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方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

2021-04-15 01:34:43
云南社會科學 2021年1期
關鍵詞:人類價值環境

陳 楊

當代西方環境哲學興起于20 世紀后半葉,那是工業文明的黃金時代。人類于1969 年首次登月成功,這一事件成為科學技術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征。一年后首個“地球日”活動席卷美國各地。這兩件事幾乎同時出現,并非單純的偶然。如果說登月是工業文明的偉大成就,那么環境污染似乎就是工業文明難以避免的副產品。當代西方環境哲學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現的,其最初的議題來自環境保護運動中的各種吁求和爭論。環境哲學在根本上是實踐的,它試圖改變人類當前不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試圖對人類的行為產生規范性的影響。然而,在現實中,環境哲學對環境保護實踐的影響仍然不盡人意。進入21 世紀,西方環境哲學發生著一場“政策轉向”,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開始積極地投身于環境政策的討論和決策過程。這一轉向是環境實用主義的延續和發展,因此要理解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必須首先理解環境實用主義的主要理論觀點。本文將首先討論環境哲學自產生之初就帶有的實踐指向,以及這種實踐指向在環境哲學發展中被相對忽視的過程。其次闡明環境實用主義的基本思想及其所面臨的質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發生“政策轉向”的過程以及該轉向可能面臨的挑戰和可能做出的應對。

一、環境哲學的實踐指向

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隨著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的日益嚴峻,環境相關議題逐漸開始吸引人們的關注。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1962 年出版《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呼吁人們關注農藥濫用的問題。該書后來成為席卷全球的環境保護運動的導火索。歷史學家林恩·懷特(Lynn White)1967 年在著名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論文《當代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引起關于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背后深層次的思想根源的討論。一年后,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又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公地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引發人們對造成當代環境問題的社會制度性根源的探索。

然而,環境問題真正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并進而獲得哲學家的關注,卻要等到1970 年4 月22日在美國多地開展的聲勢浩大的“地球日”運動之后。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力量參與到環境保護運動之中,隨之而來的是逐漸增強的針對環境保護運動的質疑和反對。哲學家則為環境保護運動產生的各種爭論做出辯護或批判。其中,面對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例如,為什么要保護環境?保護誰的環境?誰應該為環境問題負責?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西方社會流行的殖民主義、男權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等思想是環境問題的思想根源嗎?普通的青年學生、社會活動人士、經濟學家、公共管理專家、政策制定者等沒有足夠的思想資源對此進行研究和回答。哲學家的參與開始變得不可或缺。

1971 年2 月,哲學家威廉·布萊克斯通(William T.Blackstone)在佐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組織了第一次環境哲學會議。這次會議標志著當代哲學家在學術研究上對環境問題關注的開端。會議論文集在1974 年以《哲學與環境危機》(Philosophy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為名出版。這次會議的論文主要在傳統的人際倫理學框架內討論人類應該如何對待自然和環境。1972 年,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法律哲學教授克里斯托弗·斯通(Christopher Stone)發表《樹木應該擁有法律地位嗎?》(Should Trees Have Standing?)一文,兩年后該文被擴展為同名著作出版。斯通關注到在1970年美國聯邦第九巡回法院裁定塞拉俱樂部對迪士尼公司的訴訟中,法院認為塞拉俱樂部沒有資格代表河谷提出訴訟,因為河谷沒有法律地位。而斯通試圖論證樹木、森林、河流、海洋和環境中的其他自然存在物都應該具有法律地位。在后來的上訴過程中,法官接受了斯通的觀點,擴展了法律權利代表資格的范圍。①[美]納什:《大自然的權利:環境倫理學史》,楊通進譯,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年,第154—155 頁。雖然該訴訟最終以塞拉俱樂部的敗訴告終,但是斯通對自然存在物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的反思,表明環境哲學家能夠直接地參與環境保護實踐并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以看到,環境哲學是在環境保護運動中誕生的,并且在產生之初就具有明顯的實踐指向,其初心和最終目標是影響具體的環境法律、政策的制定和環境保護實踐。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開始討論環境問題的時候,一方面由于哲學家常常帶有的進行抽象研究和思辨的學術旨趣,另一方面由于環境問題背后確實涉及深刻的思想背景,環境哲學的研究進路很快地顯示出理論化和抽象化的偏向。

