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傳坤 | Rao Chuankun
劉雨婷 | Liu Yuting
高 雪 | Gao Xue
改革開放以來,專業市場從無到有,從小規模集市交易到大型專業市場的出現,從少數城鎮到全國各地開花,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帶動了全國各地專業市場型城鎮的發展,如被稱為我國專業市場發源地的溫州橋頭鎮,以中國輕紡城聞名的紹興柯橋,以中國小商品市場聞名的義烏市等。
然而,我國經濟在經過近四十年的快速增長之后已邁入了新常態發展時期,眾多城鎮的發展動力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或強度減弱,或類型改變,并進而影響城鎮產業結構、空間結構和社會變遷[1]。尤其是傳統的專業市場型城鎮,由于電子商務的興起,其所受沖擊更大,多種經濟形勢并存的環境下城鎮空間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多挑戰。
目前,國內外針對專業市場型城鎮空間發展的研究較少,主要是研究專業市場型城鎮的發展[2]、專業市場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3]、專業市場演化對城鎮空間的影響[4]等,相關的策略性研究較欠缺。為此,本文以溫州橋頭鎮為例,通過對其專業市場的演化歷程、城鎮空間發展及其面臨的問題分析,探討專業市場型城鎮空間優化發展的策略,以期為我國類似城鎮如何適應新常態下的新形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參考。
橋頭鎮隸屬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位于該縣西南部,以紐扣專業市場為世人所知,曾是溫州經濟發展模式的典范,被譽為中國小商品市場的發源地、“東方第一紐扣市場”等[5]。2018年末,全鎮戶籍人口7.3萬人,常住人口9.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0.1億元。全鎮共有專業市場店鋪約1200余家,關聯制造業企業千余家,產業規模位于永嘉縣甚至溫州市各城鎮的前列。
橋頭紐扣專業市場起始于1979年前后,由簡單的紐扣攤演變而來。1984年紐扣市場發展到300個紐扣攤位,建成了占地近千平方米的簡易頂棚市場。1986年新建紐扣交易大樓,市場攤位數總計超過一千個,使橋頭鎮成為全國性的紐扣集散地。1997年,建成中國橋頭紐扣城,市場攤位數約四千個(表1),除了紐扣之外,拉鏈等其他服裝輔料也成為其重要的交易商品。橋頭專業市場的發展達到了歷史頂峰,成功演繹了“小紐扣、大市場”的傳奇[6]。
之后由于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外部同類市場的競爭、電子商務的發展等,橋頭專業市場的發展逐漸下行,至2018年,市場攤位僅剩約1200家,日益蕭條的中國橋頭紐扣城也標志著傳統專業市場逐漸走向衰落。
在空間上,橋頭鎮專業市場經歷了一個由沿街帶狀、集市塊狀、到區塊面狀發展的歷程(圖1)。發展萌芽期,專業市場以橋頭老街和橋西路為軸線,由簡易攤販自發形成沿街帶狀的空間發展模式。之后隨著固定的交易大樓的相繼建成,帶狀發展開始向集市塊狀發展模式轉變。至專業市場的鼎盛時期,鎮區主要干線均成為專業市場交易場所,專業市場的空間模式演變為城鎮面狀為主的空間發展模式,并一直延續至今。
(1)對城鎮產業發展的帶動
橋頭專業市場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紐扣制造、拉鏈制造、化工原料加工和教玩具制造為橋頭鎮四大制造業,前三位均和專業市場直接相關,占全鎮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73.3%。專業市場的發展也帶動了城鎮物流、餐飲、住宿、商貿等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商促工,工貿結合,產供銷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城鎮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得到提升。
(2)對城鎮用地擴張的帶動
1979年,橋頭鎮建成區的面積只有14.5hm2。隨著專業市場的興起,市場類用地開始增多,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關聯制造業的促動下,城鎮工業用地開始大量出現,如鎮區東部的谷聯工業區和北部的外資工業區。到2003年城鎮建成區面積增加到106.1hm2。之后,專業市場的空間拓展陷入停滯,但關聯制造業的發展仍處于加速階段,新的工業區在外圍不斷形成,至2018年,城鎮建成區面積達367hm2。
(3)對城鎮空間結構的影響
專業市場型城鎮中,專業市場作為城鎮主要發展動力,具有明顯的空間極化作用,不同時期橋頭鎮城鎮各類用地均基本上形成了圍繞專業市場進行布局的空間結構。專業市場處于城鎮空間的核心位置,工業用地分布在城鎮外圍,對專業市場呈半包圍狀,居住用地既有原村莊用地,也有外圍新建的城鎮居住用地,更有大量住宅與市場合二為一,形成“上居住下店鋪”建設形式。目前,鎮區空間結構為“一心一軸多區塊”,“一心”為鎮區中心的專業市場區塊,“一軸”為橋東北大街,沿街市場商貿集中分布,“多區塊”為圍繞著鎮區中心分布的多個工業區塊和居住區塊(圖2)。

