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 馮晶
摘要:電影是視聽的藝術、是故事的藝術,但更是敘事的藝術。于2016年上映、由新生代導演曹保平執導的黑色幽默懸疑電影《追兇者也》采用回環往復的非線性敘事結構,利用多元化敘事視點在限知視角交代與全知視角梳理的交叉敘述中,構建起整部影片的故事結構,敘事藝術是該片的一大亮點。文章以電影《追兇者也》為研究對象,探索其敘事藝術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追兇者也》;回環式;敘事結構;敘事視點;敘事藝術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2-0227-03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敘事藝術是其命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電影的敘事結構多是與順序性敘事時間相對應的戲劇式結構,這種結構的主要表現如下:把戲劇沖突作為電影結構的基礎,按照戲劇沖突展開的規律,遵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布局方式,依次展現沖突的動作歷程[1]。
曹保平導演打破了傳統敘事結構的單一性束縛,對敘事進行了創新、融合。懸疑題材影片《追兇者也》于2016年上映,精巧的敘事藝術是其吸引觀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敘事手法雜糅了回環往復式的非線性結構、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的相互轉換、多元化敘事視點等多種元素,將敘事視點聚焦于三名底層小人物,通過三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追逃線索展現了一場錯綜復雜的追兇大戲。文章從敘事結構、敘事視點、細節與懸念的埋藏鋪陳等角度對電影進行剖析。
一、回環式套層結構的敘事方式
回環式套層結構是以時間層面上的回環往復為基礎、以多層敘事線索為動力的非線性敘事結構,不同于遵循著前后有序的時間線、有著因果性、連貫性、流暢性等特點的傳統線性敘事,回環式套層結構將時間打亂重新進行排列組合,通過對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反復敘述,完善、補充、控制觀眾的所知信息,進而給觀眾帶來新奇別樣的視覺享受。
(一)《追兇者也》的回環式敘事結構
影片以一場兇殺案為開端,汽車修理店老板宋老二(劉燁飾)被冤枉為嫌疑人,其在之后的追兇、尋找真相之路上與無業青年王友全(段博文飾)、夜總會領班董小鳳(張譯飾)結識,三人陷入這場兇殺案背后的巨大網中,命運交織牽連。曹保平導演以宋老二追兇查案、自證清白的歷程為主線,打亂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對故事進行有機排列重組,在時間方向上進行了三次回環,并從該時間段內當下敘事者的客觀角度進行表達,展現了兇殺案陰影籠罩下的各個角色的心路歷程,向觀眾逐步敘述兇殺案的前因后果。下文以兇殺案為時間基準進行分析。
第一次,時間向后回環到了兇殺案發生之后,警察調查后將曾與死者貓哥發生過矛盾的宋老二鎖定為嫌疑人,因此通傳了宋老二問話,此處也是宋老二追兇之路的開始,此時間段內的敘述者是宋老二。
第二次,時間向前回環到兇殺案過后,被宋老二認定為“真兇”的王友全騎著從兇殺現場順來的摩托車被宋老二追捕,逃跑途中得知自己被冤為兇殺案的“真兇”后,他決定解釋清楚并提供證據幫助宋老二查案,此時間段內的敘述者是王友全。
第三次,時間再次向前回環到了兇殺案發生之前,董小鳳接了殺宋老二的單卻誤殺了貓哥,陰差陽錯下被王友全順走了放著自己西服等證據的摩托車,因此董小鳳開始了重殺宋老二、拿回犯罪證據的跟蹤之旅,此時間段內的敘述者是董小鳳。
單從時間層面剖析,本片大部分篇幅的敘述結構大致如此,但導演不單單是利用時間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更是將時間回環與全知與限知視角相結合,使得影片結構更耐人尋味、值得推敲。
(二)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下的結構劃分
全知視角下觀眾所知的信息是大于人物的,敘述者如同“天眼”一般處于故事上方,能看到人物所看不到的、知道人物所不知道的;限知視角下觀眾通過敘述者的所知所感來獲取信息,觀眾所知的信息等于甚至小于人物。懸疑題材的電影如果一味地使用全知敘述,易使劇情乏味,失了神秘感,使觀眾對迷底的揭曉失去好奇心;如果僅依靠限知敘述,問題則更大,易導致人物關系混亂、劇情走向不清、觀眾理解困難等。縱觀《追兇者也》全片呈現了由全知視角到限知視角再到全知視角的轉換過程,全知留下懸念,限知交代信息,最后回歸全知梳理架構。
