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寶雞市高新醫院,陜西 寶雞,721000)
骨科無菌手術普遍是對骨折部位采取復位與固定處理,切口的感染可能會直接影響切口愈合,并且還會導致患者承擔額外的痛苦以及更長的治療周期[1]。對此,基于切口感染相關影響因素,改進與優化手術室護理措施,早期降低感染風險因素,從而提高手術綜合水平[2]-[3]。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室綜合干預水平,本文以對比方式探討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具體研究如下。
以我院2019 年1 月到2020 年2 月接受骨科無菌手術治療的患者40 例開展對比。40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28 例、12 例,年齡(51.24±3.25)歲。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對研究認可。入選標準:屬于骨科;對手術方式無禁忌;滿足骨科疾病診治需求。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臨床資料不全。
回顧總結40 例患者的手術相關資料。
總結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
研究應用RCT 研究原則,研究數據處理應用spss20.0 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處理過程基于數據類型采用不同檢驗方式,其中對于百分數數據應用x2 檢驗,均數應用t 值檢驗。在數據處理期間p<0.05 則證明數據差異達標統計學標準。
手術感染相關因素中手術時間、手術環境、手術部位均屬于切口感染的引發因素。詳情見表1。

表1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
骨折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社會經濟活動頻率不斷提高的當下,患者因為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發生骨折的可能性顯著提升。骨科手術屬于治療骨折疾病患者的重要方式,雖然近些年手術技術不斷改進,但是手術期間的相關風險仍然較高,其中手術感染屬于制約骨折手術綜合效益的關鍵。對此,強化手術室護理工作便成為了目前骨折手術感染發生率的重要途徑與目標。
下面總結幾點關于手術室的護理方案,具體如下:1、手術之前對醫護人員提供相關的手術配合以及知識宣教,同時提高護理人員對醫師的了解,盡可能提高手術期間的配合度。在手術之前需要做好提前準備工作,時間應當盡可能接近手術時間,預防皮膚損傷并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風險。在術前需要做好全面準備,加快手術效率。術前對于耐濕、耐熱、耐高溫的器械和敷料應當應用壓力蒸汽滅菌方式處理,其他手術物品一般可以采用低溫等離子、環氧乙烷等滅菌方式處理,嚴格落實一次性物品應用原則[4]。對于復雜的手術時間應當控制在3 小時以內,盡可能安排在第一臺,應用層流手術室減少接臺次數,降低感染風險;2、規范手術護理的基本規章制度,規范手術室護理工作基本內容,盡可能保障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有依據、有規范、標準實施,骨科護理相關責任人需要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監督與指導,確保所有護理人員均嚴格根據規章制度提供護理[5];3、優化護理配合。手術中陪同醫師做好管道入路的控制,尤其是在臍部入路建設期間,需要注重相應的消毒護理措施。手術期間需要及時做好患者體位調整,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血氧飽和度,觀察二氧化碳注氣機的參數變化情況,及時觀察手術進展情況,例如手術中如果需要中轉開腹,則需要及時關閉氣腹機并打開中轉手術器械。手術期間需要持續監控手術室的溫濕度。對于特殊患者,尤其是聽力下降患者,可以以浮在病原的耳邊,反復多次耐心的給病人進行解釋,指導患者能夠理解。另外,麻醉醫師需要在手術麻醉之前再次為患者提供手術流程以及術后清醒時的注意事項等護理教育;4、營養支持。護理人員需要在手術期間注重對患者體征情況的觀察,在手術完成后及時做好飲食療法,促使患者可以盡快恢復,同時也需要為患者提供主動的飲食習慣指導,強化患者的自身體質以及機體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整體預后水平。
綜上所述,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與手術時間、環境、部位相關,手術期間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降低感染風險,提高手術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