1973 年,在第15 屆“世界哲學大會”上,澳大利亞哲學家理查德·羅特利(Richard Routley)發表題為《需要一種新的、生態的倫理學嗎?》(Is There a Need for a New,an Ecological Ethic?)的論文,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人類沙文主義”(human chauvinism)。他認為傳統人際倫理學總是通過建構某種標準,將道德考慮對象的范圍限定在某些人類群體(雖然這種標準在近代擴展到全體人類,甚至包括未來世代的人類),而這種限定是缺乏依據的、武斷的和自私的。因此他提出,環境倫理學必須在元倫理學層次上“重新檢視和分析自然權利、權利的根基、義務和權利許可之間的關系”“重新評估傳統分析中的價值、權利等概念,特別是評估作為這些概念基礎的(人類)沙文主義的預設”②Routley,R.“Is There a Need for a New,an Environmental Ethic?”Proceedings of the XV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Vol.1:205-10.1973.p.209.。1975年,羅爾斯頓(Holmes Rolston III)發表論文《存在一種生態的倫理學嗎?》(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提出非人類生命以及作為生命集合的物種具有內在價值。③Rolston,H.“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Ethics,Vol 85,No.2(1975),pp.93-109.該文后來被認為是早期環境哲學中最重要的經典論文之一,因為它發表在具有很高聲譽和影響力的哲學期刊《倫理學》(Ethics)上,使得更廣范圍的哲學家認識到環境哲學及其核心問題。④Kawall,J.“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in Gardiner,Stephen M.&Thompson,Allen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pp.13-26.同時,這兩篇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早期環境哲學關注的焦點,那就是對人際倫理學中有關概念和思想根源的批判性反思。

環境哲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不僅吸引關注環境相關議題的學者,也吸引了一批對抽象概念和理論建構感興趣的哲學家。而后者對環境問題并不十分感興趣,或者他們的興趣并沒有超出普通人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這些哲學家的參與,大大推進了環境哲學的理論研究,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使得相關研究更加抽象、深奧、晦澀。在一些人看來,環境哲學變成“為哲學家做的哲學”,已經難以引起普通民眾的興趣。

當然,需要澄清的是,環境哲學實踐指向的逐漸模糊,并不是指所有環境哲學家都不關心實踐問題。其實很多被認為偏向理論討論的環境哲學家,仍然非常關心環境哲學在實踐上的應用。羅爾斯頓在其名著《環境倫理學》(Environmental Ethics)中就專辟兩章討論環境政策問題。克里考特(J.Baird Callicott)也參加過多次環境政策咨詢。①Callicott,J.B.,“The Pragmatic Power and Promise of Theoretical Environmental Ethics:Forging a New Discourse,”Environmental Values 2002.11 (1).pp.3-25.

但是,不可否認,從20 世紀70 年代后期開始到21 世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當許多西方環境哲學家將他們的研究向著抽象和思辨的深度不斷推進之時,環境哲學與普通民眾和具體環境保護實踐的距離也在逐漸擴大。

二、對理論爭論的懸擱:環境實用主義

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在環境哲學中出現一種聲音:懸擱關于義務、價值、責任等道德哲學概念的理論爭論,哲學家應該更多地、更直接地參與到環境保護實踐之中。這就是環境實用主義。其主要思想體現在三個方面:擁護價值或道德的多元主義、拒絕過于抽象的理論爭論以及倡導直面環境問題。②杜紅:《逃離內在價值的枷鎖——解讀環境實用主義》,《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 年第5 期。這三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早期環境倫理學最重要的理論爭論是自然存在者是否具有內在價值(或固有價值)。這一爭論背后的理論動機在于考察自然存在者是否擁有獨立的、直接的道德地位。具有內在價值被認為是擁有這種道德地位的前提或原因。而是否承認自然存在者擁有這種道德地位又被認為是區分某種理論是非人類中心主義還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根本判斷標準。由于這一系列理論爭論,環境哲學家組成了許多相互對立的派別。雖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爭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且必不可少的。但是,環境哲學具有根本的實踐性指向,而內部相互矛盾和沖突的理論很難在實踐中產生影響力。環境實用主義試圖懸擱這一系列的理論爭論,尤其是懸擱關于自然存在者的價值爭論。這種懸擱有利于緩和環境哲學家之間的矛盾,團結更多的力量以直面現實的環境問題。而這種懸擱也可以在實用主義者持有的價值多元論之中找到理論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實用主義之所以認為能夠懸擱理論爭論,不僅是因為這種爭論在實踐上是有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這種爭論是不必要的。環境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布萊恩·諾頓(Bryan G.Norton)提出“趨同論”(convergence hypothesis)。這一觀點常常被認為是環境實用主義的理論基礎。簡單地說,這一觀點是指無論自然(整體或個體的自然事物)是否具有內在價值(和直接的道德地位),在環境保護實踐中都不會產生差別。

