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晶
(渤海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科技文化的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使得全球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深,國內各大高等院校致力于打造英語課堂的全新教育教學模式,將英語作為各國之間交流的橋梁[1-3]。作為高等教育的必修課之一,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應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家英語的軟實力,在滿足文化戰略的前提下,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與服務,增加學生專業交流過程與出國深造機會。現階段,國內大學英語以其悠久的教學經驗,在歷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傳統教育模式作為教學理念,以老師為教學核心主導整個教學環節,將大量的英語學科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降低其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轉動課堂”借鑒國內外較為先進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致力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一定程度上突破大學英語課堂傳統的以知識點教學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將知識點與未來發展相統一,絕大程度上實現教學體系、活動與過程的重塑[4-5]。下文中通過對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轉動課堂”理念,針對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研究,依照這些問題提出優化解決方案,從根本上完善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推動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填鴨式”知識點講授,忽略甚至忽視學生對于知識點是否良好的吸收,降低學生對于該科目學習的興趣程度。這從根本上削弱了英語這一特殊學科的教學模式、教學對象和學習成果與其他學科的差異,混淆了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能力和習慣形成方面的差異。文中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對傳統教學過程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
現階段,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會對教學知識點進行系統講解,并在當堂課進行小測試,對于英語課堂測試內容一般圍繞選詞題與語法應用題為主,這種測試方法過于單一[6-7]。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容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直接選擇當堂課學習到的詞語進行填寫,較難激發學生思維拓展訓練,不能真正掌握生詞的具體用法,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發散思維模式的訓練。一些英語課堂教學沒有因為本節課知識點較難而減慢知識點教授進度,老師并未從根本上對知識點難易程度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小部分學生不能利用課堂時間吸收新知識點,進而引申知識點內在含義,進一步導致這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完善知識體系架構,新知識不能轉化吸收,絕大程度降低了學習效率。
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逐漸變少,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該堂課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了解,結合老師課上教學將預習出現的問題自行解決。一方面,使得該學生不能與老師進行課上交流與互動,新知識點不能更好地被吸收鞏固,老師的主導性不強,降低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老師需要在英語課堂上面對數十甚至上百性格差異的學生,不能更好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情況,課堂互動環節往往停留在學生之間甚至是沒有課堂互動交流,而課下老師與學生更難形成溝通交流環節,降低學生解決問題的機會[8-9]。因此,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絕大程度與老師的教學模式有很大關系,缺乏互動環節是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根本性環節,老師與學生互動不細致全面更易導致學生不能激起學習英語的興趣,降低學習效率,弱化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當代大學英語教學考核標準一般由兩項指標構成:其一,高等院校所制定的核心教學教育指標;其二,外語院系設定的專業教學目標[10-11]。這兩大指標僅對課前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幾方面進行設定,尚未對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效率做出具體要求。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般只對學生布置預習知識點作業與課上講授知識點的過程,而沒有設定如何完成作業或怎樣通過講解、互動教學過程達到學生學習該知識點的效果。由于對英語教學過程沒有進行具體教學要求的設定,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師對日常教學活動的掌握程度,進而造成教學失誤。同時,雖然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吸取先進的課堂經驗,但仍存在知識點備課不充分,課上對知識點教授過程邏輯性不強等問題,使得學生很難以最好的形式接受新知識。這種情況不僅降低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情況,同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從而降低整堂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針對上文中對現階段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入轉動課堂模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優化,彌補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應用的 不足。
隨著大學英語學科不斷更新改革的步伐,傳統大學英語不斷受到轉動課堂的教學模式影響。由于原有教學模式對現任大學老師與學生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學因其交互性極強的交流性課堂模式使得其較其他大學教學科目對課堂的要求更加特殊,需要為學生引入更多的口語交流、學習的練習機會,這就出現在傳統大學英語課堂中滿足這種英語練習機會次數十分有限,而轉動課堂利用其獨特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彌補了其自身上的不足點,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傳統教學過程中使兩種新舊模式深入融合,在大力發揮轉動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基礎上推動課程變革的進程。以自上而下的課程改革甚至是變革徹底剔除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固化教育理念,推動大學英語更加長遠地發展。
