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甄冒發
(合肥學院先進制造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該過程以一定的目標,教師按照某些方式或方法將知識傳輸至學生,學生。塔雷金娜等人在蘭達提出的教學概論的基礎上,以控制理論中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研究教學系統,并闡述了教學系統的特點及其規律,形成了一套完成的教學控制論知識。通過尋求最佳的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控制系統的目標定義為實現某種目標以某種方式或者方法對系統采取措施的一種策略。在控制系統中,控制論要求控制系統能夠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或者目標而制定的策略,對被控系統進行衡量,直至獲取到滿足的目標;當系統出現偏差及時進行糾正,防止控制結果偏離目標位置。根據上述內容,可以將教學過程可看作是一個控制系統,系統內部變量或者信息的傳遞、改變均對教學目標有著正向或者方向的反饋,通過不斷縮小實際輸出與期望目標之間的差距,達到獲取最佳教學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活動進行之前明確給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并以該目標為任務貫穿整堂課。教學目標的提出是為了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并圍繞該目標進行不斷學習,整個課堂的過程可以看做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手段或者方法。教師在信息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信息學科的前沿、教學任務及前期的知識基礎等制定好明確的教學目標,形成一個既定好的目標,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根據現有課改,作為現代化重要學科之一的信息科教師均要適應現代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教學方案的選擇也需考慮眾多因素,如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教學手段,當代大學生,應時時刻刻具有一種主人翁意識,注重自我的綜合素養培養,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多方面、全方位發展的學生,以便適應20世紀新時代下的大學生標準。在信息化時代中,信息科老師自己應當及時關注當今世界的前沿知識、先進技術,在課程上為學生的技術知識做一個明確地規劃,指引學生一條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參從先進技術中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讓學生通過自身學習并展示學習效果,教學相長,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用科技推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 新性。
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授課老師將信息傳輸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信息科的教學環節中,學生思維的執行力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方法有著莫大的關系。在提高學生思維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培養學生以下兩個方面的能力:即思維的形成過程和思維的回顧 過程。
在信息化教學的今天,必要的基礎知識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過程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或者內容后,才可以較好的發揮想象,擴散自己的思維能力,將這些知識形成一張與之相關的知識網絡,更好地豐富自己的結構化知識及知識的遷移,以便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
在實踐及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可近似看成一種調控關系,教師帶著目標期望值進行教學,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時反饋信息控制著教學過程發展方向及速度,以一個較好的教與學比例過程進行教學。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可以看做是被控對象,該對象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實時學習進度進行自我定位、協調或修正。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具有實時調節教學并控制教學活動的素養,以便在教學進程中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或者干預。在平時的教學過程,教師應善于利用周圍信息對學生進行觀察,通過眼神及時關注每個學生的動態。老師的一雙慧眼應該可以實時觀測到每個學生變量的上課狀態,需要善于利用眼光與學生進行交流。不僅可以對學生起到正向的贊許,而且當學習出現違紀或者其他小錯誤時,能夠及時適當的給與暗示或者警告。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及時回答;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好的思路或者策略能夠積極肯定,對于存在的問題應及時與學生溝通并加以分析。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的隨機應變能力及回答問題的效率,是衡量一個老師基本素養的重要表現,通常也是衡量一個教師老練與否的重要標志。
控制系統中的反饋環節在整個控制系統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樣,學習信息的反饋也是課堂教學任務的關鍵環節,能夠修正、完善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師應以多種渠道及時獲取學生的接受能力及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教學的反饋信息的獲取有以下兩種基本途徑。第一,通過課堂提問的直接反饋;第二,通過詢問周邊同學的間接反饋。眾所周知,直接反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是我們獲取反饋信息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因為,直接反饋是教師和學生均參與的一種反饋形式,具有反饋速度快、真實性高、針對性強等特性。但是,間接反饋也是直接反饋的重要補充,該反饋也是不可忽略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夠形成一種三方的局面,使得反饋控制面擴大,間接擴大了教學過程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論在引導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通過設置一種合理的正向的促進作用和反饋機制,能夠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