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2019年4月,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我校軟件技術專業成為首批Web前端開發的試點專業,邀請企業web技術人員參與組建web證書教學團隊,集體研討、分析1+X web證書三個級別的技能標準。以書證融合理念為指引,從政策、操作和技術三個層面入手,并結合專業建設基礎、本地區產業發展和技能人才需求情況,展開對軟件技術專業“1+X”書證融通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建設研究,使職業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為培養信息時代的Web 前端開發人才助力[2]。
根據學院的辦學思路和學科專業定位,軟件技術專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創新人才培養理念,通過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基于CDIO“平臺+模塊+項目”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并逐步探索出“321分段”“6季9節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培養熟練掌握軟件開發、測試和應用等技能,適合在各類IT企業從事軟件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根據本專業“崗位→能力→課程”的基本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為中心,進行職業基本素質課程的系統化設計,在技能培養過程中融入Web前端1+X證書課程。在此基礎上,明確各課程模塊對應的主要課程,構建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的專業課程有:
第一學期:Web實用頁面設計、HTML5開發基礎與應用;
第二學期:輕量級前端框架、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
第三學期:PHP技術與應用、MySQL、安卓應用技術、軟件測試技術與應用;
第四學期:響應式開發技術、Web服務器端應用開發、Python、UI設計、App Inventor應用開發;
第五學期:軟件框架技術、Unity3D、計算機網絡基礎、軟件 工程。
我們主要針對HTML基礎及HTML5標簽、CSS及CSS3應用、JavaScript基本語法與高級編程、前端框架、MySQL應用、PHP應用6項技術技能設立具體的課程,并結合Web前端技術體系,從行業基礎、前端核心技術、前端框架、移動端開發、前端工程化以及Web全棧技術6個方面進行分析,建立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體系[3]。同時,根據我校軟件技術專業的師資水平及生源層次,確定將web的崗位工作過程和web證書標準設計工作情景重新進行課程設計,每個工作情景都按照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驟設定,進而完成核心課程標準的建設。
以學分制改革為契機,突出“人人皆可出彩”的成功素質育人理念,課程體系建設、教學組織模式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因材施教,第一學年“專業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德技并修;第二學年,按學生個人興趣與發展,構建多個崗位課程包,聚焦崗位核心技能、分方向培養;第三學年,選擇企業崗位,參加項目實戰,聚焦綜合職業能力、突出個性發展。
“產學并行”強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學習內容和崗位內容、學習過程和生產過程、實踐實驗與技術創新”的并行推進;“證賽相長”是將“1+X證書、技能大賽”內容與課程融合,注重軟件技術和方法應用創新,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三級”教學項目的設計,是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之處,一級項目面向專業,項目的設計要體現行企對專業人才所需技術的融合,通常設在第5個學期,由企業技術人員設計開發并指導學生完成;二級項目是學期項目,由指基于多門課程、包含一組相關核心課程能力要求的課程群項目;通常安排在每個學期的第17、18周,由企業技術人員設計開發并指導學生完成;三級項目是指單門課程內為增強該門課程能力目標的實現而設計的課程項目,由課程任課教師完成,在課程教學中采用“雙線并行貫穿項目的課程模式”,教師帶領學生在課上完成綜合貫穿項目A,學生課外獨立完成綜合貫穿項目B,教師的角色是“項目經理”,學生的角色是“程序員”,每次課以項目的真實情境引出教學任務,而每次課的情境以該項目設計和改進問題為切入點,逐步深入,實現知識技能雙提升。三級項目“校企交互訓教、雙導師互滲培養”模式,讓學生們在半年的頂崗實習中,“無縫入職、獨立開發”。
聘任易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蔣馳設立軟件技術大師工作室,在企業設立教師工作室,創新“產教融合、教學與科研協同”的品牌專業師資建設思路,構建“校企雙導師教學科研”團隊,以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卓越技能人才培養、校企協同育人項目、社會技術服務項目為載體,學校教師、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協同合作,將教學和實踐有機結合,實現團隊教學、科研能力的共同提升。
構造能夠滿足教學資源建設長期持續發展的應用框架,實現支撐平臺的集中化。以專業為基礎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組織,并實現專業的資源共享、共用,實現專業軟資產的不斷積累。對專業實習實訓資源庫結構進行開放式重組,實現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標準、規范、技術、工具和方法。建有省級精品課4門、精品在線課程10余門、實習實訓資源整合課程22門,滿足學生學習、專業教學以及企業員工技術培訓與社會人員繼續教育的需求。
綜上所述,用書證融通理念修訂、完善1+X證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有利于將1+X證書內容、標準、方法融入高職教育教學,促進“三教”改革。另外,對教師隊伍、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建設也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