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劉艷紅
主持人話語:2020 年是刑事司法領域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治完善的關鍵之年:一方面在未成年人專門法律領域,《未成年人保護法》經過大幅擴充修訂正式通過,強調在司法領域貫徹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則,完善賦權以加強福利保護;同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經過較大修訂通過,進一步貫徹前置預防理念,創新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分類預防措施力求形成實效體系。另一方面與未成年人專法修改相適應,《刑法修正案(十一)》在涉未成年人犯罪及其矯正方面進行較大修改,有條件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將收容教養措施正式變更為專門矯治教育。
上述大規模法律完善不僅是法網密織意義上的局部制度修補,背后更體現了刑事司法領域未成年人保護專門理念的進一步厘清與更新。長期以來,受限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附屬性背景、社會重刑主義傳統意識與刑事追責的需求,刑事司法領域的未成年人處遇保護理念陷入處刑追責與去刑保護的狹隘兩極化刑事政策爭論之中,刑罰輕重似乎成了主要的判斷刑事領域未成年人保護程度的指標。雖然司法實踐中探索了前置處遇、社會化支持、階梯式量刑等多維度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但受限于統攝性法律保護理念非此即彼的兩極化局限,刑事司法領域的未成年人法治保護一直進展緩慢。2020 年相關立法正是針對這一基礎理念的難題,進一步科學區分未成年人犯罪與未成年人受害的相異情境來確定不同的保護原則、分級分類樹立各自明確的多維保護理念,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設置。
本期的兩篇論文正是在此意義上,著眼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護的不同領域分別對相關立法理念的多維創新及其制度完善進行的深入論述。
《新法視角下罪錯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理念的確立與展開》一文著眼于《未成年人保護法》新理念在罪錯未成年人司法處遇保護領域的確立與展開問題,宏觀上明確了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應衡平福利保護與責任承擔的關系,落實基于《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正形成的分級處遇、前置賦權與專業社會保護的多維理念新要求。
《從收容教養到專門矯治教育:觸法未成年人處遇機制的檢視與形塑》一文則密切關注到《刑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步銜接修正的觸法未成年人處遇制度中以專門矯治教育制度取代收容教養措施的重大新發展,分析了這一修改背后體現的對觸法未成年人保護、矯治、處分兼顧的多維理念新變化,并基于此對專門矯治教育制度發展提出基于多重修復目標的完善建議。
本期的兩篇文章,雖然視角與立場各有側重,但都能夠跳出刑罰輕重兩極化的狹隘立場,從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科學規律出發,深入分析當前立法新進展所體現出的刑事司法領域對未成年人優先賦權、前置教育、兜底修復的多維專門保護理念,進而也就能提出兼具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制度創新觀點,為未來相關立法與司法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主持人簡介:劉艷紅,女,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委法律顧問專家庫專家、江蘇省法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