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榮華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東鄉331800)
無創機械通氣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但對患者耐受性有明顯影響,臨床開展受到一定限制[1]。經鼻高流量氧療作為一種新型氧療方式,在舒適性和安全性方面都獲得了臨床醫師的認可,其在呼吸衰竭治療中顯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2]。本研究對經鼻高流量氧療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AE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 例AE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3 例;年齡48~68 歲,平均年齡(57.94±7.46)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 1~11 年,平均(6.08±1.77)年;對照組男23 例,女 2 例;年齡 49~68 歲,平均年齡(58.22±7.19)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11 年,平均(6.15±1.54)年。兩組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包括抗炎、解痙、平喘、祛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等。對照組接受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使用德爾格C300 和飛利浦BIPAP A300 型無創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持,初始吸氧濃度設定為35%,通氣模式選擇S/T 模式,吸氣相壓力設定為12 cm H2O,呼氣相壓力設定為4 cm H2O。觀察組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使用C300 型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儀(德爾格醫療公司)進行呼吸支持,初始吸氧濃度設定為35%,吸入氧氣體流速設定為40 L/min。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合指數(PaO2/FiO2)]檢測結果、呼吸支持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及轉歸情況(治療失敗率、轉為有創通氣率、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檢測結果比較治療后,兩組24 h PaO2、PaO2/FiO2檢測結果均高于同組治療前,PaCO2檢測結果均低于同組治療前,組內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 24 h PaO2、PaCO2、PaO2/FiO2檢測結果組間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檢測結果比較(mmH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檢測結果比較(mmHg,)
PaO2/FiO2治療前 治療后24 h觀察組對照組分組 n PaO2治療前 治療后24 h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24 h 25 25 t P 56.08±7.15 56.17±7.24 0.063>0.05 69.06±6.33 68.58±6.25 0.379>0.05 58.28±8.43 58.15±8.36 0.077>0.05 47.24±8.95 46.83±8.18 0.229>0.05 142.62±15.65 143.13±15.87 0.157>0.05 190.06±21.42 192.15±22.07 0.488>0.05
2.2 兩組轉歸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失敗率和轉為有創通氣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失敗者中治療不耐受所占比例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鼻面部損傷、胃腸脹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轉歸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呼吸支持時間、 呼吸困難緩解時間、住ICU 時間、 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呼吸困難緩解時間長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呼吸支持時間、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呼吸支持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3 兩組呼吸支持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總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呼吸支持時間(d)呼吸困難緩解時間(h)住ICU時間(d)25 25 t P 8.26±1.51 7.52±1.44 2.450>0.05 8.27±1.44 6.15±1.28 7.361<0.05 8.25±1.47 8.71±1.64 1.565>0.05 14.18±2.04 14.32±2.17 0.343>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在急性加重期容易出現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情況,也易誘發Ⅱ型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無創正壓通氣是臨床治療AE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但其面罩連接的舒適性、密封性和穩定性對治療預后及患者耐受性有較為明顯的影響,部分患者甚至中途不得不改為有創通氣治療[4]。
經鼻高流量氧療則無上述缺陷,患者無須通過密封導管吸氧,且患者輸入的是經過加溫濕化的高流量混合氣體,更加符合人體生理,對正常黏液纖毛清除系統功能影響較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降低吸氣相氣道阻力、減少呼吸做功,患者耐受性更好[5~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24 h PaO2、PaO2/FiO2檢測結果均高于同組治療前,PaCO2檢測結果均低于同組治療前,可見兩種呼吸支持方式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緩解呼吸衰竭癥狀。但兩組治療前后 24 h PaO2、PaCO2、PaO2/FiO2變化幅度相似,且兩組呼吸支持時間、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失敗率和轉為有創通氣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表明兩種呼吸支持方式的效果基本相似。另外,觀察組治療失敗者中治療不耐受所占比例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鼻面部損傷、胃腸脹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采取經鼻高流量氧療并發癥更少,患者耐受性更佳,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臨床應用范圍也更廣。
綜上所述,經鼻高流量氧療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AE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相似,但患者對經鼻高流量氧療的耐受性更好,可作為呼吸支持優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