另外,影片在敘事風格上也呈現出了時間碎片化與形式規整化的特點,看似相悖卻出奇契合。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西南的邊陲小鎮,導演以五個極具云南當地特色的方言命名影片中的五個段落,且每一個方言的意義都與對應段落的內容表達有所呼應。
首先,全知視角下的開篇交代。影片開篇就是一場全知視角下的兇殺案現場,死者貓哥占據鏡頭畫面的重要位置,一共不到2分鐘的鏡頭奠定了影片的懸疑基調。同時,導演以這場兇殺案為中心串聯起全片其他五個段落。
其次,限知視角下的聚焦深入。限知視角的優點是能夠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條線索上,從而實現對某一個焦點的深入描述,使影片的整體風格更加新穎獨特[2]。初看似乎人物雜亂,但隨著情節的深入,個個細節埋藏、層層懸念鋪設,有著撥開云霧見天日的別樣之美。影片從第3分鐘至1小時30分鐘左右的三段限知視角分別從宋老二、王友全和董小鳳三個角色出發交代事件輪廓,同時塑造了三個色彩鮮明的底層人物,并展現三人的命運交織糾纏,通過他們的限知視角敘述設置懸念,共同完成故事的表達。
第一段,小標題“憨包”指代宋老二。此段通過宋老二的限知視角,交代了他被冤枉為嫌疑人后為了洗清嫌疑而作出的努力。宋老二發現王友全騎著屬于死者貓哥的摩托車后追到了石頭寨,觀眾在這段限知視角的引領下將懷疑目標鎖定為王友全,同時導演也留下了諸多疑點,這里暫時略過,后面會進行具體剖析。
第二段,小標題“小爛屎”指代王友全。此段通過王友全的限知視角逐漸解開了觀眾前面對王友全的懷疑,他在得知自己被視為真兇后,決定幫助宋老二追兇,并拿出了兇案現場的重要物證:西服、錢包和一張宋老二的照片,將觀眾視線直指真兇所在地——維多利亞夜總會。
第三段,小標題“土賊”指代董小鳳。通過兇殺案真兇——董小鳳的限知視角,觀眾獲得了與大量前情相關的信息,明晰了董小鳳誤殺貓哥、跟蹤宋老二、逼問王友全等事件的前因后果。到這里觀眾可以結合前面從宋、王二人限知視角所得信息中的大量重復片段,對兇殺案前后事件進行組合。值得一提的是,此段中在王友全女友楊淑華(王子文飾)家樓下,董小鳳因扔石頭砸宋老二未果而準備跟蹤宋老二時,不小心與王友全相撞,此處是影片中第一次正面展現董、宋、王三人處于同一空間內,為接下來全知視角的脈絡梳理作了鋪墊。
最后,全知視角下的串聯梳理。導演在前面三段限知視角的敘述下相互鋪墊、相互補充,展現了故事基本人物和架構,也留下了許多具有暗示性的疑點,以便在全知視角的梳理中進行補充完善。
所謂由點及面,在影片中指的是由限知視角到全知視角的轉換。最后兩個段落的小標題為“亂屁麻麻”和“雞樅”。
在“亂屁麻麻”中,宋老二拿著槍和王友全提供的西服、照片等物證找到錢貴興(王硯輝飾)當面對質,觀眾通過宋老二的幾句話就能梳理清楚這場“誤殺”事件的真相——貓哥是宋老二的替死鬼,宋老二才是董小鳳、錢貴興等人真正要殺的人。事件真相和殺人動機明晰后,宋老二得知董小鳳綁了自己兒子宋濤(王云輝飾),便拿著槍脅迫錢貴興趕去。此時,隨著以董小鳳和宋老二為代表的兩大陣營各自挾持人質正式交鋒,影片進入高潮。接下來就需要導演解決這場交鋒了——錢貴興被董小鳳誤殺,董小鳳被警察擊斃。
觀眾通過最后的“雞樅”部分可知宋老二、宋濤、王友全等其他人各自安好,還算是大團圓的結局,這一部分也提升了影片表達內容的深度。至此,導演通過15分鐘左右的全知視角敘述,交代了宋老二被錢貴興等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根本利益點,同時為觀眾串聯起整個人物關系網,梳理了看似雜亂的故事脈絡,解釋了前三段已知結果的原因。
二、多元化敘事視點下的細節埋藏與懸念鋪設
《追兇者也》在回環式套層敘事結構與全知、限制視角交替轉換的基礎之上,運用多元化的敘事視點給觀眾帶來豐富的劇情,這種敘事方式的設計雖然對于初看者來說信息量有點大、劇情上理解起來有點云里霧里,但宋、王、董三個限知視角敘述中不斷出現的相同或相似場景下不同角度的劇情展現,讓觀眾將原本已經構建起的認知不斷地被修改甚至被推翻重建,使觀影過程中不斷新增的疑點最終達成質變,讓觀眾心中雖有隱隱的猜想卻始終摸不著實質邊界,這也許也是此片吸引觀眾的一大原因。正因如此,觀眾才會有跟隨敘述者的腳步置身故事中解密探案的快感。
影片通過不同視點的轉換,引領觀眾發現那些導演埋藏的細節,引導觀眾思考導演鋪設的懸念,并在此過程中令觀眾對“兇手是誰”“真相如何”產生由猜疑到推翻、由轉換懷疑目標到最終聚焦真相的心理活動。
