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滕軍 趙華 蔣瑤 程壽峰 胡勇 宋磊 王勝利 任建國
【摘要】課程思政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以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核心專業課《食品理化檢驗》為例,介紹了本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意義、課程思政在本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和實施途徑,旨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追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培養學生關注民生、誠信守法的法治意識和職業道德;從統一專業課教師思想認識、以文本形式落實思政內容、充分發揮教師個性化教育等方面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食品理化檢驗? 課程思政? 教學探索? 實施途徑
【基金項目】2020年貴州醫科大學課程思政建設項目;貴州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標桿院系——貴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C2021110320961)。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83-02
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是醫學實驗技術類目錄下,修業4年取得理學學士學位的專業,本專業兼具理學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屬性。“檢以求實,驗以求真”,作為檢驗工作者,首先需要在自己的專業技術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檢驗人的職責就是為醫生或決策部門提供最可靠的數據,也許一個小數點的錯位,一個陰性、陽性的錯位都會給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帶來不可知的惡性后果,所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就是最深刻的體現,認真對待每一份樣本和每一個數據,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赤誠良心[1]。《食品理化檢驗》教學內容涉及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問題,以本課程為載體,進行思政教育是切實可行的。
一、《食品理化檢驗》課程的性質及融入“課程思政”的意義
《食品理化檢驗》主要講授食品營養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理化檢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相關知識,重點培養學生的檢驗技能,同時具備分析影響人群健康與各食品因素間關聯性的能力。在本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可以構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實現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把立德樹人真正落到實處[2]。
二、“課程思政”在《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探索
(一)《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結合理化檢驗方法和檢測物質新進展,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學家精神
先進的檢測技術對于食品理化檢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講食品農藥殘留量檢驗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將于2021年9月3日正式實施的《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B 23200.121-2021),此法同時檢測331種農藥,而且國產的混標溶液已商品化,其質量可與進口品牌相媲美,但價格卻相對較低。這個例子可以激勵學生勇于探索、創新,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另外,在講到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檢驗,可以向學生介紹富力和魯岐兩位科研人員研發人參皂苷Rg3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皂苷,了解其功效,從而對其檢測提起興趣。再比如講到多糖的檢驗,從二戰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后在寸草不生的爆炸地發現了香菇多糖,再到冼顯秀和徐文霞等科學家不懈努力研制出復合多糖這一成果在當時領先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至少20年,引導學生認識多糖并了解其防輻射和提高動植物免疫力的功效,激發學生檢測多糖的興趣。以上拓展內容的融入,可以激勵學生不畏艱辛、潛心研究、勇于探索和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并相信榜樣的力量。
2.結合食品理化檢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關鍵步驟,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責任和擔當意識
食品理化檢驗的一些實驗會涉及到實驗室安全問題,比如,在用濕消解法分解樣品制備樣品溶液時,強酸和強氧化劑的使用;測定粗脂肪時有機溶劑乙醚和石油醚的使用;測定灰分時,馬弗爐和坩堝的使用等等,都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程和注意事項認真做好每一步。在講授這些內容之前,授課教師可以搜索一些真實的實驗室安全案例,比如一個實驗人員親身經歷的事故[3],從事故發生的過程中可以將實驗要點和注意事項強調出來,比如,測定灰分使用坩堝時,一定要注意坩堝的預熱和冷卻問題,避免因溫度驟變導致坩堝破裂引起危險事件的發生。測定粗脂肪時需要使用乙醚和石油醚,這些易燃的有機溶劑,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避免接觸明火。強調在操作強酸時要戴防護手套,尤其強腐蝕性的酸,還需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也要告訴學生,一旦發生酸液噴濺皮膚,及時沖洗是最有效的辦法。以上內容的引入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有時候專業知識能救命。采用這種講故事抓要點的方式進行教學,既加深了印象,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讓學生學會擔當,實現專業知識和思政的融合。
3.結合發生在身邊的食品安全事件,培養學生關注民生、誠信守法的法治意識和職業道德
食品安全問題中被提到最多的一點就是“誠信缺失”。例如,在講解食品摻偽檢驗時,向學生介紹地溝油、人造木耳、假酒、牛乳摻假、假醬油等案例,讓同學清楚地認識到到食品理化檢驗技術在鑒別食品摻偽中的重要作用, 繼而增加學生對專業和課程的認同感。食品摻偽可謂五花八門, 無奇不有,但是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 執法力度和懲罰力度的加大,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問題整體情況是向好的。另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這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 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快速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使食品摻偽無處可遁,激發學生對于新方法、新儀器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學習熱情, 堅定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和衛生檢驗工作貢獻力量的理想信念。
(二)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途徑
1.統一專業課教師思想認識,提升思政水平, 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具體實施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在推進和實施中因課程性質的差異存在一定難度,柳葉等[4]的初步調查顯示,自然科學類專業教師對于融入課程思政的態度存在較大分歧,有的老師甚至存在抵觸情緒。思想認識決定行動力,專業課教師必須要確信,課程思政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所以專業課教師要積極參加課程思政教育相關的培訓、講座和座談交流等各類教學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和思政教學能力,努力落實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
2.以文本形式將思政內容寫進大綱、寫進教案、帶進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中,食品理化檢驗更加注重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而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目標的問題。為了適應當前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需要, 要求教師用心設計,形成完備的文本,將科學精神教育、人文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精心挖掘思政元素,努力拓展思政內涵,使課程思政內容進大綱、進教案、進課堂。
3.發揮每位專業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課程思政深入人心
專業課教師的一言一行、文化底蘊、個人魅力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風格以及個人的體驗與思考,對思政教育在專業課中的具體實施發揮重要作用。強調個性化,就是不要被統一的標準化程式所束縛,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和教學經驗,在課前、課中、課后設計一些環節,就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多與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表明,教師的個性和個人魅力在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諸多因素中列居前位,如果我們不尊重教師個性化教學融入思政,一味的以程式化的思政教育來要求,那必然會使課程思政有失自然,甚至矯揉造作,適得其反[3]。在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必須尊重每位教師的個性及其個性化的教育模式和習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豐富多彩和與眾不同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這樣才不會讓學生覺得課程思政都是千篇一律,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的感覺,從而對思政教育產生厭倦甚至排斥。另外,在進行思政教育時,應該彰顯理性的光輝,而不是流于煽情,這一點一定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并必須克服。
三、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是對任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思政教育能力的現實考驗,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每位教師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課程思政,將育人放在課程教學的首位,打造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機制。培養教育學生愛祖國、愛人民、關注民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的職業情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更應該鼓勵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 堅定他們獻身衛生檢驗與檢疫事業的理想信念, 努力培養具有求實、創新、奉獻精神并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http://www.labmed.cn/檢驗醫學網,關明.
[2]王志強,楊雪瑩,韓丹丹,等.食品理化檢驗“課程思政冶教學改革的探索[J].右江醫學,2021,49(1):78-80.
[3]柳葉,胡佳杰,張勝威.自然科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以微生物學為例][J].微生物學通報,2020,47(4): 1168-1177.
簡介作者:
王俊麗(1976年-),女,內蒙古包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及食品理化檢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