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榮,仲彩萍,漆永紅,張維彪,王玉華
(1.甘肅省渭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渭源 748200;2.甘肅省農業科學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黨參(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為桔梗科多年生纏繞或直立草本植物。定西是著名的千年藥鄉,是全國藥材的重要主產區之一。定西市渭源縣2002年被中國農學會特產之鄉組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黨參之鄉”,所產黨參以“條直、體胖、色白、質好”而著稱,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定西市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探索黨參栽培化肥減量增效模式。
近年來,定西地區黨參黑膜栽培面積不斷擴大,2017年面積達1萬hm2,成為旱作區黨參栽培主要模式,所產黨參條長、條粗,產量高,收益高。但是,隨著藥農一味追求高產,不斷加大化肥施用量,經作者2015-2017年調查表明,667 m2施純N 10.6~21.3 kg、P2O58.5~25.1 kg、K2O 0~7.2 kg,造成盲目施肥。目前,對于甘肅黨參施肥研究方面,胡佳棟等[1]開展了中藥材專用肥露地栽培施肥研究,龔成文等[2]開展露地栽培8個氮磷鉀配方及施量研究,李瑩瑩等[3]研究了氮磷配施露地栽培施肥研究,對于黨參施肥缺乏氮磷鉀配施系統研究,黨參黑膜栽培施肥模型尚不清晰。為此,筆者試驗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4],在甘肅黨參主栽區通過2 a試驗研究,旨在找到黨參黑膜栽培施肥與產量以及施肥純收益的相關數學模型,為黨參黑膜栽培施肥提供科學依據,實現化肥減量增效。
試驗于2017-2018年在甘肅省渭源縣新寨鎮馮家莊村進行,海拔2 310 m,年降雨量460 mm,年平均氣溫4 ℃,≥10 ℃積溫1 800 ℃。試驗地土壤為山地黃綿土,耕作層基礎地力見表1。

表1 供試土壤(0~25 cm)養分狀況
1.2.1 試驗用化肥 氮肥用尿素(含N 46%),磷肥用過磷酸鈣(含P2O512%),鉀肥用硫酸鉀鎂(含K2O 24%)。
1.2.2 黨參品種 供試黨參品種為渭黨3號。
1.3.1 試驗設計 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試驗因子及編碼值見表2。

表2 試驗因子及編碼值 (kg·hm-2)
1.3.2 栽植、田間管理及收獲 試驗共設20個處理,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3.8 m2(8.5 m×2.8 m),共20處理,2次重復。栽植時先整地施肥,隨整地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30 000 kg·hm-2,按小區量施入全部化肥,每小區栽植8行,整個生育期內不再追施。2017-2018年3月中旬開始栽植,行距40 cm,株距4 cm。第1行開好溝擺好苗子后,采用滿益佳(1500 mL·hm-2、銳勝(3 000 mL·hm-2)進行均勻噴霧栽植溝和黨參苗,預防黨參根腐病。然后進行第2行開溝,并對第1行進行覆土,覆土后,在地的一頭挖深10 cm,長40 cm的淺溝,將幅寬35 cm黑色地膜一頭埋入,壓好,拉緊地膜,使苗頭正好在地膜外1~2 cm外為宜,邊拉地膜邊將地膜兩側邊緣處壓土,并每隔4~5 m壓土腰帶,防止風吹揭膜。然后栽植第3行,以此類推。同年秋季11月上旬收獲。收獲時每小區兩邊各去掉1行,以實收面積計產,晾曬干后稱重并進行分級考種。
結果數據用軟件DPS進行處理。
由表3資料得參試因子與產量(Y1)和施肥純收益(Y2)的回歸數學方程:

表3 試驗處理方案及產量和施肥純收益

(1)

