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振華
從我國監督體系的配置來說,人大監督處于所有監督的最高位階,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但從監督過程來看,一些地方雷聲大、雨點小,人大監督存在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特別是在結果運用上弱化法定職能,既浪費人大監督資源,也有損權力機關形象。人大監督效果的打折、監督權威的削弱,與有的地方人大開展監督“重程序輕結果、重形式輕實際、重和諧輕較真”的慣性思維和模糊定位密切相關,也與人大監督的缺位、錯位、不到位緊密相連。
步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一大批民生實事及重點工作大力推進,需要人大監督的事項逐漸增多。若按照以往按部就班、一板一拍的工作方法抓監督,人大工作很難跟上黨委政府工作節奏和步伐,議政督政責任也就難以有效落實。人大監督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并取得人民滿意實效。為此,人大監督要發揮法定職能優勢,在頂層規劃之下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各方資源,以綜合集成模式打好人大監督“組合拳”。
以系統思維強化協同聯動。樹立人大監督“一盤棋”思想,各級人大要加強頂層謀劃,實行監督事項統籌協調,主動與黨委政府監督或督查部門統一協調部署。采取統一部署、分組實施的方式,通過劃分專業小組開展監督,發揮整體效應,注重專業督查,做到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對民生實事和重點工作進行分解立項,引入項目化管理理念,定期開展進度督查,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項目質量。同時協調內部力量,橫向協調人大各專委會、常委會各工作機構的力量,調動各方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擴大人大監督工作基礎。
以巧借外力增強整體合力。人大平時的督查督辦,要善于借助監察、審計、黨政督查部門和各類智庫等多方監督力量,及時抄送通報人大督辦事項,達成監督共識。要把人大代表作為推動人大監督工作的中堅力量,選聘人大代表擔任監督專員,積極調動他們的監督熱情,切實拓展監督的深度與廣度,使整個監督過程體現權為民用、利為民謀、情為民系。通過充分發揮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動員社會參與,分類定制“監督套餐”,推動由程序性監督向實質性監督轉變。

以公開透明促推整改落實。一方面,及時公開內容,將人大監督事項全面公開,提高社會參與度,提升監督事項辦成質量,實現人大監督與社會監督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公開監督過程,探索將監督主體交辦的過程、督辦的過程和“一府一委兩院”落實的過程公開亮相,助推人大監督走進公眾視野,推動實現人大監督從“體內循環”向“開放透明”的重大轉變,防止人大監督走過場、走形式。
以機制創新打造監督閉環。針對有些地方人大監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雨過地皮濕”等現象,各級人大要堅持把初次監督和后續監督結合起來,將“一時”的活動監督轉變為“全過程”的跟蹤監督,彰顯人大監督“不見成效不收兵”的擔當。要秉持敢于動真碰硬的精神,自上而下深入一線,“殺回馬槍”反復督辦,把“督”與“查”結合起來,敢督敢查、令出督隨,形成跟蹤問效的復式監督模式,不斷提高人大監督的執行力,確保人大監督有始有終。
人大監督就像“一根針”,需要穿起“千條線”。唯有理順各方監督關系,用好監督各種資源,才能“繡”出人民期望的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