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娟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培養適合時代發展要求人才面臨新的瓶頸。為改變我國教育發展乏力、經濟發展速度超脫文化發展水平的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課程思政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學校人才培養中的方方面面,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實現“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課程思政;路徑;教師;創新
一、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
首先“課程思政”建設還不夠完善,未能做到深入人心,高校階段的學生來源于四面八方,學生們無論是在價值觀上還是認識上都具有一定的差異,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同一,“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可想一般,除此之外,在大學階段,與專業課程相比較之下,思政課程的課程占比率是較低的,學生們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會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這也就使“課程思政”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未能夠做到深入人心;其次另外一方面的問題就是三類課程在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過程中未實現融合統一,在傳統的高校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學生們來說具有顯性教學,而高校階段的專業課程以及綜合素質課程為隱性教學,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對學生們的“課程思政”教育還主要來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還未涉及到另外兩種隱性課程,這也就使“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欠佳;最后,“課程思政”的整體建設不夠完善,需要進行優化,“課程思政”教育屬于工作量較大的教育項目,并且目前“課程思政”的教學還處于實施的初級階段,各方面的建設與管理制度并不夠完善,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
1.建立完整的科學制度,筑牢課程思政建設工程根基
從規矩中找出破解難題的新方法,以制度建設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思維。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制度是貫穿建設過程的核心與靈魂,規章制度是這項工程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將制度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從上至高校黨委,到下至每一個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教學工作者都要重視,牢牢抓住制度這條準繩,做到常抓常新,及時解決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消滅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新矛盾;越抓越緊,堅持不懈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逐步進行完善。要在制定、執行、完善這樣一整個動態的過程中讓制度為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保駕護航。
在制度中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實施的目標、建設根本任務、開展建設的主要舉措、實施過程中主要堅持的原則、實施主體責任等等,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基本遵循,通過制度建設解決全員意識不強、主體責任缺失、監督不到位、執行不嚴格、組織實施過程中“松”、“懶”、“軟”等諸多問題,切實強化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讓制度建設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新思維、新選擇。
通過制度建設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效性,做好課程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環節,實現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激發。在建設過程中肯定教師的辛苦付出,保證教師工作福利待遇,優先給在一線實施課程思政工作的教師提供資源。讓“第一個吃番茄的人”有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高育人意識和能力,由淺入深將高校施加給一線教師外在的壓力轉化為教師自覺的內生動力,形成長期有效的運行機制。
2.強化“課程思政”頂層設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制定符合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詳細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對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素養、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要求。將“課程思政”列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中。通過“課程思政”教師隊伍來擴大思政的教師隊伍,動員其他的專業教師參與進來,積極挖掘各個專業學科和領域中思政教育資源,實現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構建高校協同育人體系,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高職人才。高校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專業課程及高校的實踐訓練課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政治素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3.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文化育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應充分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培育良好的網絡校園文化,通過職業教育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建立開放型“課程思政”,打造思政校園文化,突出思政教育文化特點,塑造校園文化育人環境,彰顯校園文化特色,實現校園的全過程育人。高校通過舉辦專業技能比賽、杰出校友專題分享等方式,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高校學生將個人理想與社會擔當相融合,承載正確的職業觀,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育人環境,培養具有社會正能量的高級技能人才。
4.因材施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度
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受到了多元因素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性信念模糊、責任意識淡薄、價值觀扭曲等問題。因此,思政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落細、落小、落實,要兼顧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從學生實際出發,基于不同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從身體健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素質拓展等方面提煉大學生成長發展的核心素養進行分類指導,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策,使教育內容契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認同感和獲得感,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精準推送到每位學生。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課堂思政”的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從學校管理這方面開始入手安排教學以及實施相關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還需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死板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思政”教學。
參考文獻:
[1]張軼輝,詹秋文,鄭玉蓮,饒先發.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09):144-147.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浙江 衢州市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