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芳,劉佩佩,段海莉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體外循環心臟外科手術具有難度大、風險高的特點,而導致該特點的主要原因為心臟外科手術的進行需要使心臟停跳,將靜脈血通過腔靜脈導管引流出來,在體外進行氧合變成動脈血,經微栓過濾器過濾后插入主動脈導管進入體內,實質是在體外利用特殊裝置完成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過程[1-2]。由于心臟手術風險大任一環節出現差錯都可能引起多臟器功能障礙及并發癥的發生,例如,心肌缺血、呼吸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腎損傷、感染等[3]。護理水平的高低對患者術后的康復也有直接的影響[4]。本研究探討在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理念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本院2017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期間診治的104 例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n=52)例與觀察組(n=52)。對照組男27 例,女25 例,年齡26~65 歲,平均(42.45±5.37)歲;體質量47-75kg,平均(62.58±5.25)kg。觀察組男28 例,女24 例,年齡28~67 歲,平均(42.65±5.58)歲;體質量46-74kg,平均(63.28±5.37)kg。兩組患者以上的年齡、性別等各項數據比較,具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術前指導患者完善各項輔助檢查、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予以嚴密監測、術后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被動指導鍛煉、預防并發癥等護理。
觀察組采取加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干預:(1)手術前的護理:從患者入院到手術之前,護理人員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屬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目的與意義、與一般護理方法的差異,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通過口述、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包括疾病基本知識、心臟外科手術的方法和時間、早期下床活動的相關知識目的意義及圍手術期間的注意事項、術后康復相關指導、醫院環境、病房監護流程,避免患者對手術產生未知恐懼及護理方案的不同而產生焦慮心理。(2)術中體溫護理: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3℃左右,濕度保證在55%~62%之間,對輸入液體加溫以確保患者體溫為37℃。(3)術后護理:術后仍需要對室內溫度進行控制,以維護患者末梢溫度,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盡快拔除中心靜脈導管,避免感染的發生,加強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引導患者練習鼻呼吸及深呼吸,定時給予拍背,協助咳嗽排痰,選取舒適體位,指導患者進行上下肢主動運動和屈伸練習,按摩臍周,練習床邊站立、行走等,根據恢復情況適當增加行走速度及距離。
(1)比較兩組手術情況[術后拔管時間、術后活動時間、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PCL-C 量表得分、PTSD 陽性率、PTSD 三大癥狀(再體驗、回避 / 麻木、警覺性增高)陽性發生率。
研究所涉及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 表示,行t檢驗,計量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 術后拔管時間 下床活動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n=52) 17.54±2.37 4.54±2.04 35.54±2.31觀察組(n=52) 13.16±1.21 2.54±1.52 28.54±1.64 t 13.631 5.263 19.528 P<0.05 <0.05 <0.05
觀察組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后,患者出現惡心嘔吐、低血壓、下肢靜脈血栓并發癥的情況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PCL-C 評分、 PTSD 陽性率(3.84%)、三大臨床癥狀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PCL-C 評分、PTSD 及三大癥狀陽性率比較
心臟的功能特點決定了心臟手術的復雜性與危險性,因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稍有不當都有可能出現各樣的不良反應或者并發癥[5]。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的提出主要是通過對患者入院到手術到出院前整個過程的干預,使得患者的應激反應減輕,并發癥發生減少,促進患者術盡早康復[6,7]。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相對于傳統的常規護理方式而言,更符合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患者的需求。患者入院到手術之前,護理人員將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且及時有效的跟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與交流,解除患者內心的疑惑,使患者對自己疾病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可積極面對和接受手術治療,更快的適應醫院的環境,鼓勵其家屬參與緩解心理壓力。重視術中體溫護理在心臟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性,避免因體溫過高或過低對患者相關臟器產生影響。術后仍對室內溫度進行控制,以維護患者末梢溫度,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盡快拔除中心靜脈導管,避免感染的發生,加強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引導患者練習鼻呼吸及做深呼吸,定時給予拍背,協助咳嗽排痰,選取舒適體位,避免肺部感染、肺不張;指導患者進行上下肢主動運動和屈伸練習,練習床邊站立、行走,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靜脈血栓的發生,根據恢復情況適當增加行走速度及距離;按摩臍周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胃腸的排氣與排便,提早自主進食。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康復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惡心嘔吐、下肢靜脈血栓、低血壓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PCL-C 評分、PTSD 陽性率及所對應的三大臨床癥狀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患者采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能加快患者術后恢復,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及PTSD 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