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
【摘要】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他們采取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式能夠使其學習基礎掌握得扎實牢固。因此教師要正確地了解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對于高中數學教學引領高中生的自主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中還提出了一些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以供高中數學教學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97-02
自主學習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升,但是一般情況下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較深,在一些教學活動中運用自身習慣的教學方式,使得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進步,講學方法也沒有及時更新。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在目前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全面的落實。以下是詳細的介紹。
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
數學往往是一項較為抽象的學科,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會走入誤區,對于學習的整體計劃沒有嚴格的把握,并且缺乏針對性的數學學習從而導致高中數學的學習效率較低。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較多較為繁雜,在其中充斥著大量的數學公式和難以理解的數學定義,如果對這些內容不加以系統的掌握就會使得學生陷入一種迷茫的學習狀態。
自主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加固學習方法的探究,并且有規劃地進行高中數學學習,面對一些固定的數學問題會使用自身的思維去大膽嘗試,并用于表達自己對于題型解析的看法。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使得高中生的數學知識理解更為透徹,進行長時間的自主學習訓練就會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高中數學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靈活地運用。
2.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這門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特點和引導性特點,這就對了學生的知識把握程度要求更高。高中教師除了需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外,還應該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找出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并運用自己對此數學知識的理解對題目進行解析,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自主學習對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大有裨益,可以使得學生在日常的數學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挖掘出符合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就目前來看,高中數學教師仍舊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沒有真正地理解對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學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上,教師需要開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水平,學生如果對于某一階段的學習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那么就會產生滾雪球的效應,使得后續的數學知識學習越發吃力。
采取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手段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促進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所能采取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手段大致分為思辨教學、針對性教學等,這些教學手段的融合實施能夠使得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使得高中數學教師能夠從思維和技巧的領域貫徹自身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才是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水平上升的渠道。
二、開展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發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需要對某一方面的課程產生十足的興趣才能夠主動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因此,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主要手段也應該從培養學習興趣方面入手。數學學習本身是存在一定枯燥性的,數學中充斥著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如果不對這些知識詳加記憶,很難掌握,但是記憶本身就是一種枯燥的活動,因此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高中生來說是無趣的,一些學生為了在高考中能夠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以此為目的進行數學學習,這種學習的目標性無可厚非,但是長期的枯燥學習會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反而起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程改革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方案中,教師應該把握住數學是基于生活的實踐科學這一關鍵點,在課堂中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有助于高中數學趣味性提升,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學習的代入感,使得學習氛圍得到加強,這種以興趣為主導的課堂氣氛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2.利用思辨教學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高中教育中教師應把握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思想觀念,把課堂主動交還給學生,使他們能夠獨立地進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達到這種目的,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給思辨過程提供前提。有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小而畏懼教師,畏懼課堂中的主動發言,這樣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已經喪失了對課堂把握的主動權。導致思維束縛,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所傳授的內容。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是“天”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弊病。
因此在新型課堂中,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溝通,通過游戲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塵封的大腦,讓他們能夠盡快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來。教師的形象不是一天之內樹立的,只有長此以往的不斷塑造角色,才能夠讓教師給學生一種良師益友的感覺。讓他們能夠主動地親近教師,在課堂中放松自己緊繃的心情,從而讓學生覺得自己才是課堂的主導者。思維模式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思辨課堂中學生作為思辨的主體,極其需要一定思維模式的基礎訓練。在常規的數學思維模式中,邏輯思維和逆向思維比較符合于高中年齡段學生的智力水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和解答課堂問題的過程中,應該把這兩種思維灌輸給高中學生,最好采用暗示的方法,而不是填鴨教學。
例如學生在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不經意地觸及到了邏輯思維,教師這時候可以告訴學生這種思維正是數學常用思維中的一種,叫作邏輯思維。學生在了解了這種思維模式的定義以后會順應自己的想法對這種思維常加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學生就會逐漸掌握觸及的思維模式。
打造思維模式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效果大有裨益,同時也是引發學生思辨的基礎。要讓學生成為思辨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地去思考問題,就要讓他們熟練地掌握一兩種思維模式技巧。對于較難的逆向思維,一部分同學還不能馬上掌握,教師就需要對其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一些逆向思維習題進行解答,例如,能否通過正弦函數的兩個已知條件推斷出另一個條件,這就是一種思維能力的拓展。
教師在打造學生思維模式的同時也要讓學生之間多多進行思維上的交流,這樣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友誼,使他們樹立共同的學習目標。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策略性的提升。有了良好的思維模式作為鋪墊,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思辨之風才能盛行。學生通過思辨而學習到大量的數學知識,提升了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3.對專項問題針對解答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要針對專項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答,例如在高中數學排列組合的問題中,針對數列的一些解題技巧可以根據題目的類型進行劃分,然后通過重點方法對這一類的問題進行解析。數列在近些年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被列為重點,同時也是高考必考的一類數學知識。在高考中數列知識通常以大題的方式出現,所占分值較大,高中生如果對數列知識不加以重視就會在高考的數學科目中敗下陣來。而對數列問題的規律加以掌握能夠讓高中生在實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會陷入思維誤區。所以對于數列知識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加以研究十分的重要。
在高中的部分數列試題中,可以直接通過公式代入進行解題的例子有很多。對于這種可以代入的試題的解決思路并沒有更多的方式,只需要簡單地對數列的定義進行掌握即可。例如,各項都為正整數的等差數列{an}中,其中首項a1=3,a1+a2+a3+a4+a5=55,那么a5+a6+a7等于多少?對于這道題的解析要從數列的定義入手去找尋,首先要明白等差數列的定義,等差數列是數列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也叫作高斯定理。在明白了等差數列的定義后就可以從每項之間的差值來尋找各項相加的規律,例如這道題中a1=3,且為正整數列,那么從a1到a5之間的差值就是固定的,而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為(a1+an)n/2,通過公式推導出a1+a5=22,那么a5就等于22-3=19,因為從a1到a5之間的差值固定,因此可以得出差值為(19-3)/(5-1)=4,就可以得出a1=3,a2=7,a3=11,a4=15,a5=19的結論,這樣找出等差數列相鄰數值之間的關系就可以對問題當中新的等差數列和數值進行計算,等比數列雷同于等差數列,都是先摸清各項之間的規律,然后再對問題進行解答。這道題的最終答案是3×a5+3×4=69。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對這種方式進行深入探究,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促使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施變得可行。通過多種課堂模式的探究能夠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系統的數學知識框架,使得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增強,這也是自主學習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宋士華.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1):107-108.
[2]劉曉春.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135+137.
[3]張麗敏.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J].數碼設計,2017,6(10):188-189.
[4]張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3(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