諾頓的論證思路大致是:首先,延續實用主義對價值一元論(monism)的批評,倡導整合的價值多元主義(integrated pluralism)。世界是復雜的,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還原為某種單一的物質或結構。在道德上也是如此,諾頓認為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價值還原為一種價值,應該接受這個世界上存在多種價值。其次,只有持道德一元論時,人類和自然的利益沖突才會顯得不可避免。在價值多元主義的世界中,應該“嘗試對人類和非人類利益的整合(integration),而不是將獨立于人類的價值(human-independent values)與人類價值對立起來”。表面上服務于人類利益的政策,如果這一政策是明智的,那么最終也將服務于自然的利益。可以看到,趨同論的根本依據在于人類的利益與自然的利益之間的一致性。再次,對不同利益的整合,要求一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情景思維(contextual thinking)。環境問題是復雜的,不存在一種普遍的、通用的解決方案。最后,生態世界觀是趨同論的客觀基礎。生態學揭示的世界,是相互緊密聯系的、整體的世界。人類的利益,也與身處其中的環境的利益密不可分,因此人類和自然分別擁有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Norton,B.Toward Unity among Environmentalist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p.237-243.

當然,諾頓的論證并非無可置疑。不論人們持有價值一元論還是多元論,現實中非人類自然存在者的利益與人類的利益之間的沖突是真實存在的,這種沖突不是哲學家假設的,而是事實。這種沖突并不會隨著人們持有價值多元論而消失。當兩者不發生沖突時,保護環境和非人類生命幾乎不會引起任何爭議。但現實中兩者之間確實發生著沖突,環境哲學的意義就在于為某種解決沖突的方式提供理由。如果環境實用主義僅僅是指:當環境保護既不影響人類的利益,同時又能提升自然的利益時,人類就應該保護環境;或者,當如此行為既能提升人類的利益,也能提升自然的利益時,人類就應該保護環境。那么,環境實用主義實際上就是一種平淡無奇的理論,既不會在環境哲學家中,也不會在普通民眾中引起太大爭議。但同時它也就喪失了對現實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因為環境政策制定和環境保護實踐需要直面的恰恰就是利益沖突。

面對以上質疑,諾頓可能的回應是:在現代的生態世界觀框架下,表面上發生沖突的人類利益和自然存在者的利益,如果從更長時間尺度和更廣范圍上看,是趨同的。于是,不論根據人類的利益(自然存在者對人類的工具價值)還是根據自然事物的利益制定的環境政策在實踐中的效果也會趨同。但是這種“實踐效果趨同”的結論也被認為是可疑的。很多環境哲學家對此做出過反駁。大致可以概括為如下四點:

第一,自然生態系統中并非所有生命個體和物種都對人類有工具價值或潛在的工具價值。第二,即使某些生命個體或物種對人類有工具價值,這種價值也是微小的或可替代的。第三,工具價值的利用往往是破壞性的。歷史上有太多的例子表明,許多物種的厄運,恰恰是在其被證明對人類具有工具價值的那一天開始的。①Callicott,J.B.“The Pragmatic Power and Promise of Theoretical Environmental Ethics:Forging a New Discourse”pp.3-25.第四,在實踐中存在舉證責任的差別。福克斯(Fox)指出:如果非人類自然事物只具有工具價值,那么保護它們的舉證責任在于環境保護者,他們必須證明保護自然事物對人類(或對當地人)的工具價值要高于開墾農田、修建水壩、建造商業中心等。但是,如果承認自然事物的內在價值,那么舉證的責任就在環境破壞者,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提供足夠的理由,必須論證他們的行為能夠創造出何種價值,以至于可以彌補對那些自然事物內在價值的侵犯。這種舉證差別將在環境法和環境政策制定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②Fox,W.“What does the Recognition of Intrinsic Value Entail?”Trumpeter. 1993.10.p.101.

