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妹,張愛華,吳旺敏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膽結石即膽囊及膽管內的結石疾病,典型癥狀為右上腹絞痛,該疾病的發(fā)生往往與缺乏運動、體質肥胖、不吃早餐、肝硬化疾病以及餐后體位等有關。膽結石的發(fā)生對患者膽囊產生慢性刺激,且具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所以在確診后需及早的給予治療。目前對膽結石患者主要通過應用外科手術治療,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為了確保患者圍手術期良好的依從性并促進術后康復,做好圍手術期的科學護理服務至關重要[1]。特別是膽結石患者面對疾病和手術易出現擔憂、緊張,甚至恐懼的心理,患者負性情緒的出現影響其圍術期依從性、配合度,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也對術后康復產生干擾,所以加強圍術期科學護理,并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意義重大。臨床護理路徑近年來在臨床護理服務工作中具有廣泛應用,該護理模式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和延伸,有利于提升護理服務的規(guī)范化、目的性以及科學性。以下將分析對膽結石患者在圍手術期運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的實際價值。
抽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本院80 例膽結石手術患者,依據圍術期護理模式分組,觀察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3~76 歲,均值為(46.5±1.4)歲;受教育時間9~17年,均值(12.6±1.3)年。對照組:40 例,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2~77 歲,均值為(46.4±1.6)歲;受教育時間9~16 年,均值(12.5±1.4)年。2 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為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如術前飲食指導、環(huán)境護理,術中生命體征指標監(jiān)測以及術后的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和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圍手術期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1)臨床護理路徑表:需要結合膽石患者圍手術期的疾病特征、既往護理工作經驗以及患者的相關檢查結果等,來制定個體化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單,并將其懸掛于患者床頭以便在護理工作中嚴格依據該護理路徑表進行護理工作的開展。針對已完成的護理內容,需要進行打鉤標記,而未完成的護理內容需要特殊標記并標明原因,并在后續(xù)的護理中繼續(xù)完成。同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向其講解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方法、目的和效果等,以便爭取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與配合;(2)臨床護理路徑實施:1)入院后:在患者入院后需要積極協助患者完成病房的安置,并細致地為患者及家屬講解關于科室內環(huán)境、相關設施設備、作息時間安排以及手術醫(yī)護人員相關情況等,盡快緩解患者在入院后存在的焦慮、陌生和緊張等不良情緒。積極主動地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護理幫助,協助其完成各項入院手續(xù)的辦理,并向患者介紹同病室的病友等,為其營造舒適整潔且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2)手術前1 天:繼續(xù)前一日的心理疏導,進一步通過語言溝通了解并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實施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幫助緩解術前的負性情緒。在此基礎上協助患者完成手術前的相關檢查工作,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各項檢查的流程、目的和重要性,從而取得其理解及配合。還需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其受教育水平,對于疾病的認知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等。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以及健康知識宣教,靈活的運用榜樣、案例講解、鼓勵安慰等技巧,來疏解患者術前的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與此同時,還應向患者講解疾病手術以及檢查等相關知識,從而提升患者對于病情的了解,緩解其擔憂等負面情緒。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基本流程、麻醉以及手術室環(huán)境等相關情況,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信心;3)手術當天:在手術前需要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幫助解除術前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對患者術中體位合理安排,改善舒適度避免局部過度受壓,同時加強術中保暖、隱私保護以及生命體征指標監(jiān)測等相關護理。手術后詳細清點手術物品,并為患者清理血跡等相關污物,加強肢體保暖,并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標;4)術后第1 天:加強傷口護理避免發(fā)生感染,給予飲食指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而為術后傷口愈合及機體康復奠定基礎。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解釋說明,相應地給予非藥物或藥物鎮(zhèn)痛;術后第2~3 天:密切加強患者的病情監(jiān)護,同時給予飲食、用藥、活動等相關指導,特別是要鼓勵患者及早的進行床上和床下的活動,從而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繼續(xù)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個體化的給予心理疏導以及健康知識宣教;5)出院前:向患者講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告知復診時間,同時邀請患者進入出院患者的微信交流群,以便在患者出院后繼續(xù)提供隨訪和指導等護理服務。
(1)對比2 組患者的術后臥床時間、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和住院時間,并以問卷法對其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0~100 分。(2)統計2組術后膽瘺、切口感染、便秘以及皮下氣腫等并發(fā)癥。(3)2組患者均于入院后和出院前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于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測評,上述量表評分越高即患者的相應負性情緒越重。
觀察組術后臥床、排氣、進食以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率為5.00%,對照組為17.50%,P<0.05。
2 組患者本次入院時在護理前SAS、SDS 量表測評分較高P>0.05,經護理在出院前觀察組的SAS、SDS 量表測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2 組一般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2 組一般臨床指標對比(±s)
分組 n 術后臥床(h) 排氣時間(h) 進食時間(h) 住院時間(d) 護理滿意度(分)觀察組 40 19.53±2.03 10.26±1.18 16.25±1.16 7.16±1.15 98.59±1.36對照組 40 24.53±3.18 15.29±3.08 19.95±2.63 9.06±2.35 90.02±0.15 t 值 7.052 6.305 4.825 4.529 6.815 P 值 0.000 0.000 0.002 0.003 0.000

表2 2 組術后并發(fā)癥率對比[n(%)]
表3 2 組SAS、SDS 量表測評分比較(±s,分)

表3 2 組SAS、SDS 量表測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入院時 出院前 入院時 出院前觀察組 40 43.69±3.18 33.26±1.15 41.06±2.85 31.16±0.63對照組 40 43.70±3.16 39.75±1.62 41.07±2.86 37.53±0.95 t 值 0.725 5.639 0.628 5.063 P 值 0.395 0.000 0.253 0.002
膽結石患者在圍手術期受到手術創(chuàng)傷、麻醉藥物、心理臥床等諸多因素影響,容易導致術后康復進程受到干擾,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還可能發(fā)生便秘、感染等并發(fā)癥,為了改善該情況做好圍手術期的科學護理至關重要[2]-[3]。患者在入院后由于環(huán)境陌生,同時擔憂手術療效和術后康復等,使得焦慮、抑郁等一系列負面情緒較重,若不能有效護理干預,患者的負面情緒持續(xù)加重還可能誘發(fā)心理、生理應激反應,對患者的手術進行甚至術后康復產生影響,不利于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的縮短,所以在圍術期護理服務中需要關注患者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需要做好科學的護理干預來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其康復信心與依從性。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際應用中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單,有利于確保護理服務的規(guī)范化以及全面性,在患者入院時直到出院給予全程的護理幫助和指導,有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完成,也為術后康復奠定了良好基礎[4]-[5]。本次的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患者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率更低,同時臥床時間、進食時間和排氣時間等與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在護理滿意度方面高于對照組。這也提示,臨床護理路徑的運用可有效改善膽結石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質量。本研究中進一步對2 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前的焦慮、抑郁量表測評分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在出院前焦慮和抑郁量表測評分均較入院時顯著降低,同時顯著低于同期的對照組患者,這表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際應用中有利于改善膽結石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可幫助緩解其負面情緒,這對于促進患者的手術順利完成以及加快術后康復進程和提升護理滿意度等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對于膽結石患者于圍術期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可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并有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有利于改善護患間關系并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