表1 橋頭鎮紐扣市場發展歷程

圖1 橋頭鎮城鎮建設用地演化圖
橋頭鎮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曾經輝煌的歷史,但是其發展步伐正明顯放緩,相對于周邊城鎮的優勢地位也日益縮小,專業市場自身的興衰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后,市場信息化速度明顯加快,生產資料型專業市場的作用日漸減弱,特別是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式專業市場走向衰弱已成為各地的普遍現象。
在早期專業市場的帶動下,橋頭鎮工業明顯偏于單一化發展,千余家工業企業中紐扣、拉鏈和服裝輔料制造企業的比重超過95%。由于國內外市場日趨飽和,該類產業的上升空間有限,難以為城鎮的未來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同時該類工業企業普遍規模小,產量低,97%的企業年產值低于千萬元,企業競爭力普遍較弱。

圖2 橋頭鎮城鎮空間結構現狀圖(2018年)
橋頭鎮的城鎮建設得益于專業市場及其關聯制造業的發展,但產業的快速發展又使得城鎮空間缺乏有序和統一。圍繞專業市場形成的數個工業區,規模小,位置分散。隨著城鎮規模的擴大,外圍村莊逐漸與鎮區接壤,甚至成為城鎮的重要區塊,但是這些村莊用地基本未得到有效整治。由此鎮區形成居住用地、專業市場、工業區、村莊相互混雜的空間形態。
產業型功能的不斷增強,是橋頭鎮數十年來得以成功的重要體現,也是城鎮由弱變強的必然路徑。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城鎮市民性功能卻顯得越來越不足:醫療、文化設施規模小,體育設施欠缺;城市綠化空間和開敞性空間嚴重不足;為本地居民服務的商貿市場大多規模小檔次低,亟待完善。
自專業市場形成以來,橋頭鎮城鎮建設多側重于以產業建設為中心,大力提升專業市場的規模和進行生產基地的擴展,而忽視了城鎮人居環境的營造,城鎮建設嚴重滯后于城鎮產業發展。城鎮市場商貿、居住、生產多功能混雜,鎮區內的工業區多為三類工業用地,對鎮區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鎮中村或鎮邊村建筑密度較高,道路窄小,開敞空間缺乏,服務設施不足,嚴重影響城鎮人居環境。
總體來看,橋頭鎮“重產業型功能,輕市民性功能性”,“重產業發展,輕城鎮建設”的發展模式,使得城鎮空間缺乏有序性,功能分布雜亂,城鎮人居環境和城鎮品質亟待提高。
新常態下,橋頭鎮表現出典型的產業發展速度放緩的特征,粗放擴張的產業發展模式面臨較大障礙,城鎮空間發展也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新形勢下,各地城鎮應充分結合自身發展條件和特色,適應時代需要,尋找科學的發展方式,不斷促進城鎮的快速、有序、可持續發展。
對于專業市場型城鎮的橋頭鎮,今后的城鎮建設與發展應以產業升級拓展戰略為起點,不斷增強產業實力,提升產業競爭力;以生產生活并舉戰略為核心,城鎮發展由注重產業向注重產業民生同步發展轉變;以空間優化提升戰略為切入點,不斷完善城鎮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引領城鎮產業空間與生活空間布局的優化提升;以特色品質城鎮戰略為手段,建設山水人文相融的高品質現代化城鎮。
(1)產業升級拓展戰略
傳統專業市場的沒落,是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必然,今后的發展應是如何創新專業市場發展模式,以適應時代的潮流,并為本地制造業的穩步發展提供基礎。粗放擴張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由于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勞動力價格上漲,導致其發展舉步維艱,更是亟待轉型,既要適應電子商務經濟與智慧制造潮流,加快傳統行業的升級,又要推動新型產業的培育與壯大。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還是新型產業的壯大,均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化路徑,推動城鎮發展動力的不斷創新和多元。
(2)生產生活并舉戰略
產業發展雖然仍將是今后這類城鎮發展的核心,但發展思路應由以產業為中心向生產生活并舉轉變,加強對民生的重視和投入,把提高城鎮居民生活質量作為城鎮發展的另一核心。要不斷增強城鎮公共服務功能,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休閑空間等的建設,滿足城鎮居民日益增長的品質生活需求。
(3)空間優化提升戰略
應以空間優化為路徑,不斷完善城鎮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引領城鎮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與生活空間品質的提升。通過全鎮域各個區塊的優勢資源利用、產業園區的區塊優化、居民點的合理布局與有效集聚、中心區的功能疏散和綜合整治、濱水空間的有效利用等措施,促進城鎮空間發展的有序性、高效性與宜居性。
(4)特色品質城鎮戰略
