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赫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手術可對病灶進行針對性干預,進而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作為一種侵入性治療手段,手術治療可對機體損傷,若手術切口處理不當,極易引發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健康質量的綜合提升[1]。基于此,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應引起高度重視。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之間影響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故為有效控制感染發生率,應通過多種措施強化護理管理質量。本文為進一步探討手術切口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關系及防范措施,特將196 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如下。
此次研究數據的來源為我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期間收治的196 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依據隨機抽樣法則均分為兩組(n=98)。對照組98 例患者中,男性48 例,女性40 例;年齡分布范圍為19-76 歲,平均年齡(58.62±5.43)歲;婦產科手術23 例,胃腸手術25 例,胸科手術5 例,泌尿外科手術45 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47:41;年齡20-77 歲,平均年齡(58.69±5.57)歲;婦產科手術、胃腸手術、胸科手術及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例數依次為22 例、27 例、6 例、43 例。可見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較小(P>0.05),具備研究意義。
對照組:參照科室護理常規開展手術室常規護理管理模式,滿足患者的基本護理需求;研究組:以上述護理模式為基礎,就手術切口感染強化針對性護理管理:(1)健全手術室護理質控制度與標準并貫徹到實際工作中:成立專門的質控管理小組,通過頭腦風暴等多種形式就科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手術切口的引發因素展開根本原因分析,進而制定針對性措施,在嚴格遵照科室制度與污染質量標準的基礎上貫徹執行;(2)提升無菌操作理念:為有效抑制切口感染發生率,醫護人員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科室質控小組做好監督,要求所有操作人員務必嚴格遵照無菌規范。與此同時,為提升手術室無菌環境安全性,應對手術室人流及物流進行限制[2]。(3)全程優化手術期護理:術前做好患者的護理指導及器械的無菌清潔等一系列準備工作;術中對生命體征進行監測,配合醫生完成其他護理工作;術后嚴格按照醫囑展開護理,關注切口感染[3]。
(1)手術切口感染數量發生率;(2)護理技能評分:就科室26 名護理人員強化后的各項操作技能進行考核,滿分為100 分。
所有獲取數據的分析均借助SPSS18.0 軟件進行分析完成;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接受χ2檢驗,護理技能評分則用(±s)表示,采用t 檢驗;若P<0.05 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為1.02%(研究組) VS 7.14%(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對比(n,%)
強化手術室護理管理后,護理人員的各項能力及護理質量較干預前均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室護理人員得分對比(分,±s)

表2 手術室護理人員得分對比(分,±s)
時間 協作配合能力 切口感染意識 器械操作能力 護理質量強化前 80.21±2.18 83.22±1.36 83.59±1.06 84.91±2.34強化后 92.19±1.03 90.29±1.07 94.05±1.12 95.32±1.23 t 9.769 9.631 9.968 9.971 P<0.05 <0.05 <0.05 <0.05
手術雖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可產生良好的運行效果,但是因其創傷性極易衍生切口感染問題。據相關研究顯示,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與手術時長存在一定的正向關系,若超過2h,受多種因素影響,手術室空氣內細菌含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感染率由此升高。基于此,強化手術室護理管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此次研究中,通過針對性手術室護理管理措施的實施,研究組手術切口的感染率(1.02%)較對照組(7.14%)明顯下降;且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各項技能評分經強化后均得以顯著提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進一步證明了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強化可有效防控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