這些反駁揭示出關于自然的價值觀念的不同立場,可能會在環境實踐上造成的不同結果。但是這些反駁擊中了諾頓論證的要害嗎?恐怕沒有。以上反駁揭示出人類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存在差別,但是這里人類的利益是在現實的日常語境中理解的人類利益。而當諾頓在論證兩種利益趨同時,他實際上已經根據生態學知識重構了人類的利益:接受趨同論的環保主義者相信“為人類物種整體和長遠利益服務的政策,也將為自然的利益服務,反之亦然”,因為根據生態學的核心觀點,既然自然中的所有事物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那么“如果有人破壞了人類和其他物種共享的更大的環境,最終將對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產生負面影響。”③Norton,B.Toward Unity among Environmentalists.p.240.在生態學世界觀下,人類利益和自然利益確實是趨同的,這一點本身是很多環境哲學家都不愿意否定的(也不應該否定)。而如果這兩種利益是趨同的,那么不同的價值觀點在實踐上確實可能趨同。

三、參與公共政策制定:作為公共哲學的環境哲學

21 世紀初開始出現的“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是環境實用主義的延續和發展。發生這一轉向的動機,在于環境哲學家對環境哲學的現實影響力的愈發不滿。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理論探索,環境哲學擁有了自己的學會、期刊和定期會議,建立起一個蒸蒸日上的學術共同體。環境哲學的學術研究似乎在有力地推進著。然而,環境哲學似乎越來越“學院化”,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似乎沒有什么現實影響力。在此背景下,有一些哲學家呼吁環境哲學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環境政策的制定之中。畢竟良好的國內和國際環境政策能夠極大地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美國環境哲學家安德魯·萊特(AndrewLight)①萊特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哲學、公共政策和大氣科學”講席教授,是當代環境實用主義和環境公共哲學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在氣候變化議題上頗具影響力,并于2013 至2016 年期間曾經擔任美國國務卿辦公室氣候變化顧問并作為美國高級別成員參與聯合國氣候談判。在2002 年發表論文《當代環境哲學:從元倫理學到公共哲學》(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From Metaethics to Public Philosophy)。他首先表達出對當代環境倫理學研究的失望:“環境倫理學大概沒能實現它曾經許諾的,在哲學上為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②Light A.“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Metaethics to Public Philosophy,”Metaphilosophy 2002.pp.426-449.他繼承了環境實用主義對過于抽象的理論爭論的批評,認為造成當代環境哲學在環境保護實踐中缺乏影響力的主要原因是哲學家沉溺于抽象的概念討論,以至于忽略如何激發人們去支持和踐行更加長遠和有益的環境觀念。環境倫理學應該向公共哲學(public philosophy)轉變,這里的公共哲學在萊特看來,主要是指奠基于普通民眾日常的經驗并借助日常的道德直覺而構建起來的道德哲學。這意味著環境哲學家應該拋棄抽象的、瑣碎的概念討論,而考慮如何能夠真正地激發普通民眾進行環境保護的實踐。環境哲學家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環境政策的制定,萊特認為哲學家除了提供一套普通民眾難以理解和感興趣的價值理論之外,至少還要能夠通過以下方式在環境政策領域發揮作用:用最有效的、在道德上最能夠激發人們行動的方式去清楚地闡明環境政策背后的道德理由。而這種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是訴諸普通民眾一般持有的人類中心主義的道德直覺。③Light A.“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Metaethics to Public Philosophy,”33 (4).pp.426-449.不過,需要澄清的是,萊特并不認為應該完全擱置從非人類中心主義立場出發討論環境倫理學。他只是贊同諾頓的“趨同論”,并且認為在現實實踐中,人類中心主義能夠更容易說服普通民眾。通過這種方式,哲學家能夠推動環境政策的制定和落實。

