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嬋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湖北 潛江 433100)
隨計算機、互聯網的大力普及,很多高校也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教學方案中。從而出現一種更為立體化、直觀性的信息表達,即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視聽、動畫視頻的形式,給學生帶來多元化、不同層次的學習體驗。這種技術模式將與教育發展改革齊頭并進,對我國高職音樂教學工作的穩步開展也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多媒體技術改革就是為了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改變傳統的高職音樂教育方式所遺留下來的弊端,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形式單一,是一種典型的學生模式,缺乏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掌握學習之根本。顯而易見,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已經無法緊跟新型課程模式下的新要求了,隨時可能與社會發展脫節,甚至對音樂事業的發展都會有影響。
1)教育模式過于單一。在傳統音樂教學中,過度強調理論知識的講解,造成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理解生澀難懂,對提高學生感知能力并無多大益處。這些情況一方面導致了高職音樂教學質量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對傳統音樂的傳承也將受到影響。
2)音樂價值發揮不充分。傳統高職音樂教學過程無法將音樂知識架構與歷史背景、人物情感融合的更直觀,但是對音樂的敏感性、價值體現是深入學習中不可規避的問題。
3)財政投入欠缺。高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所投資的經費狀況呈正相關,依目前情況而言,高職院校實施音樂相關活動也將受到一定沖擊。針對這些問題,投入一定的財政支持或設法改革技術,均可改變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現狀。
1)面向學生,精準受益。當前這種高輸出化時代,難得不是信息技術的檢索,而是對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研究,通過專業教師過硬的理論知識與多媒體技術的多元化融合,為學生創建一個新穎的學習氛圍,與學生追求信息現代化的步伐相投。音樂理論家修海林曾說過:“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再現中。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個時候,意境既是客體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向性活動的產物?!币虼耍呗氁魳方逃辉偻A粲诒砻?,學生在音樂領域所受到的熏陶、感受的情懷以及所領略到來自音樂的魅力都因多媒體技術的革新趨于深刻。
2)音樂相關資源的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相關信息有效整合,既系統性的看到了層層信息之間的聯系,又使專業知識保留了高增值性。依照多媒體技術,使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愈發廣泛,學生所能接受的音樂信息就更準確詳盡;在有限的師資教育之上拓寬了音樂教育的新勢態。
3)多媒體技術下傳統音樂的傳承。當前信息化化時代加速發展,很多傳統民族樂器與現代化潮流思想有機融合,逐漸重回公眾視野。如《百鳥朝鳳》,就是借鑒傳統民間音樂元素——嗩吶,旋律在原有基礎上擴充、重復、變化。不僅借鑒了中國戲曲、方言音調語調,還利用鋼琴多聲部織體變化表現出民間樂隊合奏效果。這些優秀的作品不光是對傳統音樂的執著敬仰,更是對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1)應用于聲樂教學。聲樂教學旨在培養優秀的專業歌唱人才,也是高職音樂教育的主要課題之一。但是古往今來,聲樂技能的判斷仍然存在局限性,即老師和學生都是憑經驗、感覺來判斷聲樂技巧嫻熟與否,教學方案也很難做到細致精確。可運用專業聲樂教學系統,如利用多媒體中的MIDI技術,在視覺、聽覺效果等方面可增強學生的音準和節奏感準確的音準和節奏。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充分完成教學任務,還可在教學過程中準確捕捉到聲部的旋律和聲效果。這種直觀上的聲樂教學,使學生在理論和感性的雙重認識下,加深對聲樂課程的掌握,同時提高了教學水平。此外可利用聲樂編輯軟件對演唱錄音的音色、音調等進行調修,以提高教學效濾。
2)應用于歌舞表演。歌舞表演也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大重點。教師同樣可以選用多媒體技術下載所需的歌舞表演視頻,在課堂上以直觀的方式讓同學們領悟、掌握該舞蹈表演的要領??勺鳛槲璧妇幣胖R是否合理的輔助性判斷依據。目前,很多音樂相關的專業設備,如錄音器,數碼播放機,數字調諧器等都可以便攜、高效的達到所預期的音樂效果。這些新穎的設備同時也為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提供視聽多層次的訓練,學習效果得到優化,教學變得可控。
3)因需而用。在教學領域中,多媒體技術起輔助教學的作用,音樂課堂亦然。而不是盲目的獲取信息,不顧及學生專業水平。多媒體的介入會增加教師的備課量和教學方案,所以教師要突出重點,一切以優化教學質量為前提,信息選擇也要有目的性,要明確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導者,不應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4)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興趣。拿音樂曲目的制作來說,這是讓學生了解曲目形成過程最直接的辦法,可激發學生們對創造性事物的興趣,同時培養了自我學習的能動性。其次,如伴奏錄音帶的制作,若可以通過媒體技術,配合管弦、民族、電聲等不同伴奏模式,進行融合,也豐富了曲目制作的多樣性。新的教學體系,豐富了除聲音條件和演唱方法以外的評定標準,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了多維度的了解,使學生在聲樂藝術方面的甚至其他領域的學習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他們對藝術類科目的認知和興趣、對課外事物的接觸和了解也都得到了極大限度的發揮。最后,若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掌握前沿相關技術,擴充聲樂作品的中外音樂史、樂理,掌握作品的不同處理方式,以及各種風格流派的不同演繹形式,還有對作曲家和作品產生的年代、社會背景、人文等一系列復雜背景有足夠的了解,才能較為完整的體會那些灼灼耀眼的音樂作品其中的內涵。現在憑借多媒體強大的檢索分析功能,教學方案可以將從古至今各種與音樂有關的圖文交錯形成資料匯編,可隨查隨用。
運用多媒體技術,消除學生與教學科目的距離感。催化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人格與藝術修養、審美意識。學生在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很多相關的歷史、政治等知識,不斷達到能鑒賞和理解聲樂作品的能力,以及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綜上,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教學內容更豐富,課堂氛圍更活躍,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之下,于學生而言,可以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對所學科目的知識有一定儲備;于教師而言,使用不同的教學途徑,使教學特色更突顯,教學質量更是顯著。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也有很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