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會 姚天月 李振斌 伍婷 李茂凱 崔玉發
【摘要】高職學生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還需要符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德智體美等要求。植物活體是識別利用青草藥的重要方法,為提高學生青草藥識別利用的能力,利用校園植物、資源圃、公司育苗基地、實驗室、工具書與相關軟件,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總結學生在青草藥識別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除了讓學生提升個人實踐能力,還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高職學生? 青草藥? 存在問題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規劃項目(2020B138)。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87-03
職業教育除了教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外,還要重視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獲得較強的就業能力。《藥用植物學》是藥學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引導學生認識身邊常見青草藥是《藥用植物學》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學生從事相關行業的業務需求。作為藥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其中一項必備技能就是能通過實踐認識青草藥;如果要拓展自己的能力,就必須鍛煉動手的能力,加強主動性的培養,而不是依靠傳統教學灌輸[1]。研究表明通過優化實習效果、完善考核方式等,建立提升學習興趣的教學體系,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能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本為中心的進行教學, 學生被迫學習,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力的培養[2]。
青草藥的認識和利用是藥學等專業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當代教師必須認清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改變教育模式,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育人方式[3]。基于目前學生在青草藥識別利用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近幾年學生的表現,對身邊青草藥的識別能力較差,利用能力更差;受傳統教學方法及模式的制約,一直認為講授理論知識是本門課的重點,而把青草藥的識別利用當作輔助部分,從而難以完成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1.提升青草藥識別利用的方法
1.1 利用校園青草藥
校園青草藥多種多樣,教師常常把校園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基地,在藥用植物等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校園常見青草藥有幾十種,分為喬木型、灌木型、草本型,有攀巖的(烏蘞梅)、匍匐的(積雪草)、直立的,還有寄生類型(菟絲子)。如銀杏、側柏、構樹、桂花、榕樹等大型植株、蘇鐵、密蒙花、火棘、棕櫚等大型植株,也有馬櫻丹、烏蘞梅、海金沙、迎春花、苜蓿、龍葵、黃鵪菜等草本植物,寄生植物菟絲子等。這些校內植物多種多樣,分布于學院的各個角落,學生課余時間能夠自行識別利用。學生在識別青草藥的時候,注意觀察植物生長位置,記錄植物的生長習性,力爭通過環境判斷是否有某類青草藥存在,為后期資源調查做準備,尤其是對于中草藥栽培專業的學生這點更為重要。
1.2 資源圃和公司育苗基地
學院現有中藥資源圃一個,有常見中藥100多種,分為草質藤本植物、一年生草本等類別,另外還有溫室植物,多為常用青草藥,如魚腥草、見血清、虎杖、白花前胡、鳶尾、射干、白及、莪術、姜黃、桔梗、黃芩、丹參、百合、三葉青、蜘蛛香、地榆、貴州地黃連、鉤藤、芍藥、薏苡、何首烏、薯蕷、黃獨、紅花、半夏等,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一辨別。青草藥的生命具有周期性,隨著季節的變化呈現不同的姿態,青草藥的識別一定要時時關注,否則,換個時間,植物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使得之前認識的青草藥又陌生了。
此外,校內具有中藥材種植公司種苗培育基地,隨時提供給學生實訓學習。學生可以自行到公司基地學習,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學習。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向公司管理人員咨詢,請他們給學生講授相關知識,分享基地管理經驗。
1.3 利用實驗室
學生可將青草藥帶回實驗室,通過觀察青草藥各器官的結構特點,進一步鑒別青草藥。對于一些形態相似的植物又少見的青草藥,一般的工具書中很難有現成的區分要點,不經細心觀察比較無法區分,如鬼針草、白花鬼針草、金盞銀盤學生就難分清。在實驗室學生可以借助放大鏡或者顯微鏡,分清兩者的差異,找出細微區別,形成每一種青草藥獨特的鑒別特征,從而更準確地鑒別青草藥;還可以利用實驗室的中藥,區分加工后和加工前藥材的變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青草藥的識別。
1.4 制作植物標本
植物標本的制作是認識青草藥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采集標本的時候認真觀察各部位形態,做好記錄。學生通過采集青草藥—壓制標本—上臺紙等過程-制作標簽等過程,進一步熟悉青草藥的特征和植物檢索表的利用。標本的制作過程雖簡單,但是步驟多,植物類別不同,采集部位不同,干燥時間也不同,需要各小組同學相互配合,尤其上臺紙的過程,有些標本較大,一個人難以使標本平展,需要幾人合力,共同完成。制作好的標本可以長期保存,學生可以根據需求,隨時查閱。
1.5 利用工具書和相關軟件
使用工具書是識別青草藥必備技能。常見的工具書有《中國植物智》《中國植物圖像庫》《自然標本館》等,都可以作為青草藥識別利用的有利工具;互聯網時代,植物識別軟件多種多樣(如花伴侶、形色、百度識圖等),學生將青草藥的照片直接上傳到相應的植物識別軟件中,立刻就會呈現該植物的相關信息,根據軟件呈現的信息初步比對是否與現場青草藥一致,然后進行下一步分析。通過認真比對識圖軟件,一些常見的青草藥很容易識別出來,這是既簡便又快捷的識別方法。
微信已經發展為學生的必備軟件,可以通過相關的小程序和公眾號隨時學習植物學知識,使青草藥的識別利用常稱為態化學習,而不是依靠課堂的幾十分鐘;抖音、快手等小視頻將青草藥的識別利用演變為動態,而且有很多青草藥的野外生境,拍攝者從不同的角度展現青草藥的最真實情況,不得不說也是一種識別利用青草藥的有效方法。
1.6 互教互學
識別青草藥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劃定一定區域,該小組成員負責該區域的所有植物類別,從根、莖、葉、花、果等部位對青草藥進行鑒定。然后小組成員給其他區域的小組介紹本組的青草藥情況。通過此種方法,學生能快速認識身邊青草藥,團隊協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給學生一定壓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2.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情況分析