此片對大部分觀者來說,不是看一遍就可品出滋味的電影,片中埋藏的大量細節、懸念等值得細細探索、討論,值得觀眾細細尋找、反復品味。例如,影片中幾處有同一場景下、不同時空、不同敘事視角的細節埋藏,使影片的敘事風格展現出了新奇別樣的懸疑魅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王友全女友——楊淑華家樓下,第一次正面展現宋、王、董三人同處同一空間內之外,我們仔細串聯起三人的限知視角敘述之后會發現,在同一時間、空間內其實還有一個場景中三人也有一場沒有實質性見面的交匯,這個地點就是大雨中的宋老二修車店。
按照線性時間順序來梳理這段情節如下:董小鳳在知道自己殺錯人后,冒雨守在宋老二店外監視坐在店內的宋老二;騎著貓哥摩托車的王友全因回村途中偶遇大雨,進入宋老二修車店外的車棚下躲雨;此時宋老二并未察覺有人正在監視自己,正滿心困于如何找到死者貓哥的摩托車進而自證清白,雨停之后,突然看見原本屬于死者貓哥的摩托車被王友全騎走,瞬間追了出去。
這一連串原本可以順理成章以線性敘事展現的情節被導演分成三部分并精心設計,使其在宋、王、董的視角敘述中碎片化呈現。原本平平無奇的情節通過敘事技巧的處理,就變成了導演埋藏在片中、能讓觀眾尋找并拼湊出連貫劇情的三處重要細節,將敘事藝術的迷人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
銜接雨停之后,宋老二追著王友全的摩托車跑出去的劇情:董小鳳為了再一次找機會殺宋老二,便騎摩托車跟蹤,伺機而動。導演依舊從宋和董兩人的視角出發,將這段情節分開展現,通過相似畫面和同一參照物——釘子來制造懸念。
宋老二懷疑有人跟蹤,便偷偷在地上撒了一把釘子(釘子是兩個視角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引起觀眾注意,進而使觀眾把相距近一小時的兩個片段串聯在一起的重要道具),在兩個都以釘子為前景的搖鏡頭中,宋老二視角下有一輛摩托車因釘子摔倒,此處觀眾會產生“跟蹤者是誰”的疑惑;而在后面董小鳳的視角下,他緊隨在摔倒的摩托車之后,也因釘子摔倒在路邊,跟丟了宋老二,從而解開前面所留下的懸念。
接下來兩組不同視角下的跟蹤鏡頭中更是有幾處設計精彩的細節對應。敘事者的視點、遠近距離等因素決定了觀眾觀察電影事件的立場[3]。
宋老二視角下,觀眾被帶入宋老二這個被跟蹤者的角色中,導演除了運用常見的視聽手段營造緊張氛圍外,還通過熙攘的行人、藏在人群里的跟蹤身影、突兀響起并戛然而止的手機鈴聲、搖晃的門閂等設計,逐漸增強緊張感。而董小鳳視角下的跟蹤片段氛圍則相對輕松,甚至展現出些許黑色幽默的成分,觀眾更多是站在董小鳳身后的第三者,導演通過董小鳳這個敘述者把跟蹤者如何在宋老二身后利用墻壁、行人、稻草塊做遮擋物,完美隱藏身形的過程展現給觀眾,董小鳳突然響起、然后慌忙掛斷的手機鈴聲以及慌亂下因躲進旁邊木門里而導致門閂搖晃的細節也為觀眾解釋了前面留下的懸念,使得此部分的懸疑色彩更加濃郁。從敘事結構上來看,導演先是通過宋老二的視點營造出驚險刺激的被跟蹤氛圍,增強電影的緊張感,再通過董小鳳的視點揭曉跟蹤者的身份,并通過鏡頭刻意強調的電話鈴聲、門閂響聲等解密跟蹤過程,使觀眾因前面跟蹤片段產生的緊張感得到舒緩。
三、結語
《追兇者也》是目前國內懸疑類影片中將回環式套層結構、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的互相轉換、多元化敘事視角有機結合的、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曹保平導演在全知視角與限知視角的互相轉換下,巧妙玩轉時間的敘事方式令人眼前一亮,通過幾個時間節點進行時間方向上的回環往復、重復敘述,讓電影快節奏地不斷輸出新鮮信息,觀眾在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信息轟炸下,不得不始終緊密跟隨影片的內部節奏頭腦風暴。這既使故事節奏更緊湊、氛圍更緊張刺激,又激發了觀眾對后續劇情的興趣,而全知與限知視角的交叉轉換也能讓觀眾更客觀地審視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解讀每一條線索。這是一部值得反復觀看的國內佳片,其敘事既汲取傳統懸疑片的精華,又在形式與風格上做了創新與融合。
參考文獻:
[1] 黃莉.多重視角的多元化電影敘事結構:《霸王別姬》、《英雄》敘事結構之分析[J].電影評介,2008(4):7-8.
[2] 趙瑾.多元化敘事視角的開拓與創新:以電影《暴裂無聲》為例[J].視聽,2020(6):91-92.
[3] 李正奧.《看不見的客人》的多元敘事視點[J].電影文學,2019(6):73-76.
作者簡介 孔慶東,碩士,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馮晶,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