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陳森




【摘要】目的:探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的教學模式在《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中的實踐效果。方法:選取湖北醫藥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82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學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41名學生,其中對照組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觀察組按照C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教學,完整的教學課程完成后對兩組學生的基礎知識成績、急救技能成績、醫學人文素養以及學生對教學過程的感興趣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的學生在基礎知識成績、實踐操作技能成績良好率、醫學人文素養及學習感興趣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統計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在《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中實施基于CBL的情景模擬教學模式教學法能夠明顯提升醫學生急救技能、醫學人文素養、并激發學生對《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CBL教學? 情景模擬教學? 基礎災害救援? 教學成果? 急救技能? 醫學人文素養
【基金項目】湖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課題(2019031);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教學研究課題(YHJ2021045)。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92-03
當今世界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火災等事件頻發,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各類重大災難現場都離不開災害救援醫學,而我國的災害救援醫學研究與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災害救援醫學人才匱乏[1]。因此,在醫學院校中開展災害救援課程,培養學生在災害中救援的能力,是提高我國災害救援水平的重要環節,也是《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在社會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的總體要求。我校現已開展選修課《基礎災害救援醫學》,教授基本急救知識與技能,旨在提高學生應急救援能力,培養專業型復合型醫學救援人才。然而傳統的課程教學著重體現教師價值,強調技能操作步驟的講解,學生在生硬的模型上反復練習,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如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以及如何優化課程及學生評價體系,引發了我們對《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教學的思考。國內外一些學者探究了案例教學法(Case?鄄Based Learning,CBL)、情景模擬教學法等課堂教學模式來培養醫學生,學生的自信心及理論知識與技能水平明顯提高,取得良好效果[2-6]。但通過文獻檢索,國內外對融合案例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較少,而《基礎災害救援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基于此,本課題通過在《基礎災害救援醫學》理論及實驗課程中實施以CBL的情景模擬的教學實踐,以觀察這對醫學生急救技能、知識獲取、醫學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北醫藥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82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學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41名學生,其中對照組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觀察組按照C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教學。
1.2 方法
1.2.1 教學組織準備階段
對照組按照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理論教學和技能操作教學,觀察組按照C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法方式進行教學。課程內容包括心肺復蘇術及除顫儀使用、開放性傷口的止血包扎、四肢骨折的固定及脊柱骨折的搬運、傷病員檢傷分類技術。
1.2.2 案例教學聯合情景模擬教學實施階段
教師在基礎災害救援醫學理論教學中貫穿典型案例,技能操作時將觀察者分為兩個小隊,A隊扮演傷者,B對扮演施救者,然后互換身份,不同隊員可扮演不同角色,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虛擬仿真情境模擬以臨床技能教學培訓中心場景模擬訓練室、校內戶外活動地以及學生角色扮演來創設,傷者在被救援過程中要求有與施救學生進行互動,比如傷者可表現出精神緊張、表情痛苦、不配合施救者等情況。情景模擬教學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每隊完成災害救援任務后小隊隊員進行自評,隊與對之間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對整個災害救援情景模擬的過程進行反饋點評,讓學生加深對災害救援理論知識、急救技能、醫學人文關懷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1.3 結果收集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基礎災害救援的理論知識、急救技能、醫學人文素養、學習興趣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分為優秀;75分及以上為良好;60分及以上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及格;良好率為良好人數與優秀人數之和占總人數的百分率。教學效果的反饋評價內容包括5個項目,分別是教學模式可提升學習興趣、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幫助、對提高急救技能操作的幫助、對提高醫學人文素養幫助、對整個課程滿意程度。每項指標均進行評分(A表示非常同意,B表示比較同意,C表示表示一般,D表示不太同意,E表示非常不同意)。并請學生提出課程需要改進或完善的地方,所有問卷調查均有效收回。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21.0 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獨立樣本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樣本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組間差異。
2.結果
2.1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對照組有男生18名,女生23名,年齡18~22歲;觀察組有男生17名,女生24名,年齡18~22歲,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2.2兩組理論知識水平比較
對照組的良好率為48.78% ,觀察組良好率為73.17%,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2.3 兩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比較
對照組的良好率為43.9%,觀察組良好率為70.73%,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2.4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7.56%的觀察組學生對《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滿意;每個觀察組學生均認為C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形式能夠提升學習興趣;97.56%的觀察組學生非常贊同或贊同C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形式對《基礎災害救援醫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有幫助;95.12%的觀察組學生認為對提高救援技能操作有幫助;97.56%的觀察組學生認為對提高醫學人文素養有幫助,詳見表4。表4?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例(%)]
(A表示非常同意,B表示比較同意,C表示表示一般,D表示不太同意,E表示非常不同意)
3.討論
《基礎災害救援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不容易掌握,影響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7],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才能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案例教學法(Case?鄄Based Learning,CBL)由哈佛大學所倡導,后逐漸推廣應用,獲得廣泛認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以案例為教學素材,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實際的情境中分析問題,培養醫學生在實際場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模擬的虛擬的情景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通過“感知、理解、深化”達到情景交融的教學效果[1]。本研究中的虛擬仿真情境模擬以臨床技能教學培訓中心場景模擬訓練室、校內戶外活動地以及學生角色扮演來創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模擬災害救援的實施者,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增強了學生對災害救援醫學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通過研究發現,應用CBL教學模式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觀察組的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急救技能操作水平的良好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問卷調查統計發現,學生對于課程整體評價滿意度較高。在《基礎災害救援醫學》課程中實施CBL的情景模擬教學模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對急救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在教學過程中值得推廣應用。當然在前期的研究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參與研究的學生人數不多、情景模擬課程開發還較少,因此今后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仲琳,周小燕.我國災害護理教育發展現狀及啟示[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21,9(5):1014-1017.
[2]Hepps JH,Yu CE, Calaman S. Simulation in Medical?Education for the Hospitalist: Moving Beyond the Mock Code.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9 Aug;66(4):855-866.
[3]淑貴.CBL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小兒推拿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21,22(2):99-101.
[4]梁闊,劉東斌,仝小剛.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外科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提升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4):59-62.
[5]丁玲,王進雅,葛蕾,基于網絡平臺開展CBL聯合情景模擬教學在兒科醫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報,2020,41(20):2591-2594.
[6]Ingrassia PL, Pigozzi L, Bono M, , Della Corte F. Use of Simulated Patientsm in Disaster Medicine Trai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21 Feb;15(1):99-104.
[7]陳森,李之春,陳飛,et al.以器官系統整合為基礎的臨床集中見習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9,7(1):155-158.
簡介作者:
陳森,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臨床醫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