2006年,羅伯特·弗羅德曼(Robert Frodeman)④弗羅德曼曾擔任北得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哲學與宗教學系主任,而該系是美國環境哲學研究重鎮。弗羅德曼對環境哲學政策轉向的強調,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美國環境哲學研究重心的轉移。在環境哲學領域內歷史最悠久并最具聲譽的期刊《環境倫理學》(Environmental Ethics)上發表論文《環境倫理學中的政策轉向》(The Policy Turn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弗羅德曼同樣對環境哲學在現實環境保護實踐中所起到的作用表示憂慮:“在社會上應對環境問題的標準途徑是尋求科學(或經濟學,或自由主義的民粹主義)。倫理學和哲學的思考,即使被提出,也極少被決策者全面考慮。”⑤Frodeman R.“The Policy Turn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Environmental Ethics 2006,28 (1).pp.3-20.因此,他也同樣提出環境哲學應該發生一種“政策轉向”:環境哲學研究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其他哲學家的,而應該與公共機構、政策制定者和一般公眾合作,進行跨學科的研究。他甚至認為“環境哲學不應該從哲學出發,至少不應該僅僅從哲學出發”⑥Frodeman R.“The Policy Turn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pp.3-20.。

同樣是在2006 年,環境哲學領域中另一本重要的期刊《環境哲學》(Environmental Philosophy)決定此后將專門提供一小部分版面刊登關于環境政策的哲學研究論文,并特別邀請三位學者撰寫論文《在環境哲學中引入政策轉向》(Introducing a Policy Turn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這篇文章同樣批評了“為哲學家做哲學”的態度,所謂的“純粹哲學”(pure philosophy)是哲學的失敗,這一點對環境哲學來說尤其如此。他們認為:“理論洞見必須在實踐中展現自身。哲學是由理論和實踐的內在和辯證的聯系構成的。”⑦Briggle A,Frodeman R,Holbrook J.“Introducing a Policy Turn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2006,3(1),pp.70-77.他們提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環境哲學和環境政策(或者從更大范圍來說,人文與政策)之間的關系:第一,哲學能夠清晰地表達并評估環境相關爭論背后的價值驅動;第二,由于哲學能夠提供這種貢獻,哲學應該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并為更多學生開設環境哲學課程;第三,哲學的參與為環境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背景,并有可能提出更加多樣的、開放的和長遠的選項,而不像科學或經濟學提供直接的但有可能比較短視的選項。①Briggle A,Frodeman R,Holbrook J.“Introducing a Policy Turn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p.70-77.可以看到,以上三種關系實際上只揭示出環境哲學對環境政策制定可能的兩方面貢獻:一方面是更好地或更深刻地表達出環境相關爭論方根本的訴求,另一方面為環境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多元的視角。但是,在后一個方面,其實哲學家并不能提供什么特殊的幫助。在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如果能夠吸納更廣范圍的公眾參與,就能夠獲得更多元的視角和選項。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西方環境哲學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就是與環境保護實踐相關的研究在逐漸增多,尤其是關于氣候變化政策和環境正義問題的研究。環境哲學家也更加積極地投身于環境公共政策制定相關的咨詢和討論中,西方環境哲學正在向公共哲學發展。但是,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并非一帆風順的,也沒有達到預想的豐厚成果。這樣一種轉向仍然面臨著困難。

四、政策轉向的困境與出路

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里,確實有不少哲學家參與到環境政策制定中,特別是在聯合國框架內關于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等問題的討論,時常能夠看到哲學家的身影。但是,參與政策制定未必能夠產生影響力,特別是未必能夠產生持久的影響力。萊特曾經在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氣候變化政策制定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他對現實環境政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大多數環境哲學家。但是隨著特朗普的上臺,奧巴馬政府制定的大部分氣候變化政策都被推翻。可以看到,雖然某些具體的環境政策能夠在環境保護事業中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但是,影響更深遠的是制度性、系統性的因素。

