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祺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616)
眾創的提出源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質上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民主化的展現。高校眾創空間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當代的大學生越來越具有創新、創業的潛力,高校眾創空間的面世,不僅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而且對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也有深遠意義。高校人才聚集、高校學科門類齊全、高校學習氛圍濃郁,所以,相比社會眾創空間,高校眾創空間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高校人才聚集、高校學科門類齊全、高校學習氛圍濃郁,所以,相比社會眾創空間,高校眾創空間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高校人才聚集。“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不同會議上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才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創新創業需要人才,恰恰我國人才最聚集的地方是高校,各個高校在漫長的辦學歷史中培養出了大量優秀人才,高校的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也正是高校眾創空間所需要的智慧錦囊,且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的擴招,擁有扎實基礎知識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有著堅實的數量和質量基礎。
2)高校學科門類齊全。學科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大學辦學的基本前提,也是高校眾創空間的重要成分。高校擁有多種多樣的學科設置,且不同的高校有自身不同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方向也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的類型主要有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和高等職業院校。高校創建眾創空間如果基于傳統學科、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這將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不同的學科對應不同的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學科的專業性較強,這樣學生在創業創新時就會更加有目標性和指向性。此外,學科門類齊全也有利于學科的融合,學科的融合容易碰撞出新穎有創意的靈感。
如今,創新的標準和層次不斷提高深化,對知識學習廣度和深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學習是創新過程的重要特征和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習和創新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大學生可以實現自身價值,通過高校眾創空間,大學生可以輕而易舉的接觸到眾創空間的先進設備,再加之企業和導師的共同指導,充分發揮自身才能,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去。
在國家正式提出“眾創空間”這一概念之前,我國高校用以滿足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方法是建立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基地等,盡管如此,大學生的創業創新仍存在許多問題。最突出的有以下幾點:資金的來源單一且不足、創業團隊脆弱、創新作品與市場脫節,無法產品化投人市場運營、創業基地的管理及運行機制仍不完善。
1)資金的來源單一且不足。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資金的籌備是一項難關,就算在初期籌得一定資金,而在后續的運營中也難以持續投入。且目前國內針對大學生的融資渠道非常有限,再加之大學生抗風險能力較弱,對大學生的限制也非常多。
2)創業團隊脆弱。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組建主要自來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尋找相同興趣、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創業團隊,另一種是通過參加比賽項目而自發形成的比賽團隊。這兩種形式,無論是哪一種,都存在著巨大的隨機性和風險性。成員之間的不確定非常容易影響整個項目的進行。
3)創業基地的管理及運行機制仍不完善。作為大學生創業依托的孵化基地,在發展和建設過程中還存在運行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不同高校對創業基地的建設程度不一,有些未能建立孵化基地,有些則是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和先進的管理理念。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別是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后,全國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創新創業氛圍與活力。高校眾創空間不同于社會共創空間,著重突出了“高校”二字,意味著要立足校園,高校眾創空間的建設運營必須確保校園屬性,但也需要打破傳統觀念和思維的桎梏,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資本的作用。
1)準確定位高校眾創空間。如何定位高校眾創空間以及對其重視程度也是創業創新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以清華大學為例,他們明確指出要將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全面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在雙創教育的課程設計上要求“學科交叉融合”,強調要發揮一流大學的優勢,形成國際化、項目化、融合化的突出特色,建立多源資源深度融合機制,形成從跨學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到項目孵化的全環節實訓新模式,打造培育戰略性原始創新和國際化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示范基地。再如四川大學,他們主張雙創教育要圍繞創新創業精神、意識、知識、能力、品質5個核心要素,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基本要求,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雙創教育課程上要發揮四川大學相關學科優勢及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特點,實現“先進性、專業性、課程性、創意性”四位一體。
2)校企共建。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資本的撬動作用,引導企業、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投資建設或管理運營高校眾創空間,形成高效的市場化運行機制,使參與企業通過投資與高附加值的專業服務獲得回報,實現高校眾創空間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專業化高校眾創空間的功能。首先是實現大學生自身價值。通過高校眾創空間,大學生接觸到眾創空間的先進設備,得到硬件、場地、的供給使用,而且可以找到相匹配的軟件資源和良好一致的創業創新氛圍,最重要的是專業化的高校眾創空間能夠吸引投資,將大同學們的想法變為現實、創造價值。其次是創業孵化功能。1987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1999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家民營孵化器——南京民營創業中心。但即便經歷了長久的發展階段,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無論官辦還是民營,相較于以色列等國家,我國都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眾創空間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示范作用,激發起學生的創業創新活力,為大學生的奇思妙想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