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華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小學,福建 三明 365300)
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一樣,是教育引導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另一半教育資源。融合家庭與學校教育資源,凝聚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所取得的效果必將事半功倍。數學較其它學科,是小學生最為畏難學習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融合兩種教育資源,形成合力助力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呢?與學校和家庭皆息息相關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橋梁。借助生活化教學模式,凝聚家庭和學校兩種資源推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針對孩子們的學習需要有側重地創新融合家校共育教學,從而凝聚形成合力切實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達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以生活化的模式實施教學,既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有效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學生在學校因學習時間或教學條件不具備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可以指導學生借助家庭資源,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學習。借助家長的力量以生活化模式開展教學延伸,需要數學教師和家長之間設置規范的溝通渠道,利用如今普及的多媒體技術,設立完善的交流機制,讓家長能夠協同學校形成力量互助。比如教學任務中需要家長一起合作完成的數學作業,教師需及時通知家長,督促家長與學生一起去完成。對于需要家長共同完成的戶外活動,教師需將活動的目的和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及時發布家長微信群,做到師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進行深入溝通。小學數學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興趣所向,多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家庭教育矯正,針對孩子的興趣也要進行正面引導,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例如每天晚上家長應該跟著孩子復習一下當天學習的數學重難點知識,對第二天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從而有效培養孩子們復習鞏固和預習新知的良好學習習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可積極利用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過,由于時空限制,很多游戲根本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全面展開,而且活動機會只能給少部分學生,這對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針對于此,教師應積極尋求家庭教育的幫助,引導家長積極、有效地與自家孩子做數學游戲,比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火柴棍拼一些等式,然后讓孩子只挪動一根火柴棍使相應的等式成立,如此,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能力與素質的發展,幫助家長優化自身與孩子的關系,可謂一舉多得。家校共教模式,不僅能有效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同時還能促使家長擺脫教育無方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在該模式下,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對其學習發展以及健康成長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好教育應當能使學生掌握一種技能,從而能使其貢獻社會。”換句話說,教師對學生施教的過程,其實就是使學生養成技能的過程,從而能使學生獨立生活,或能基于自身所學,為社會發展作出一定貢獻。由此觀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知識的傳授以外,還必須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應以生活化的情境組織學生探究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開展《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時,因為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且生活經驗不夠豐富,進商店自主購物的機會較少,對人民幣只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可建議家長帶孩子去了菜市場和超市,在真實的購物情境過程中,家長隨時向孩子提問,如“這袋薯片多少錢?”“如何利用元、角、分進行付款?”“有幾種付款方式?”“應該找回多少錢?”等等。在實際的購物活動中,學生能深化對元、角、分的認識,并且能有效地明確這三者之間的進率關系,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切實鞏固課堂所學,同時還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之于其生活的意義,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數學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能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相應的,也要提醒學生家長要重視自家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小學生天性活潑、自律意識比較低,在學校,由于有教師的監督和引導,學生往往會自覺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思想。但是,在家里,尤其是學生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的時候,他們的自律意識往往會下滑,常常會任由惰性支配自己的行為與思想,如利用iPad、智能手機等工具進行娛樂,不顧作業的完成情況看漫畫書等,這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作業質量,從而會對其數學能力與素質的發展造成十分消極的影響。對此,教師應及時地和學生家長做好溝通,積極向學生家長分享一些教育經驗和知識,以便家長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時候游刃有余。比如,為了保證自家孩子的作業質量,家長可以根據其作業的難度,為其限定好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能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相應的作業,家長可予以學生20—30分鐘自由支配的時間。當然,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視情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如趴在桌子上寫作業、寫的字太潦草等,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勢必能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有效為小學數學教學借助家庭教育資源形成了支撐,教師要深刻把握生活化教學的要義,將學校和家庭所具有的資源進行融合,形成合力助力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有效性,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無定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融合家校合力時,教師應側重以生活游戲、以生活情境、以教育經驗和知識分享等舉措凝聚家校合力,從而促使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數學,高質高效順利達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