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X”證書體制是新年代職業教育改革的創新類體制,在“1+X”證書體制試點階段,老師是核心,老師要面對更大的挑戰。因此,老師需要轉變觀念,服務于學生;轉變角色,做學生職業生涯的領路人;進公司,做專業的實踐者;進入團隊,做團隊的合作人;勤反省,持續加強專業水準做工匠老師,以完成“1+X”體制下的雙師型教師團隊的構建。
【關鍵詞】“1+X”? 職業學校? 老師發展? 實例論證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027-02
“1+X”證書體制是當代職業教學頂層治理體制,很多專家從“1+X”證書體制創新、學分金融、核心保障等視角進行研究,并將“1+X”證書體制界定為中高職銜接的樞紐、終身學習的保障者、產教結合的粘合劑、職教與普通教育的紐帶等。“1+X”證書體制會帶動職業教學的課程改革,牽涉到培養目標從統一型向多樣化過渡、課程結構從單進程與多進程轉化、課程構造從單向結構向多元結構過渡、教程實踐從以教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為中心、管控體制從剛需化往彈性化過渡等。在“1+X”體制證書改革階段,老師的素養是基礎,是證書體制貫徹的核心部分,老師在課程準則銜接、課證融合傳授、技能級別評價等多個環節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因此,老師的技能水準與知識結構決定“1+X”證書體制的貫徹情況。
一、“1+X”證書體制對雙師型教師的挑戰
(一)類型教育帶去的發展觀念的挑戰
“1+X”證書體制即將職業教學當成教育種類與專才培育品質提高的意向創新體制。教育核心是老師,一個業務能力強、職業操守高尚的老師團隊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內在需要。跨界是職業教育的關鍵性特點,伴隨“1+X”證書體制試點推動,職業教學構成跨界合作的辦學局面,這類局面突破了過往中國職教辦學的封閉性特點致使職校老師的專業化程度不夠的困局。職校老師發展必須銜接“1+X”證書體制與職教改革的需要,以全新的觀念試點帶去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與考評等的變革。
(二)書證融通帶去的挑戰
1+X兩類證書的有機融合,學位證書與職業技能級別證書并非毫無關系的平行的證書系統,而是兩類證書的相互對接與互為結合。書證融通是“1+X”證書體制的精華。書證融通為職校老師專業發展帶去的挑戰是:其一,必須銜接職教考評,并且遵照級別準則的需要,培養一些職業能力級別證書的培訓老師,職教需要把掌握職業能力證書級別準則列為雙師型老師的基礎需求;其二,是職業技術級別證書培訓內容怎樣有效整合到專才培養預案中。在目前的職教制度通常是2.5年+0.5年,在學習用時上部增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要獲得1個或若干個職業能力級別證書,拓寬就業創業的技能,需要把證書的考評轉變成課程構建的根據,優化教程系統;最后,是教學技能的挑戰,老師要提高教學技能來講授教科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并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育訓融合帶去的挑戰
職教與職業培訓的融合,推動書證融通,是“1+X”證書體制試點的基礎準則。職教與職業培訓盡管均為當代職教系統的有機構成元素,然而其有著極大的差別。從學習遷移學說來分析,遷移能夠分成自遷移、近遷移與遠遷移三大模式。培訓通常會重視自遷移,即個人學習的經驗左右著相應場景中的任務操控。所以,培訓的教學流程大部分以公司真實生產流程為主要內容,透過培訓學生可以在短期內形成結構化的、單獨場景中的驅動任務,第一時間補強公司中最新職位的需求。職業能力級別證書的獲得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檢定,可以獲得證書對應的職位,要歸入職教學分金融機構。而教育在重視自遷移階段也要兼顧近遷移與遠遷移,即將學習的體會遷移到與原始學習場景類似的場景內、遷移到與原始學習場景并不類似的場景中。必須總結公司真實工作流程,建立結構化、序列化的學習場景,體系化地研習專業學說與基礎技巧,透過拓寬專業范疇的學習來提升就業技能,確保學生技能的有效行程。
X證書的培訓在面對院校學生進行階段,也應自發地為社會人員提供培訓課程,這亦為職業學校服務領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催化劑。職校需要融合職業能力級別證書培訓需求與有關專業的需求,改善事件環境,盤活教學資源,提升培訓技能,進行高品質培訓。
二、“1+X”證書體制下雙師型教師團隊建立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服務于學生
職教是一類教育種類的定位,是我國教育系統的核心教育模式,公司不愿參加到職教中,學生不情愿接納職教的窘境亟待突破,學生獲得擢升的機會,不再是斷頭教學與二級教學。習近平在考察張掖市某院校時指出:中國經濟要依賴于實體經濟,就必須有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必須要有國家棟梁來完成,職教才能有出路。職校的老師也會有事可做。因此,建立專業發展的信心,建立服務觀念、人本位觀念極為重要。那么,以學生為核心,服務地區經濟、服務學生,完成高品質更充分的就業,著力培育高素養技術能力專才,為學生建立一條適于其發展的走廊極為關鍵。職校老師要主動適應職校辦學制度的教育革命,加強合作理念,強化與公司、公司技師的協作力度。
