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峰
(火箭軍士官學校,山東 青州 262500)
在課堂活動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組織討論,普遍認為組織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討組織課堂討論的幾種基本形式。
在傳統教學中,組織討論是較為常見的方法手段,課堂討論的組織也比較靈活,教師可以課前提前準備好討論的內容,并提前準備可能出現的討論結果,以供討論后參考,也可以在課上根據實際授課情況隨機組織討論,無論何種形式的討論,都是學生對講授知識的一種加工,通過討論,學生會發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思路,也有可能發生辯論,這些都有助于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可以看到討論存在很多優點,但也必須看到,如何更大的發揮課堂討論的效益是值得探索的,不同形式的討論最終會影響討論的效果,不同的討論內容也應該采取不同的討論形式。
一般情況下,同桌之間接觸最多,從空間上和心理上兩人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組織兩人互相討論,組成討論小組的時間也非常短,不會占用課堂的大塊時間來完成組隊,一般來說,兩人組的優點在于能夠讓大部分的學生開口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一般是一個人說,一個人聽,當兩個人組隊時,發表自身意見的概率就變的更大,使得全班學生能夠全部參與到討論中,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教師要利用好兩人組討論的模式,或單獨組織討論,或在具體的教學任務實施中穿插使用。
和兩人組討論不同,多人參與的討論則要更加復雜,在備課中教師要提前準備好要討論的題目,以發揮最大的討論效益。一般當四、五個人為一組進行討論時,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優秀的學生一般比較積極,能夠主動發表意見,提出思路,而不積極的同學或不感興趣的同學則比較游離,四、五人為一小組討論時,教師一般要求各小組最后給出一個討論結果,那么只要這個小組優秀的學生給出了結果,那么就代表這個小組表面上已經完成了討論任務,然而參與討論的有可能只有一兩個人,這一兩個人就代表了其他人的想法,這顯然不是教師想要的結果,必須讓小組所有人都參與到討論當中,那么就需要教師提前設計好討論的模式,比如將水平差不多的分組在一起,或者不同的學生必須從不同的既定角度出發,每個人都有相對的分工。與兩人組討論不同的是,教師必須要給這個小組更多的自由討論,而不能隨意的打斷小組內的討論。多人組討論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一個小組內,每個人發表自己的觀點,互相挑戰,主動思考,逐步得出一個明晰的答案,組內的每個成員語言表達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同時組內相互激勵,促進思考有質的變化。
全班討論也是教師采取起來比較方便的方式,大部分學生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需要大范圍移動,教師完全控制討論的節奏,同時指定誰可以發言,誰先發言等。這樣有兩個優點,一是最大限度的擴大了討論范圍,也最大限度的獲取了不同思路,在討論的同時,全班其他同學都能及時獲得不同的觀點并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持有大量不同觀點的氛圍中進行總結,使學生從更多可能的維度理解一個問題,更加全面,也激發了創造性。二是在教師允許其中一人進行發言時,其他學生一般都保持安靜,這樣比較有秩序,不會顯得嘈雜,同時讓一方盡量把觀點表述清楚。
課堂討論離不開說話、表達,如何讓課堂討論更加準確,需要使學員更加熟練的使用說話技巧,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討論有助于學生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當教師給出一個討論題目,學生首先考慮這個問題是什么,然后考慮在自己以往的認知中和此相關的內容,然后列出提綱,最后闡述自己的觀點。討論過程有多重樣式:爭辯式,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人勝出,兩人必須不斷的反駁對方,直至最終的勝利。累積式,重點在于讓更多的人了解想法,由一人說出自己的想法,另外一人在贊同這個想法之上,進步闡述,可以對上一名參與者進行總結歸納,大家是朝著一個方向不斷努力。探究式,首先大家都有一個目標即探尋一個最終的正確結果,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批判的角度,也要有贊同的角度,提出的觀點也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偏激的,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學習分析、合作和評估的技能。
在討論中可以讓參與者獲取到新的思路和知識,通過討論引發思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當然課堂討論的形式是多樣的,以上探討的幾種方式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此,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采取多樣的課堂討論方式,達到提升學生創新、分析、總結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