西方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實際上延續了環境實用主義的許多觀點。當環境問題尚未獲得全社會范圍的廣泛關注之時,環境實用主義通過懸擱理論爭論,能夠達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效果。但是,如今環境保護運動已經成為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霧霾、沙塵暴、荒漠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談的話題來源。包括臭氧空洞、廢棄物轉移、海洋污染、氣候變化在內的許多議題也已經上升到國際政治的高度。在環境保護的事業中已經出現很多股力量。不同的參與者有著不同的訴求,許多訴求所希望達成的實踐目標是相互矛盾的。其中,某些矛盾可以通過訴諸更長遠和更廣范圍的利益來化解,但是某些矛盾直指具有根本性意義的價值問題和意義問題,這類矛盾源于在人類應該追求何種生活、何種未來的終極性問題上的分歧。也就是說,這里的分歧恰恰是關于人類應該追求何種長遠利益和何種范圍的利益的分歧。不論是環境實用主義還是專注于環境政策的環境哲學都無法解決或回應這些根本性問題。實際上,這種困境表明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所展現出的哲學是羸弱的、干癟的。如果哲學家在應對環境危機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僅僅限于厘清各方的論證線索、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呈現環境保護的原因和背后的邏輯,那么哲學家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不是得到加強,而是被大大削弱。哲學家最終將淪為語法老師和修辭學家。其實,哲學家也常常無法勝任說服普通公眾的工作。現實中,能夠強烈地打動大眾、激發大眾采取行動的,往往不是曉之以理,而是動之以情。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一幅圖片、一段視頻、一篇散文或許更能夠對大眾行為方式的轉變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

如果哲學家們對“人類成員與非人類生命具有何種價值或道德地位”“何為生命個體的良好狀態”“人類成員或非人類生命個體是否具有或具有何種基本權利和利益”“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整體(例如物種、生態系統)處于何種倫理關系”“人類應當以何種方式對待動物、植物、生態系統或其他非人類生命”等問題無法給出清晰有力的回答,那么哲學家們在何種意義上能夠超出科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環保運動人士的建議而為現實實踐提供某種獨特的觀點或論證?如果哲學家在環境政策制定中只能提供一些眾所周知的(并且通常是混亂和自相矛盾的)觀點,那么哲學家參與其中的意義又在哪里?

當代環境哲學的奠基者們曾經期待環境哲學能夠引領現代人在最根本的意識觀念上發起一場變革。然而,環境哲學不僅沒有引領這場變革,甚至滯后于環境保護運動的展開。可以說,在過去50年的時間里,環境哲學的發展有些令人失望。環境哲學在根本的意義上與人類應該如何行為有關。在當代西方環境哲學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哲學家。環境哲學的政策轉向揭示出:當他們將理論建構的努力集中在為自然存在者尋找某種內在價值,以使得自然存在者能夠擁有獨立于人類的道德地位的時候,他們遺忘了這種道德地位必須具有現實的實踐性,必須能夠對作為道德行動者的人類的行為產生影響。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在環境哲學中有特殊的意義。因為環境哲學正是試圖通過理論的探索而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判斷一種環境哲學是否恰當的根本依據在于它是否能夠為環境保護實踐提供幫助。克里考特在其最初于1986 年發表的論文中曾經指出:“我們人類對其他物種具有‘道德義務’、其他物種擁有‘生存的權利’或者我們沒有‘滅絕它們的權利’,如果缺乏經過縝密考慮的理由,這些就僅僅只是斷言。”①Callicott,J B.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89.p.131.現在或許還應該加上一條:如果它們缺乏現實的影響力,那么這些也仍然僅僅只是斷言。

另一方面,“政策轉向”自身面臨的困境則揭示出環境哲學真正的實踐性力量并非來自表面上的參與其中,而是來自統一的、自洽的理論范式。這正是環境哲學發展壯大的根本出路。一種真正實現政策轉向的環境哲學,一種能夠在環境保護實踐中具有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影響力的環境哲學,必須建立在強而有力的環境哲學范式之上。

在這種范式出現并被廣泛接受之前,哲學家需要敢于直面環境哲學中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其中的關鍵之一是非人類自然存在者是否具有直接的道德地位。但是在相關討論中無須過分糾結于語詞、語義和立場上的爭論,而應該抓住其中的實質性分歧。這種道德地位(moral standing)究竟被稱為道德考慮(moral considerability)還是道德身份(moral status),究竟依附于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固有價值(inherent value)還是終極價值(final value),究竟來自一種非人類中心主義、弱人類中心主義還是明智的人類中心主義,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更沒有必要根據這些術語將學術共同體劃分為不同的派別。在進行理論探索的時候,不應該忽視環境哲學根本的實踐指向,而過分沉浸于純粹的理論思辨中。

猜你喜歡
人類價值環境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環境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21p大胆|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99re精彩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 91福利免费|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91啪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熟女视频91|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新AV天堂|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日韩激情成人|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在线欧美国产|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第一视频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www.youjizz.com久久|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99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网站|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