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紅
(吉林化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自2016年1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四年來高校“課程思政”從上海推廣到全國各省,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的一項社會化活動,思政教育內容要反映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特點。在西方國家,常把思政教育稱作公民教育,并且思政教育的內容也隨不同時期而改變。在中國面臨百年世界格局大變動的時代,高等教育和思政教育業必然面臨著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1]。
2018版《金融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對金融專業高等教育提出這樣的要求: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誠信意識,履約踐諾,知行合一。可見,良好的政治素養和金融職業操守、社會責任感,是高等學校金融專業人才的必備素質,金融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在全國高校展開。
吉林省于2018年全面啟動了學科育人示范課項目建設工作,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專業課教育。作為吉林省省屬本科院校,我們申報了第一批學科育人示范課《金融法》,進行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的教育改革,探索在金融專業課程中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體系。
教學方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之一,教學方案要支撐教學目標,因此首先在教學目標中應明確設置課程思政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在教學方案中設計整理一系列自然巧妙的育人切入點。例如,在講解非法集資罪時運用 “e租寶”平臺非法集資詐騙案,通過央視報道剪輯及網絡圖片,使學生了解高額詐騙的“瘋狂傳奇”是源于“e租寶”高管的奢侈揮霍和極端拜金主義。通過案件的梳理,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認識金融犯罪社會危害的廣泛性和金融懲治的嚴厲性。
另外,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確保專業知識與思政育人目標相得益彰。例如,通過線上資源講授金融法律知識,線下穿插案例分析以及課堂討論,并針對某個情景安排學生無領導小組討論,使學生掌握金融法律問題分析方法[2-3]。
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智慧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得到了較好的融合,高校的專業課教育極大地實現了線上教學模式的推廣。目前大家基本都能比較有效地采用超星、藍墨云班課等教學手段,通過線上資源及線下課堂講授,使學生掌握法律問題分析方法。
這種教學模式對思政教育的最大好處在于兩點。一是可以自由利用課下時間拓展相關案例教學。思政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論教育,金融專業課程思政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分析實際行業案例、解讀行業政策;二是可以結合金融行業相關案例,布置討論活動,啟發學生對行業問題的自主思考。傳統的課堂上受時間限制,并且有些內向的學生也沒有機會參與到討論中,但線上教學平臺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目前混合教學的開展為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廣泛的空間[4]。
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包括校內實驗和企業實習。校內實驗常見的有理財實務模擬、商業銀行業務模擬、證券投資模擬、保險業務模擬、外匯交易模擬等。以商業銀行業務模擬實驗為例,學生從軟件中可以觀察到銀行柜員、大堂經理兩個角色的工作環境和儀表、動作,可以觀察到銀行業務流程的嚴謹性。通過實驗課不僅培養學生掌握業務流程和操作技能,還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職業精神無處不在,最美逆行者、常態化防控、完善應急處理等工作也正是這種態度和精神,這也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基礎。
學生在參加金融機構的實習時,會接觸到包括“反洗錢”“普惠金融”等認識性體驗,應在總結實踐的基礎上,提升課程思政的融入深度和廣度。例如,2020年以來很多商業銀行對受到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推出了續貸業務、低息貸款業務等,在特殊時期更加體現了金融服務于大眾的理念和普惠金融的推廣力度[5-8]。
嚴謹的工作作風、愛崗敬業的價值觀,這些都是“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專業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近幾年推出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這樣的素質教育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雖然目前協同育人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具體的問題,但是在各級主管部門推出的相關項目引導下,協同育人的實踐在很多學校的金融專業都得到了發展。這其中存在的障礙有賴于通過明確目標、梳理邏輯、同向協力、整體設計上加以解決。
吉林省2019年也發布了產教融合試點企業目錄,研究如何構建協同育人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包括平臺的搭建,內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研討。例如在財務軟件使用期間有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授課,與校內教師在授課目標、邏輯梳理等方面需要合理設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交叉能力,學生在回歸課堂后也會對社會有更加客觀的認識。以課程實踐教學和產教學協同育人理念為導向,以大學生思想政治動態為基礎,研究基于協同育人理念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十分重要[9]。
大學生的可塑性較強,通過進一步豐富興趣小組、沙龍等的調查研究活動,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取得多層次的教育效果。例如,結合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的具體案例,討論關于生命、健康、親情、財富等傳統理念受到的沖擊,對于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學生來說,全方位、多層次的引導對學生樹立堅定、感恩、積極、顧全大局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又例如,結合2019年上市公司康美藥業、獐子島等的財務造假案例,對一部分有能力和有興趣的同學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非法集資”“資本市場國際化”等專題,并總結經驗,形成某種形式的研究成果。這種活動是支撐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同時也能優化適合金融專業特點的課程思政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10]。
金融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涉及到了“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基金業”等不同行業,這幾個領域都是金融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分布在金融專業各門核心主干課中。金融行業的各項從業資格證都包含本行業的法律法規科目,從這些行業的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科目可以看出,誠信守法對金融行業的重要性。
這種教育不應只存在與法律類的課程中,而應在各門專業中共同推進。例如,2018年出臺的“資管新規”,對銀行、基金、信托等行業的資產管理業務產生了重要影響,解讀應由金融學、投資學、保險學、會計學等課程中同向協力的進行。
金融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既是基于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也是基于將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專業課教育的整體考量。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中強調要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六穩”中的“金融穩”,就是金融穩定對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意義。對高等教育來說,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實現金融相關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要有效進行專業素質的培養。作為未來的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學生要明確“金融穩定”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師更要有明確和堅定的認識。
在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和金融行業活動中,充滿了不斷創新的金融工具、變換的金融風險、不斷出臺的金融管理制度。因此,只有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在專業教育中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科學素養中融入人文情懷,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未來工作中,才能保護自己、保護他人、保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誠信合規是金融從業者的基礎,過硬的政治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更是維護金融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的保障。“課程思政”思域下的金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金融專業課程教育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