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妤 王岐本 毛蘭香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育人的三大主要任務是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及社會實踐,而協同理論中“不穩定性原理”能夠形成協同育人的力量。應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工作需要在“三全育人”價值指引下,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育人思維及模式。本文“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結合湘南學院藥學院育人實踐,構建“科研+”育人新模式,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更合理更完善的協同育人模式。
【關鍵詞】“科研+”育人? 三全育人? 應用型本科院校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編號:20JP028,19JP026);湖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9〕291號-901);郴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Czsskl2017074);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基金(湘教通[2018]574號);湖南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基金項目(湘教通[2018]469號)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175-0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其理念的核心理念在于育人資源的協同性,推動教育資源照既定軌道高效運轉[1-2]。隨著醫藥衛生領域的迅速發展,對藥學專業的學生要求不僅僅限于對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同時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這是藥學專業學生個人發展及成長的重要課題。但就現實來看,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藥學專業協同育人機制實踐效果并不盡人意,在“三全育人”價值指引下,仍有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本文擬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討湘南學院藥學專業“科研+”協同育人模式,可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探索“三全育人”機制提供參考意見。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科研育人現狀及問題分析
科研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滲透科研育人的思想,是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3-4]。據當前高校教育發展形勢,地方高校基本定位為教學型的應用型高校。然而在現實環境中,科研水平高低日益成為各高校之間辦學實力競爭的核心要素,地方高校對科研工作的重視日益高漲,使得學校科研偏離教學[5],在實施育人過程中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
1.科研與教學的育人功能未能起到協同作用。由于高校定位的不同,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數以教學為主,致力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及行業能力的培養,較少涉及科研。學校強調科研育人也不夠,如:沒有專門關于科研育人的文件,沒有將科研育人納入教師的考核體系[6]。而專心從事科研的教師,沒時間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工作,導致科研與課程教學慢慢地分離。因此,如何將科研與課程教學統一起來,協同實施育人功能,這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2.科研與實踐沒有較好地統一,學生科研實踐的主動性未能很好地調動起來。科研育人強調的是實踐的重要性[7],科研活動所獲得的理論成果必須要通過課外實踐活動來鞏固才能內化相關的專業知識。目前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學術講座、大創項目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但卻未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因此,如何將科研與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達到協同育人的效果,是極為重要的。
3.科研育人與網絡育人的功能需要更有效地協同推進。目前,網絡科研信息的媒介平臺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覆蓋率較低,推廣力度也不足;并且網絡科研內容不夠豐富,形式也不生動,導致師生深度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校對網絡成果的認定和評價體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如何加強科研在網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科研素養及科研思想政治的教育,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科研+”協同育人模式的建構
針對上述應用型本科院校科研育人現狀及問題的分析,探索更合理、更完善的協同育人模式,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摸索的方向。湘南學院藥學院緊緊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在藥學專業中創造性地構建了“科研+”協同育人模式,其育人機制與構建如下。
1.科研+課程協同育人。湘南學院藥學院根據應用型本科藥學專業特點創新教學內容,在藥學專業課程藥理學課程中引入相關科研成果及問題并結合知識點前言問題讓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討論,同時以小論文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文獻的查閱及探討。如,在講授抗心衰藥物治療時,教師引入話題:“《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發布研究稱,經常吃點紅辣椒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在平時作業中讓學生查閱資料撰寫小綜述。在講解新藥研發中藥物的搭配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有些藥物在一起合用會產生協同作用,而有些藥物一起合用屬于配伍禁忌,探討團隊協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對于這些將科研引入到課堂教學的方式學生反應很是熱烈,并表示從科研報道中不同的角度看待常規的知識,開拓了視野,也將對立統一、團結協作等思政內容引入教學,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
2.科研+網絡育人實例。應用型藥學人才的培養,應該豐富其行業知識,提升其創新創業的能力。在大數據時代,學生獲取各類資源的途徑逐漸拓寬,這為應用型藥學人才的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湘南學院藥學院藥理學教研室依托國家級線上線下一流課程、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及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加強對創新創業及各類科研資源相關網絡平臺的構建,將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與動態發布在相關平臺當中,實現對最新科研成果及創業動向的快速推介。
3.科研+實踐育人實例。根據藥學專業的基本特點,與當地醫藥企業的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實現對社會資源的充分整合與高效利用。湘南學院藥學院改變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如,將開放性實驗的比例增加,改大班實驗為小組實驗,以創新小團隊為單位引導學生自主操作,并給創新小團隊配備指導老師,結合指導老師的科研課題給學生引入更多貼合本專業科學前沿的實驗。學院幫助學生將其研究成果進行專利的申報和轉化,使其更多的創新性研究技術能服務于社會。藥學院還充分發揮合作藥企的積極性,建立企業工程教育培訓基地,通過“產學研”相結合,與多家企業開展聯合培養的模式,通過學生自主選擇,以“學校—企業”合作辦學、育人的方式,將有到這類企業就業意向的學生定期輸送至企業進行見習與實習,了解與熟悉行業工作流程。
三、打造“科研+”協同育人模式保障平臺
第一,湘南學院藥學院對藥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實施導師制,為每個學生配備科研導師,實行“一對一”的幫扶指導。第二,舉行科研平臺開放日、創新實驗技能培訓等活動;向學生征集創新性的科研項目,并由實驗室提供學生開放性實驗經費支持學生的創新性想法等等。第三,學院加強師資力量培訓,引導教研室科研骨干教師承擔“育才”使命,開展各種形式的宣講會、主辦學術會議、交流會、專題學習活動、鼓勵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等培訓方式,讓教師掌握更多的育人方法,開展育人工作,建立良性循環保障機制。
四、構建“科研+”協同育人模式的成效
近年來,湘南學院藥學院構建“科研+”協同育人模式獲得不錯的成效,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致及認同感。
1.學生參與科研創新項目的積極性明顯提升。近年來,藥學院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參加國家藥學專業實驗技能大賽、湖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及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榮獲多項獎勵。
2.學生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有所提高。近年來,藥學院本科生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中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3.學生擇業加速向研發領域和專業深造方面進行傾斜。比如,畢業生越來越多地選擇去醫藥、健康行業就業并且繼續深造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就業單位層次及其單位評價顯著提高。用人單位對我們的畢業生滿意度達到99 %以上,一致認為我院畢業生“專業應用能力強、忠誠度高、能吃苦耐勞”,主動要求建立長期穩定的就業合作關系,形成了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實習一體的良性循環機制。
五、總結
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全過程,這需要高校不斷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向改革創新要發展動力。在習近平總書記“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湘南學院藥學院創新育人理念及模式,構建“科研+”協同育人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發揮了科研育人的功能,對藥學專業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的提升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新的育人機制及方案。
參考文獻:
[1]張睿.協同論視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實施的機理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1):101-106.
[2]宋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20.
[3]毛現樁.大學科研育人的內涵意蘊、本質特征與時代價值[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36(3):43-47.
[4]胡婭琪,秦蓓,張博.“科研育人”背景下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廣州化工,2020,48(22):186-188.
[5]莫付歡.地方高校“1+6式”科研育人創新模式探索與示范——以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為例[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5):79-81+92.
[6]劉在洲,謝晨霞,劉香菊等.大學科研育人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6):79-85.
[7]鄧朝暉,萬林林,伍俏平等.厚植科研育人土壤? 助力實驗教學創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1(6):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