應以城鄉生態文明與特色品質城市建設為指引,積極發揮本地生態優勢與人文特色,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與有特色的生態資源和旅游資源,加強城鎮居住設施建設、和諧社區建設與城鎮生態建設,創造和諧宜居的城鎮人居環境和富有江南水鄉風韻的城鎮景觀風貌。
關于新常態下城鎮規劃引導的策略,國內部分學者已提出多方面的建議,如實現規劃制度層面和規劃技術層面的轉變[7],促進土地優化與集約利用[8]等,為新時期城鎮空間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針對起源于傳統專業市場、市場與制造業均較為發達的橋頭鎮,主要有以下策略。
(1)緊隨電子商務提升專業市場,充實城鎮商貿服務
橋頭鎮應緊隨移動互聯技術發展,依托電子商務、物聯網等,促進信息網絡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結合,推動專業市場電子交易平臺的建設,積極打造紐扣、拉鏈與服裝輔料電商集聚區,提高網絡經濟集聚度和交易比重。加強集市商鋪的整合,強化行業協會的指導作用,促進行業聯合,提升專業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加強城鎮現代化商貿服務業建設,促進為本地居民服務的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并為專業市場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分類型實施制造業提升措施,保障城鎮發展動力的延續
目前橋頭鎮的傳統制造業多為小型企業,占地小,產出小,并多存在環境污染問題,但也存在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類型,如教玩具制造業。因此,應在充分評估各產業產出效益、城鎮帶動效應等的基礎上,分類型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包括關停污染較大的電鍍行業企業,整合規模小產出小的小型紐扣、拉鏈制造業企業。針對發展前景較好的教玩具制造業,應在政策上給予積極扶持,推動其規?;图夯l展。以新的產業園區為基礎,不斷培育城鎮新型產業,如智慧制造業的發展,延續城鎮發展動力。
(3)引導城鎮向外拓展空間,統籌規劃城鎮空間布局
目前,橋頭鎮區的發展空間有限,較大程度限制了其快速發展,應該積極引導城鎮向外拓展空間,為城鎮功能疏散提供前提,也為提高城鎮建設質量創造有利條件。針對市場商貿、居住、生產多功能混雜于鎮中心區塊這一問題,應逐步向南疏散該地塊的專業市場用地和工業用地,搬遷谷聯工業區和外資工業區,整治石馬岙工業區,建設南部沿甌江工業園區。疏散后的鎮中心各區塊用地,建設城鎮商貿服務設施、城鎮公共綠地和城鎮廣場等,使之成為橋頭鎮為居民服務的核心區塊。
(4)梳理并優化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建設品質
上述城鎮空間的拓展和統籌,是城鎮功能梳理的重要路徑,有利于在規模不大的鎮區范圍內形成分工明確、相互干擾少、又有著較好聯系的功能結構。鎮中心區塊功能向城鎮商貿服務、公共綠地與廣場的轉變,將為城鎮功能、尤其是市民性功能的集聚與強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橋頭鎮還需要大力加強城鎮文化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體育設施、教育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加快提升城鎮公共服務水平和城鎮品質。結合居住區的改造與新建,建設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以形成等級有序、覆蓋全鎮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打造功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的現代城鎮。
(5)加強舊城整治,推動城鎮更新,建設現代化的美麗城鎮
在推動城鎮適度向外擴張的同時,加強舊城整治,推動城鎮更新,建設現代化的美麗城鎮應成為橋頭鎮城鎮發展的主要方向。應充分重視存量規劃,逐步調整優化建成區功能和空間布局,梳理城鎮道路脈絡,尤其是加強建成區外圍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功能提升。
橋頭鎮是一個以紐扣拉鏈專業市場聞名國內外的城鎮,也是一個具有較好山水景觀、人文特色的城鎮,應以全鎮域的視覺,結合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優化與環境整治,積極開展城鎮特色塑造和景觀風貌構建,形成濃郁人文特色與景觀優美的現代化美麗城鎮。
新常態下,各地城鎮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機遇,但更多的是挑戰,對于專業市場型城鎮來說,傳統市場的衰落加劇了這一局面。其發展動力逐漸萎縮,城鎮空間發展遭遇更多障礙。及時轉變城鎮發展模式,選擇合理的發展路徑,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強化對民生的重視,構建特色品質城鎮,將為該類城鎮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保障。
資料來源:
文中圖表均為作者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