(2)
方程(1)經失擬性檢驗,擬和良好(F1=4.63,F0.05(5,5)=5.05,即F1
方程(2)經失擬性檢驗,擬和亦良好(F1=4.63,F0.05(5,5)=5.05,即F1
說明參試因子對目標函數有極顯著影響,該方程可用于決策黨參主效因子的栽培水平。該模型在設計時已經過了無量綱線性編碼轉換,偏回歸系數已經標準化。因此,從回歸系數絕對值的大小可直接判斷出各因子的貢獻大小,其符號指出了正負作用效應。可見,主效應位次為x1>x3>x2,即氮效應>鉀效應>磷效應。交互效應中x1x3>x1x2>x2x3,即氮鉀互作效應>氮磷互作效應>磷鉀互作效應,但是氮磷之間存在著負的互作效應,其余都為正互作效應。
2.2.1 N、P、K配施 對方程(1)求x1、x2、x3的一階偏導數,并令其為0得方程組:
222.08908-469.11716x1-29.10000x2-39.63750x3=0
134.45452-29.10000x1-322.05664x2+2.02500x3=0
173.57762+39.63750x1+2.02500x2-259.84892x3=0
求解知,當編碼值x1=0.5134、x2=0.3758、x3=0.7492時,方程實現最大產量3 690.23 kg·hm-2。此時施肥量為N 234.94 kg·hm-2、P2O5110.08 kg·hm-2、K2O 65.04 kg·hm-2。
求解施肥純收益最佳施肥量知,當編碼值x1=0.4806、x2=0.3381、x3=0.7010時,達最大施肥純收益108 154.94 元·hm-2(現市場價N 4.08元·kg-1、P2O57.29元·kg-1、K2O 12.5元·kg-1;黨參統貨30元·kg-1)。
可見,N、P、K配施時黨參最大產量施肥量與最大施肥純收益施肥量非常接近。

(3)
并計算出N、P配施的交互效應值見表4。

表4 N、P肥對黨參產量的交互效應 (kg·hm-2)
由表4可看出,不施K肥的情況下,當N施量為-1.682,即不施N肥時,產量先隨P2O5施量的增大而增加,當P2O5施量越過1水平后減小。當N施量在-1≤x1≤1.682區間時,產量也先隨P2O5施量的增大而增加,當P2O5施量越過0水平后則減小;當P2O5施量在-1.682≤x2≤1.682區間時,產量也先隨N施量的增大增加,當N施量越過0水平后則減小。
N肥(或P肥)的增產效果因P肥(或N肥)的施量水平不同而不同。在筆者試驗設計范圍內,當P2O5取-1.682、-1、0、1、1.682水平時,平均每公斤N增產分別為1.91 kg、1.72 kg、1.45 kg、1.18 kg、0.99 kg,可見隨P2O5施量增加,平均每公斤N肥的增產效應逐漸減小;當N取-1.682、-1、0、1、1.682水平時,平均每公斤P2O5分別增產
3.36 kg、2.99 kg、2.45 kg、1.91 kg、1.53 kg,可見隨N施量增加,平均每公斤P2O5肥增產效應也逐漸減小。可見N、P配施時,若 P2O5(或N)施量較小,則單位N肥(或P2O5)增產效應較大,反之,則單位N肥(或P2O5)增產效應較小。在不施任何化肥(x1、x2、x3均取-1.682)時,產量最低,僅1200.07 kg·hm-2。
當編碼值x1=0.3076、x2=0.3826時,方程(3)則實現N、P配施的最大產量2 932.16 kg·hm-2。
2.2.3 N、K配施 將x2=-1.682(不施P)代入產量方程(1)得:

(4)
并計算出N、K配施的交互效應值見表5。

表5 N、K肥對黨參產量的交互效應 (kg·hm-2)
由表5可見,不施P肥時,當N施量為-1.682,即不施N肥時,產量先隨K2O施量的增大而增加,當K2O施量越過0水平后減小。當N施量在-1≤x1≤1.682區間時,產量也先隨K2O施量的增大而增加,當K2O施量越過1水平后則減小;當K2O施量在-1.682≤x3≤-1區間時,產量先隨N施量的增大而增加,當N施量越過0水平后則減小。當K2O施量在0≤x3≤1.682區間時,產量也先隨N施量的增大而增加,當N施量越過1水平后則減小。
當編碼值x1=0.5292、x3=0.5742時,方程(4)則達N、K配施的最大產量3 005.87 kg·hm-2。
2.2.4、P、K配施 將x1=-1.682(不施N)代入產量方程(1)得:
(5)
并計算出P、K配施的交互效應值見表6。

