氣氯換熱。新增了2臺液氯氣列管式換熱器,需氣化的液氯先經過換熱器再進入汽化器,用需氣化的液氯冷卻液化前的氯氣,節約汽化氯用蒸汽的同時,減輕液化機組運行負荷,節約部分電耗,年節約1 100 t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0.3萬t。
(3)氯堿成品堿熱量利用。由原先的用蒸汽加熱熱水將液氯氣化改為增加1臺板式換熱器,用85℃左右的燒堿加熱熱水,年節約820 t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0.2萬t。
碳排放交易管理,一方面短時間內會對氯堿行業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減排變相促進行業提升管理、轉型升級。
公司借助科技資源,依托數字經濟,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完善能源管理平臺系統、DCS控制系統、ERP系統、設備管理系統、企業上云平臺、園區用汽管理系統、全集團監控系統等,不斷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效率,科學精確掌握生產排放的各個環節,并與省內、全國先進的氯堿企業實時對標,不斷推動企業降低生產能耗和排放,從而實現碳排放的減少。
作為重要的電力耗能大戶,氯堿生產的發展始終與電力生產的發展密切相關,尤其對于自備電廠的氯堿企業,提高電廠發電效率,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以更清潔的能源替代煤炭的使用,既能降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強度,又大幅度降低氯堿的用電成本。下一步公司將新建污泥耦合燃燒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將市政污水廠產生的濕污泥結合公司電廠具有熱源和冷源的優勢,采用當前最先進的低溫余熱污泥干化工藝,將污泥含水率降低,混煤后耦合燃燒,從根本上實現污泥“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處置。高溫煙氣經熱量回收后進入現有的煙氣凈化系統,達標后排至大氣,爐渣飛灰用于建材生產,循環利用。使企業走上綠色、低碳經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好地應對全國碳市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氯堿企業要堅持“綠色、高端、精細、集約”的發展理念,按照“改造、調整、轉移”的發展思路,實施“氯堿熱電搭臺,精細化工唱戲,高端科技發展”的轉調舉措,借力“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競爭能力強的產業優勢,塑造成本精細管控的管理優勢,賦能全公司員工,協同創新,持續減排,從而落實和支撐全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