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鋒
(國家稅務總局溫州市稅務局,浙江 溫州 325000)
現階段,稅收征管檔案資料數量越來越多且類型繁雜,如何實現對檔案資料的有效管理,成為研究的重點。采取電子檔案管理的辦法,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和情況,促使檔案管理工作得到優化,提高檔案資料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當前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管理實踐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電子檔案為互聯網+稅務的短板部分。目前,為提升稅務服務水平,各地區積極探索互聯網+稅務的模式,圍繞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等業務進行信息化建設。在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管理模式的構建方面,存在著不足的問題,影響著檔案價值的發揮。2)檔案的價值未能得到有效發揮。目前,稅務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各類軟件被廣泛的開發和應用。不過受到系統多且功能分散等的影響,使得檔案數據信息未能有效互聯互通與共享,使得數據的應用價值尚未實現。3)檔案信息不完善,未能滿足實際需求。從稅收征管電子檔案資料的來源分析,主要為稅收征收管理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利用與保存價值的數據信息,能夠為稅收管理提供支持。然而檔案資料收集不完整,使得電子檔案沒有及時跟進,散落在各個部門,難以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1)案例概述。以某國稅局為例,基于稅管改革任務,積極轉變稅收管理理念,探索稅收管理新方法,強化事中與事后管理,圍繞制度建設和系統集成以及便民辦稅等,進行了系列探索與實踐,獲得了不錯的成效。現結合其在互聯網+稅務管理方面的做法,進行具體的分析。2)完善基礎。無論是從推進稅務管理優化,還是強化電子檔案管理的角度來說,完善基礎工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實踐中的集成征管、納稅與審批等制度規范,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稅收征管崗位責任體系和業務規范。按照全國稅收征管規范和行政審批改革要求,對自身原來征管業務進行優化分析,確定了458項業務規范,并且調整了征管系統,打造符合自己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經過改革和業務優化,獲得了不錯的成效,為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支持。具體如下:1)整合歸并各類規范要求,保證內容的完整性和齊全性,做到相互咬合。2)升級征管規范,積極吸收各類規范要求,進行表征單書的調整。3)經過業務改革,促使征管職責更加清晰,優化了征管流程,強化了風險管控。3)集成核心征管,實名辦稅與電子檔案。從互聯網+稅務管理的角度分析,實現三位一體化,夯實了征管基礎。隨著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有效推進,市場主體顯著增加,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信息登記注冊企業,虛開發票之后迅速走逃情況比較常見,增加了稅收征管的難度。為了有效解決此難題,利用互聯網+,打造三位一體化工作平臺,實行實名辦稅。實踐中采取以下措施:(1)搭建數據平臺。結合業務需求,研發實名辦稅系統,并且嵌入到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系統,同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實現無縫對接。采集辦稅人員等五類人員信息,搭建實名辦稅數據庫,同時和征管系統的數據同步。當前,已經將發票票種核心和發票領購等總計14項存在很大涉稅風險點的業務,全部納入實名辦稅。(2)編制完善的制度。面向社會發布實名辦稅的公告,并且制定實名辦稅、征管電子檔案推行實施方案等制度規范。使用的實名辦稅系統,支持自動化讀取辦稅人員的身份芯片信息,并且能夠判定證件的真偽。除此之外,可以對身份證件信息以及辦稅人員面部圖像進行對比,判定辦稅人是否能夠辦理業務。(3)部門聯動。通過簽訂稅警聯動協議,設置聯動辦公室,若發現假證或者其他違法行為,能夠立即聯系派出所。實名辦稅實施的首月,全區域總計發現753個辦稅人員借用他人身份辦理涉稅業務,向公安機關報案總計317起。(4)明確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以及辦稅人員的權利義務,促使基礎登記信息得到夯實,威懾了涉稅違法行為。除此之外,實現服務提速增效。4)搭建大數據平臺。圍繞業務全過程和全方面,積極采集數據信息,形成電子檔案,為后續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通過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實現一個途徑提取同類全部數據的功能,同時利用發票數據信息,可核實收入和成本以及費用等的真實性,有力破解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重難點問題[1]。
1)推進一網貫通。從實踐的角度分析,搭建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管理平臺,堅持一體化基本原則,為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支撐環境,為各類檔案的統一采集和管理以及查詢等,搭建高水平的平臺。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全部整合。稅收征管電子檔案要采取有序開放式管理與利用,不可以簡單的為了存檔而建設[2]。加強稅務系統內外網的有效銜接,積極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系統、稅務云等的應用優勢,同時和網上稅務局、移動辦稅以及金稅三期等實現有機的整合,將電子檔案管理工作與各項稅收業務處理融合,嵌入到業務全流程,使得檔案價值得到保障和有效發揮。堅持全流程原則,將稅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納入電子檔案管理實踐,例如稅務稽查需要強化一手資料信息化歸檔,對于重大案件則要從網上審理。實現全面覆蓋,提升業務水平[3]。2)做好兩庫的協調。從實踐的角度分析,要有效處理電子檔案數據倉庫和紙質檔案庫之間的關系。采取互聯網+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的模式,確定以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的基本原則。未來,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的數量必然會超過紙質檔案。在整個征管環節,哪種紙質材料需歸檔必須明確。對于紙質歸檔的檔案,必須要制作相應的電子文件,系統中沒有電子文件的要求掃描采集,實現兩種檔案的有效對應。對于部分數據信息,并非都需要配套的紙質檔案,也不必須進行紙質掃描。精準定位以后,實施及時歸檔制度。積極轉變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管理理念,面向互聯網+稅務管理新形勢,探索有效的管理辦法[4]。3)提升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互聯網+稅收征管電子檔案模式下,檔案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若想實現對檔案的有效采集和整理以及利用,則需要做好檔案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業務素質水平,使其能夠高質量的落實基礎工作。采取業務培訓的方式,對工作人員圍繞理論知識與技能等內容,展開相應的業務提升培訓,促使其能夠高質量的開展和落實此項工作,促使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5]。
綜上所述,稅收征管電子檔案管理工作的優化,要面向互聯網+稅務管理實際,積極管理辦法的探索與創新,促使檔案管理工作高質量的開展與落實。實踐中要推進一網貫通、做好兩庫的協調、提升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提高電子檔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