表6 P、K肥對黨參產量的交互效應 (kg·hm-2)
從表6看出,不施N肥,當P2O5施量在-1.682≤x2≤-1.682區間時,產量先隨K2O施量的增大而增加,K2O施量越過0水平時則下降;當K2O施量在-1.682≤x2≤-1.682區間時,產量先隨P2O5施量的增大而增加,P2O5施量越過1水平時則下降。
當編碼值X2=0.5721、X3=0.4159時,方程(5)則達P、K配施的最大產量2 580.55 kg·hm-2。
2.2.5 N、P、K單施 對方程(1)中三因子分別取-1.682(不施),使方程降維得單因子產量方程:
(6)
(7)
(8)
可解出當編碼值x1=0.4356、x2=0.5589、x3=0.3983時,方程(6)、(7)、(8)則分別達N、P、K單施的最大產量2 543.88 kg·hm-2、2 008.69 kg·hm-2、1 762.34 kg·hm-2(圖1)。依方程(6)、(7)、(8)再算出N、P、K單施的效應值見表7。

圖1 N、P、K單施效應曲線

表7 N、P、K單施對黨參產量的效應 (kg·hm-2)
x10.308~0.749,x20.222~0.749,x30.422~0.899,即N 213~260 kg·hm-2,P2O5102~130 kg·hm-2,K2O 56~69 kg·hm-2。
定西地區十年九旱,2017年出現初夏旱為欠水年,2018年降雨量偏多。筆者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通過2 a試驗研究黨參黑膜栽培施肥模型表明,合理N、P、K配施可提高黨參產量和收益,黨參單根重、根粗、根長、等級都有明顯提升。李瑩瑩等[3]、尹榮秀等[5]、彭銳等[6]在黨參施肥研究中也得出一致結論。
張延紅等[7]研究表明氮元素是黨參生長發育最重要的元素,缺乏氮元素會造成黨參根系短小,植株生長緩慢。胡佳棟等[1]研究表明適量氮肥有利于黨參根直徑和根生物量的提高。研究表明,黑膜黨參大田肥料主效應中N肥效應最明顯,平均單根重、平均單根長、平均單根粗、等級都是N肥的影響最為明顯。互作效應中,NK、PK之間均存在著正的互作效應,但NP之間存在著負的互作效應。即當N施量在-1.682≤x2≤1.682區間時,隨N施量增加,平均每kg P2O5肥增產效應逐漸減小;當P2O5施量在-1.682≤x2≤1.682區間時,隨P2O5施量增加,平均每kg N肥增產效應逐漸減小。這與李瑩瑩等[3]在氮磷配施對黨參產量研究中所得結論一致。說明,合理的氮磷施量有利于提高黨參產量,黨參黑膜栽培中,藥農一味地增施化肥不但不增產,還會降低產量。
研究表明,K在地膜黨參栽培中有極顯著增產作用,主效應位次為N>K>P,交互效應中x1x3>x1x2>x2x3,這與藥農長期習慣施肥有關。作者調查表明,60%以上藥農施肥以氮磷肥為主,不施鉀肥,導致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而速效鉀含量降低。據土壤普查資料顯示,渭源縣新寨鎮1986年平均土壤有效磷含量5.6 mg·kg-1、速效鉀含量232.0 mg·kg-1,2017年平均土壤有效磷含量16.5 mg·kg-1、速效鉀含量147.1 mg·kg-1。從豐缺程度來看,有效磷由1986年較缺水平提升到了低接近中水平,速效鉀由1986年高水平下降到低水平。
研究中,優選出最佳施肥量N 213~260 kg·hm-2,P2O5102~130 kg·hm-2,K2O 56~69 kg·hm-2。N∶P2O5∶K2O質量比為1∶0.5∶0.3,這與龔成文等[2]研究結論相一致。說明該施量有效保證了黑膜栽培黨參對N、P、K的需求,進一步說明,藥農在黨參黑膜栽培中不必增加化肥施量,以免造成化肥面源污染。
總之,研究只是在甘肅黨參主產區渭源縣進行了大田試驗,研究結果具有一定區域局限性,而且只是進行了產量和收益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對藥效成分含量等進行檢測,進一步驗證配方在品質方面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