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瑛
(湖北警官學院警體戰訓部,湖北 武漢 430034)
1)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不足。目前,我國許多高校更注重學生專業理論課和文化課的成績,而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關注較少。高校缺乏體育設施,體育器材種類繁多。羽毛球、籃球等運動器材只能在體育教室使用,學生在閑暇時間很難使用。一些高校在體育教學中只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如長跑訓練,更注重運動技能和技能指導,而缺乏對學生運動訓練的指導。大學生體質教學指導相對簡單,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相對較差,學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質相對較差。
2)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制性體育鍛煉嚴重影響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一般來說,大學體育訓練項目中有許多強制性因素。比如強制學生跑步、坐臥前傾、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并且學生必須在這些項目上達到要求的分數,否則他們將無法獲得體育學分。這種強制性的體育鍛煉嚴重打擊了學生對運動的熱情,滋生了抗拒和厭惡的負面情緒。總的來說,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這些運動。對于不喜歡這些運動的學生來說,訓練只是一種痛苦。此外,高校體育類型單一也是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熱情的重要原因。很多高校只開設跑步、立定跳遠等運動。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鍛煉。
3)忽視高校學生的個性特點。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體育鍛煉場所主要是體育課,但體育課的教學時間較短,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同時,一些高校更注重文化和專業課程的指導,這可能會造成體育課耗時的問題。學生學習壓力大,身體得不到有效的拉伸和鍛煉,導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身體素質差。我國許多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方法單一,內容枯燥。比如,讓學生在操場上跑兩圈,然后做一些準備活動,然后參加選拔賽。以籃球教學為例,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籃球技能,然后讓學生自主鍛煉。在這些運動訓練方式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差,運動訓練具有“形式主義”的特點。強制性和單一的體育鍛煉方式也會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忽視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體育鍛煉項目。
4)體能訓練方法有待更新。目前高校體育鍛煉的一般方法是:先在操場上跑步,進行必要的熱身和熱身活動,然后根據要教的具體科目進行訓練。如果是籃球課,老師會教籃球的規則和技術。如果是武術課,會教學生武術套路和基本動作。另外,大學體育課一般都是大班授課,每班幾十人甚至幾百人。老師個人精力肯定是有限的,不可能對學生的技術動作逐一進行評價或糾正。部分學生動作技能不到位,老師無法及時發現,影響教學效果。
5)課時設置方面。現階段,學校和家長更注重學生在個別專業課上的學習成績,而對體育運動的關注較少。因此,存在著體育課程安排不合理、體育鍛煉時間相對較短等諸多問題。體育課程評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現行的體質評價方法不能充分反映學生的素質。另外,在現代高校,很多學生,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體育鍛煉的機會很少,很容易造成身體問題。因此,學校需要加強學生體質的培養。
1)培養優良的體育精神。對于參加運動訓練的學生,教練員必須嚴格管理,改變訓練習慣。在管理過程中,教練應注意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和及時適當的鼓勵。要從各方面培養學生,才能達到最好的培養效果。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每個人不僅是大學的一員,也是大學體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們個人的成就和實力,只有和集體結合才能實現運動訓練的精神,讓學生認識到集體榮譽是訓練團隊全體成員創造的。此外,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有一些急于擊敗對手的違法行為。此時,教練應及時提供指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時尚和體育精神。
2)加大對體能訓練器材的投入。在高校運動訓練中,訓練器材容易出現問題。在一些經濟落后地區,高校體育器材投入不足,少數地區不重視學生體育鍛煉,學校體育鍛煉所需器材不能定期更換。而且,學生運動訓練教室出現的運動器材問題是允許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如果在運動訓練中,教師和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陳舊運動器材的威脅,必然會引起社會的譴責。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因此,高校必須加大對學生體育器材的投入。畢竟這關系到師生的安全。學校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在改善學生體育硬件設備的基礎上,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自然會增加。
3)創新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下降,客觀上反映了體育教育的缺失。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創新高校體育教學方法,融入多種教育方式,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充分發揮體育的作用。
體育課是高校體育的基本形式,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增加1-2個學期的基礎體育課。在選修課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體質的發展。基礎體能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田徑健身項目。在保證一定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前提下,通過各種運動的合理組合,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體質。教師需要注重向學生傳授體育發展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在課后仍能鍛煉自己的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基礎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逐步提高身體素質。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鍛煉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比如籃球選修課教學可以通過連續往返快攻訓練提高學生的耐力,通過負重投籃訓練提高學生的力量。教師可以整合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
4)優化體能訓練方式、方法。大學生在做體育鍛煉時,應該把速度訓練放在首位。在訓練上,可以結合運動技能訓練。提高耐力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目的之一。耐力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肺活量和供氧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強大的意志力。耐力訓練可以采用負荷訓練模式。在實際訓練中,應根據受訓者的身體素質選擇不同的訓練強度,逐步提高身體耐力。比如籃球訓練中,學生可以重復快速運球運球、來回運球等動作。并逐步加大訓練強度,提高學生的耐力。力量訓練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環節。訓練方法可以是快停和定點跳躍的形式。敏捷性的訓練可以通過傳球和接球來進行。
體育鍛煉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大學體育的發展,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以及教師的體育教學技能,釋放學生的情緒,釋放學生的身心,減輕學習壓力,以更好的狀態學習,積極促進大學體育的進步和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