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論知識較弱,本身對理論知識就沒有多大激情;同時高職學生來源廣,有中職升上來的,有參加高考錄取的,同時也有部分社會考生,層次差異較大;有些學生具有技能方面的天賦,所以要根據學生情況,重點培育,多種方式結合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方面高職高專錄取分數比較低,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又缺乏積極主動性,在學校正常的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著學習困難,理解接受有限的客觀現實。另一方面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和學校培養脫軌,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必須對接前沿的技術操作和生產水平。對于職業學院,工匠精神的培養,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而文化底子薄是職業院校學生培育工匠精神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有通過加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教育力度,引導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潛心專研,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其次,很多學生從小就沒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表現就是,學習主動性差,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上缺乏進取心,毫無自我挑戰的精神,厭學、怕學,導致缺課情況較多,學習課堂紀律性差,走神、睡覺、玩手機等現象普遍存在,任憑授課教師怎么激勵,都是事不關己。
2.2 價值取向偏激
新一代大學生,思想發生巨大變化,更看重的是自我目標的實現和個人價值的體現, 可以說是“急功近利”的一代,任何事都是帶著目的去,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故在價值評判上嚴重傾斜,但也不否認社會取向,只是更重視個人取向,強調自我感受,個人主義強,集體主義淡薄。從而在個人和集體利益沖突時,絕大部分學生強調自我價值,弱化集體利益。
2.3 不會做、不想做、目光短小
絕大部分學生,在認識青草藥的過程中,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更有扮演人在心不在的演員。就算老師告訴他怎么做,都還是懶得動的學生大有人在。大部分學生只關注自己,全然沒有他人。雖然老師都會提前強調各種注意事項,但是學生一遇到喜歡的植物,連根拔起,導致后面的學生無法觀察識別。多數學生都活成了“一葉障目”,導致學生所到之處青草藥破壞嚴重,沒有考慮到還有其他班級學生也需要學習。
2.4 教師實踐技能有待提高
首先,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職業院校教師采用的教育教學方法中,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重點在考查學生的知識熟悉情況,以學校課堂教學和課本教學為主,技能實踐教學較少。其次,教師自我意識強,強調講解知識過程,以教材為主,大量講解輸出,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灌輸式”課堂,這是當下教師的共有特點,其主要觀點就是,不按教材講課就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再次,教師喜歡以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從而忽略學生主動參與性,在緊張的環境中被迫學習。在這方面教師應該多讓自己參與到具體實踐中,多學習,走出去提升自己實踐能力。職業教育倡導實踐教學已經多年,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未能在學生匯總全面開展。
3.對策
3.1加強勞動教育
職業教育要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思想指導教育教學,重塑思想,敢于創新。對于一些專業,在做人才培養方案時,首先將勞動教育考慮進來。要讓學生會勞動,懂勞動,喜歡勞動,通過勞動提升專業技能,讓學生體會會做與不做的區別,而不是做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學生。學生應該明白社會勞動分成不同等級,并沒有貴賤之分,只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所獲,都是光榮的。
如何識別利用青草藥是新時代對職業院校的要求,還要綜合育人,將課程思政寫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愛國主義、職業素質、工匠精神、與中藥材相關企業對接,打造職業品德、職業能力、職業精神“三位一體”職業特色育人模式。
3.2 學研育人
青草藥無處不在,要學好利用好它并不容易。學院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以任務的形式分派給班級學生,要求每個學生對應完成其中的某一部分,學生自主設計研究方法,老師輔助學生,這樣可以極大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之間也形成一個競爭環境,從不同角度對完成好的學生給予積分獎勵,提升學生對整個過程的獲得感。同時讓學生在班上分享自己的成果,鍛煉學生的能力。
3.3 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年來,表面上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出現了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的狀況,但能走上相關技術性崗位的人才極少;在一些基礎行業,技術工人非常欠缺,科學開發,具備現代文化素質和先進勞動技能的高質量人力資源又相對缺乏。如在中藥材質量鑒定,中藥材種植行業,幾乎招不到技能型人才,種植中藥材的都是群眾,缺乏專業基礎知識,濫用化學除草劑,導致藥材質量不達標,造成損失。通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引領相關專業的學生重視技能培養,多實踐,有利于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和技術素質,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重點傾向于新時代的職業人才,尤其是新農人的培養,改變現有的農業耕作模式,提升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左寶峰.學生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J].花卉,2020(4):288-289.
[2]蘇文琴,張鵬威,陳德梅.“互聯網+”在中藥鑒定教學中的應用[J]. 科教文匯( 下旬刊),2017(10):69-70.
[3]侯憲邦,畢京婷,張學媛,崔文杰.“互聯網+”背景下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9,6(93):59-60.
作者簡介:
杜家會(1984年-),女,彝族,貴州興仁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及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創新和利用。
崔玉發(1968年-),男,漢族,貴州興仁人,碩士研究生,正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實驗教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