(二)轉變角色,做學生職業能力的發掘人
職校學生培養的目標是培育技術技能型專才,讓學生形成專業能力,“1+X”證書體制精確地明確了這個愿景,能夠高效化解教學脫軌、專業脫軌、學生脫崗等困局。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是老師專業建設的分享;“1+X”證書體制試點指明了一條職校發展的正確道路,老師要更新以往的理論與技能,變更傳統的角色定位,變成學生職業能力的挖掘人、職業素質的引導者。2017年教師節之前李克強總理到某院校對學生講到:你們畢業以后既是教師,又是師父。李克強總理所講的話亦是對廣大在崗職校老師的肯定與期待。
老師是以理論、技巧、道德倫理準則為準的,師生互動的活動要多開展。職校老師唯有掌控更高、更新的技術能力,要讓自身轉變成X證書的擁有人,才能擔負起X證書的培育教學作業。老師要持續參與研習,要持續意識與分析職業行業對技能的需要,完成學生培育與職位所需技能的動態培訓。此外,老師還要是有良好職業素質的老師。在教學階段,老師的言行要體現對職業、職位的熱忱,表現出對工作的謹慎、精益求精,透過以身示范帶動學生在意識中接納職業素質的需求,并對其進行內化。
(三)進公司,做專業的實踐者
職教的培養目標決定了職教是與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融合最為密切的教育種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到:職教既要有產業領域技術能力突出人物的經驗,又要有普教的學術,再擁有實踐技術的教學模式。職教老師需要兼備極強的專業實踐技能與實踐教學技能,這亦與“1+X”證書體制試點的需求相吻合。各職校要努力推動職業學校老師定期到公司實踐,深度融合領域產業發展,產教融合型公司的認證,有助于職校老師進入公司核心職位進行實踐,有助于職校老師透過掛職、擔當技術工程師、與公司師父對接等多類模式,協作開展公司技術研發與推介作業,提升專業實踐技能。職校要融合實踐,健全老師定期到公司實踐的體制,為老師在公司工作時期提升服務與保障。切實完成老師參加公司實踐生產與技術開發等深層級的協作,保證學校與公司真正融合起來。
(四)進團隊,做團隊的協作者
任意一項教育變革的實踐,需要有一只優質的老師創新團隊來進行確保。高水準、結構化老師教學創新團隊是以德育育人為相同的愿景,在先進教育觀念的引導下,由理論與能力互為補充的專業老師與來源于公司的能工匠人構成,可以使用創新性理念來探究分工合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變革、教科書與教學模式的變革的要點,通過團隊能夠化解專業老師的個體教學所面臨的困局。讓團隊發展成為主流。團隊中相異角色負責人的優勢互補,團隊才更有競爭力。老師的發展必須融入團隊,強化協作、相互研習,做團隊的合作人方可推動本身專業的發展。
(五)勤反省,做工匠老師
反省是推動老師專業進步的敲門磚。美國心理學專家波斯納(P.J.POS-ner)給出老師進步=經驗+反省的全球聞名的公式。舍恩在杜威反省思維學說的論點上,將反省與行動相融合,給出反省性實踐的觀念,倡導反省是專業工作者鑒于實踐中的困難而進行化解的思維過程。“1+X”證書試點需要把證書培訓的內容結合到專業人才培育的預案中,把新科技、新工藝與新準則歸入教學準則與教育內容中,教學的變革必須讓老師的實踐與反省發揮功能方可獲得成功。職校老師要透過本身角度、學生角度、同事角度來完成反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職教改革業已開始進行。方案下的多策略打造雙師型老師團隊的工作也正在開展。并從老師源頭、素養提升、教學培訓、團隊構建、公司實踐等層面進行頂層創設。職校老師要充分意識到“1+X”證書體制帶去的機會與挑戰,轉變觀念、轉變角色、進公司、進團隊、勤反省,持續提高教學技能、專業水準,形成專業能力,為社會培育出高素養、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夕寶,余景波,劉美云.“1+X”證書制度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合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0(1):4-11.
[2]趙志群,孫鈺林,羅喜娜.“1+X”證書制度建設對技術技能人才評價的挑戰——世界技能大賽試題的啟發[J].中國電化教育,2020(2):8-14.
[3]吳競鴻.淺談“1+X”試點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變革——以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1):194-195,172.
[4]肖靜.“1+X”證書背景下中職信息專業教學內容的優化——以Web前端開發證書和網頁設計與開發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1):124-125.
作者簡介:
陳甸(1982年-),女,漢族,湖南人,本科學歷,講師/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