在轉動課堂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課前將該堂課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點、語法詞匯、句型段落等提前錄制好并發布在英語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這些英語課堂內容,并完成課后相應的測試練習。老師針對每次大小測驗中學生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講解,并以此為基準引入更加復雜的知識點讓學生展開思考,學生通過復雜知識點與老師或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進行組內討論、探究,主動地學習、吸收新的知識。通過明確的小組各成員分工,提升英語學習小組之間成員相互配合,小組成員通過將老師布置的作業進行共同協商、分工合作,保證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能真正地融入到小組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成員之間相互學習明確自己的小組分工職責,認真努力完成自己所需完成的那部分任務內容,在小組分工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并建立成就感[12]。由于英語分組學習是思想各異的眾多學生組成的學習互助小組,小組內部成員難免會因為學習或者其他問題發生爭執,針對這些小組中的爭論應自動自覺地與其他成員溝通交流,通過自己與成員之間的溝通解決問題。小組中也可進行組內評價,通過評價機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共同進步,也可以利用這種評價機制營造團結、互助的小組氣氛,進一步利用轉動課堂模式提升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
為了保證轉動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順利進行并保證對老師提升激勵作用,在大學教學中設立領導小組,利用領導小組對轉動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進行不同分工與定位,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教學管理與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通過設立轉動課堂領導小組,實行學校多部門聯合協作,使領導小組所制定的教學系統更加準確與全面,以最大程度保障轉動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轉,提高老師相應的激勵機制科學性與實用性設定。
設定科學可行的大學英語老師轉動課堂教學模式考核標準,通過對教學過程與效果考察核實英語教學模式的完成程度,準確地對進行轉動課堂模式的老師做出合理客觀的考核評價,成為更好優化大學英語教學的首要環節。因此,傳統英語學科教學考核與新型轉動課堂教學實踐應用活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轉動課堂的老師應將工作重點以新型教學模式作為核心,使整個教學考核模式符合轉動課堂的教學宗旨,通過轉動課堂的教學要求,對所要教授的課程進行課前準備、內容設定與課后解答三部分構成,利用對每部分內容設定幾個考核點,針對不同考核點設定權重[13-14]。
一般考核內容為:首先,大學的教育教學核心內容為教書育人,不論選擇新型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應始終圍繞教書育人的宗旨設定考核標準。對于英語學科教師的育人授課核心考核標志一般通過將育人核心理念融入到現階段轉動課堂內容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自身素養、組織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內容,因材施教,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熱忱;其次通過課前對教學內容的準備工作奠定良好的教學效果,全面收集教學內容的相關學習資料,使資料與學生所學內容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需對教學資料進行熟練掌握,創造性地利用相關資料引申教學內容,并明確整體教學宗旨是以轉動課堂作為英語教學的出發點貫徹每節課的始終;最后,利用課后答疑模式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查缺補漏,進一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整堂課的知識點并熟練運用。由于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對一堂課的知識點領悟能力不同,老師應在課后細心解答每個學生的問題,并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發散思維空間,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層次推動轉動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轉動課堂作為一種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融合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逐步發展成熟。作為英語學科大學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出發,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思考與優化,聚焦教學效果,進而思考自身的教學行為能否滿足當代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考核指標,并通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足點進行探究,深挖問題緣由進行優化[15]。院校也應認真審核英語教師上報的教學反饋,更多地聽取該科學生的學習意見,對不符合教學考核指標的行為進行修正來保障轉動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
新興事物的發展一般呈現相互作用、螺旋攀升的過程,更好地實踐應用一般受到事物發展過程的經驗所影響。通過對已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修正后也可能重復出現在相同的教學階段,抑或是新學術問題出現在其他不同階段,高等院校老師與其領導者需要不斷總結、吸取前面的教學經驗并進行改正優化,形成一個實踐、總結、優化的教學循環過程。
隨著文化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素質文化隊伍是培養高質量教學人才的前提。現階段,各大高校致力于新型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利用教學激勵機制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英語老師的工作熱情。由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具有知識點測試單一、“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等局限性,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教學模式的發展需求,制約了高等院校教學管理的前進腳步。轉動課堂作為優化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較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并對其他教學培養模式下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文章以轉動課堂在大學英語教育中針對其實踐應用進行系統優化研究,通過以學生、老師、學校三個不同角度、不同主體進行分析,利用先進的轉動課堂思想理念對英語課堂、教育方式、激勵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不斷推動實踐活動有序提升發展。由于文章中存在對轉動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的調研范圍的局限性,提出的相關對策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在未來的教研活動中將深層次對該課題進行研究,使之進一步貼合實際情況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