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琳
(河南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小提琴是一種很經典的弦樂器。由于其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與演奏特點,所以受到了大范圍的青睞與推崇。但相較于其他弦樂器來說,小提琴的演奏難度也很高。演奏者是否能夠合理控制左手技巧,將會直接決定最終的演奏效果。甚至其中一個很小的顫音、撥弦動作都會成為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對此演奏者一定要加強左手技巧的訓練。
作為一名小提琴演奏者,能夠意識到左手技巧的重要性,并能夠掌握一些重要的技巧,是其必須要達到的標準。只有正確的掌握技巧,其在訓練中,才會更有針對性、目標性,不會出現盲目訓練的問題,切實加強自己的演奏水準。
首先,演奏者一定要提前了解左手技巧的要領,不能盲目地跟隨他人展開練習。以小提琴演奏的整體流程為主,最基礎的左手要領在于執琴。演奏者如何執琴,在此前時應該注意哪些動作,都是會影響到效果的要素。并且,左手持琴并不是單純的把琴架在自己的肩部,把左手放在琴弦上,其具有極高的專業性,是對演奏者基礎掌握情況的檢驗。但是,很多小提琴初學者,甚至是具有一定經驗的演奏者,都沒有意識到實際動作的重要性,從而在左手技巧訓練中,無法呈現出明顯的進步效果,只是一味地消耗精力時間。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應具有較強的平衡感,能夠保證自己的手指始終處于一個方位上。只有手指穩定,按弦才會精準,所呈現出的演奏效果也會更好。
其次,在左手技巧訓練中,除了拇指之外,演奏者的其他4根手指都會對最終的演奏效果造成影響。為了加強訓練的效果與演奏的質量,演奏者需要有意識的鍛煉四根手指的控制靈活性,該抬起地抬起,該放下的放下。為了增強演奏的協調性,演奏者不能一味的增加外力,利用外力控制手指,從而出現混音、雜音。
小提琴演奏對于演奏者手部的靈活度有較高的要求。如果演奏者無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手指、手腕,導致其過于僵硬,那么演奏出的效果必然不會理想。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演奏者需要注意加強左手部的起落訓練與發音訓練,以此提升音準的質量以及演奏的彈性,提高演奏效果。
在小提琴演奏中,雖然左手技巧十分重要,但右手的動作也不能忽視。演奏者需要用左手換弦,然后用右手運弓,兩者需要達到較高的和諧狀態。但很多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卻會存在顧此失彼的情況,導致提早換弦,影響了演奏的平穩性與流暢性[1]。日常訓練中,演奏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準備意識,能夠提前進入換弦的放松狀態,調整手部的僵硬感,增強發音的柔美、飽滿性,提高演奏效果。
1)左手放松訓練。對小提琴演奏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演奏小提琴時,演奏者需要把小提琴放在自己的左肩處,在小提琴、手腕、左肩所形成的三角形結構支撐下,加強小提琴的穩定性。與此同時,演奏者也需要控制自己的手指力量,以此演奏出不同的音調。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其手指、手腕與肩部的肌肉都會處于緊張狀態。如果演奏者無法掌握合理的放松技巧,那么很容易會使自身產生疲勞感,進而影響到演奏的效果。在左手放松訓練中,演奏者也應加強訓練的全面性,不能只針對一個關節展開訓練。在綜合訓練的狀態下,加強各部位和關節之間的協調性。如此一來,即便在演奏中某個部位出現了疲勞感,其也能夠通過協調其他部位的力,來緩解這一感覺,降低演奏效果的不良影響。例如在日常訓練中,如果演奏者只注重訓練自己的手指力量,而忽視了手腕力量,那么在實際演奏中,其很容易會由于習慣,導致手指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進而顫抖,影響最終效果。其需要盡力克服這一問題,保證整個左半邊身體的協調性,進而加強演奏的連貫性與和諧性。
2)左手運指訓練。運指訓練是小提琴左手技巧訓練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基礎環節,是每一個初學者都應該重點開展的訓練模塊。在運指訓練中,最重要的點在于演奏者要合理的應用自己的指尖部位。通過合理地控制指尖,加強按弦彈性與靈活性,防止在演奏中出現拖音或者空音的問題,也能夠緩解演奏所形成的拖拉感或者僵直感。對于初學者來說,其在進行運指訓練時,可以有意識的控制手指與琴弦之間的距離,盡量將其控制在1-2厘米以內,形成習慣。而對于已有一定演奏經驗,但想要提高自己演奏水平的小提琴演奏者來說,其在訓練中,則需要付出更高的努力。因為相較于初學者而言,其已經有了一定的習慣。類似演奏者需要控制好手指的快慢,在快音演奏中加強手指的彈性,在慢音演奏中,加強手指的柔韌性,以此克服自己錯誤習慣造成的缺陷,提升演奏的韻味與韻律感。
3)左手換把訓練。換把指的是演奏者要根據曲譜的變化調換左手的位置,由一個把位轉換到另外一個把位。加強換把的靈動感與協調感,是每一個小提琴演奏者都需要展開的訓練。如果換把不協調,很容易會導致所演奏出的音樂呈現出變音的問題,甚至會演奏中斷,造成嚴重的演奏事故[2]。在訓練的初級階段,演奏者可以以媒介音符為主要標準,憑借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實際能力,逐漸增加把位訓練難度,加強換把的熟練性。
4)左手顫音訓練。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說,顫音是能夠展現演奏者技巧水平的主要形式。小提琴左手顫音主要包括三大內容,分別為手臂顫音,手腕顫音以及手指顫音。雖然顫音并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演奏效果,但是卻能夠增強演奏的豐富性與層次性,實現錦上添花的作用。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協調好自己的手指、手腕、手臂。只有三者可以達到和諧狀態,其才能夠發出最完美的聲音。所以,演奏者需要注意綜合訓練統一訓練,不能只針對其中的某一個部位開展單一訓練。除此之外,在訓練中,演奏者還需要平衡好自己的心態,不能過于著急,在意識到自己的左肩或者其他兩個關節產生疲勞感時,應立即停止訓練,防止造成肌肉損傷,影響到原本的演奏水準。
5)左手撥弦訓練。撥弦訓練與顫音訓練具有一定的相同性,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出演奏者的水平。在撥弦訓練中,除左手外,右手也可以進行撥弦訓練。但左手撥弦與右手撥弦的方式技巧并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演奏者會習慣于左手撥弦,所以本部分著重探討左手撥弦。相比于右手撥弦來說,左手撥弦的難度比較低。在訓練中,演奏者只需要保證自己的手指與琴弦能夠達到垂直狀態即可,不需要向某一方向傾斜,或者在演奏中不斷地調換方向[3]。左手撥弦訓練并沒有過多的技巧,只在于勤練多練,勤學多學。同樣,左手撥弦訓練并不會在短期內看到成效,演奏者需要穩定自己的心態,能夠在訓練中不斷地自我反思,自我優化,積累經驗,在潛移默化的氛圍內提高演奏水準,掌握技巧。
總而言之,小提琴作為一種聲樂文化,能夠帶給人精神享受與審美享受。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的很多動作都會對整體的演奏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其中,影響最為明顯的便是左手操作。雖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小提琴演奏的技巧及方式呈現出了一定的創新狀態。但對于演奏者而言,其仍舊需要夯實自身的技術,在放松訓練、運指訓練、換把訓練、顫音訓練以及撥弦訓練中,明確細節以及要點,提高自身的演奏水準,為聽眾提供聽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