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快速的增長,與此同時環境破壞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如資源短缺、大氣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給人們的生活以及國家未來的發展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滲透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金融和經濟是密不可分的,綠色金融的提出更是實現資源合理化配置,促進國家綠色發展的一種動力。本文就金融科技以及綠色金融進行闡述,分析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創新;問題;策略
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個國家的生態環境遭受了破壞,這違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因此,很多國家也逐步意識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注重環境的保護。隨后綠色發展的理念也被提出,我國通過政策的方式加大對綠色發展進行鼓勵,在金融領域更是借助科技的力量研究綠色金融。但是綠色金融在我國起步較晚,牽涉的內容也較廣,這也導致整體的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加強研究金融科技,通過金融科技實現綠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
一、金融科技以及綠色金融的概述
(一)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金融和科技的結合,是指通過科技的手段對傳統的金融進行創新,為金融領域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以及服務,降低運營的成本,提升金融領域運行的效率。金融科技領域的手段包含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以及區域鏈等,通過對這些技術合理進行應用,驅動金融領域的真正變革。
(二)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是在環境持續被破壞,資源逐步縮減的背景下所提出的。綠色金融在學術界研究較多,但不同的學者對其的定義是不同的。如有的學者認為綠色金融指的是為支持環境改善,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提出的一種新型的金融運作模式,該模式主要以綠色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的項目為主,開展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務。還有的學者認為綠色金融是指金融行業自身的一種可持續發展。前者是引導企業在生產時要注重綠色環保,保證企業和自然的共同發展。后者是避免金融行業出現的投機行為。后來在人民銀行所頒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相關意見中,明確的對綠色金融進行了定義,其認為這是一種支持環境改善的金融活動,可以為環境相關領域提供風險管理以及項目運營的一種金融方式[1]。
二、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的金融行業而言,金融科技使用較多,且在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應用,包含數據的統計、監測、資產的登記、交易、供應鏈管理等相關內容。這些應用降低了金融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的成本,提升了運行的效率,保證了運行的安全性。但是具體在和綠色金融創新進行結合時,仍然存在一些挑戰。如若不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那么必然會影響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中的合理應用。
(一)缺乏統一的標準
在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時,會存在一些標準,比如計算環境效益的標準、認定綠色項目的標準等,這些標準在各個金融機構或者是商業銀行中還存在不統一的情況。比如相關部門在發布和環境相關的一些數據時,就缺乏統一的定義以及格式。這就造成了在獲取環境數據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影響了整個環境數據的有效性。再例如測算環境效益時,由于計算的公式并不統一,這也導致在計算之后所得出的環境效益結果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缺乏統一的綠色金融產品的認定方法,也導致在認定金融產品方面存在模糊性,影響了綠色金融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
(二)環境數據缺乏準確性以及完整性
環境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會直接的影響到整個環境風險分析的質量。但是就目前我國在環境數據監測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填報相關污染數據時,不僅填報不規范,而且并不能夠真實地反映一個企業污染排放時的情況,甚至還會存在一些空值以及異常值。其次則是缺乏完整度,所披露的數據橫向的覆蓋率比較低,也缺乏歷史數據范圍。環境數據缺乏準確性以及完整性,必然會影響到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中的進一步應用[2]。
(三)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還未形成集聚效應
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使得我國的金融領域出現了很多和綠色金融相關的一些產品。比如像綠色信托、保險、基金等。這些綠色金融產品的出現,也對金融科技提出了一個更高的需求。但是由于產品的對象不同、業務場景不同,且一些綠色金融產品背后還包含著商業信息,也導致新型的金融科技難以在綠色金融中進行使用。其次一些金融企業對于金融科技不夠了解,害怕科技不合理使用給金融企業帶來風險,整體在金融領域還未形成一種集聚效應。
(四)缺乏專業的金融科技以及綠色金融人才
在綠色金融領域融入金融科技是金融行業發展的一種必然,其可以提升整個綠色金融產品設計的科學性,降低產品運行的風險,提升金融行業運行的質量。但是具體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的是金融領域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和金融相關的知識,還要能夠對環境以及科技知識進行了解。就目前我國的金融領域而言,是非常缺乏這樣的復合型人才的。
三、基于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策略
(一)基于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產品,降低同質化現象
綠色金融在我國金融領域快速的發展,但是通過研究發現在整個金融市場中,綠色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主要是以綠色信貸為主,而且總量非常少。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口,就需要金融機構以及相關商業銀行,基于金融科技對綠色金融的產品進行創新。首先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對客戶進行分析,畫出客戶的肖像,了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客戶設計針對性的綠色金融的產品。其次根據金融科技對市場信息充分進行挖掘和把握,建立較為成熟的綠色信貸的體系以及新型的綠色信貸模式,比如以排放權為質押物的模式,促進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
(二)基于金融科技對環境風險識別、建模以及智能定價
在綠色金融領域,金融科技的使用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其包含對風險的識別、管理、業務的定價等等。首先分析金融科技在識別環境風險過程中的應用,通過金融科技可以獲取到企業環境的真實狀況。比如利用大數據可以對客戶在生產環節出現的污染物的排放、安全事故、環境處罰等進行搜集,幫助金融機構了解客戶潛在的環境風險,達到對數據的采集、分析以及預警。其次利用科技對綠色金融環境風險進行建模。主要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式對風險因子進行調整,合理評估模型的指標,實現動態的風險分析。也可以通過量化分析環境風險,合理對綠色金融產品進行定價。從風險的控制逐步應用到綠色金融的決策領域[3]。
(三)基于金融科技完善碳交易市場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碳排放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但是整體起步比較晚,無論是碳金融市場的規章制度還是市場體系都不完善。這就需要充分的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合理分配并完善碳排放權,建立一種碳排放有權使用的交易機制,也可以將碳排放權作為金融的一種產品,在市場中進行交易,通過這種方式約束企業的碳排放量。目前有一些城市已經開展了碳排放配額的交易試點,在此基礎之上,可以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將該體系推向全國,逐步提升碳排放的流動性,減少交易的成本,促進我國碳金融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化。
(四)完善綠色金融法規,建立綠色信用評價體系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并不成熟,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國家必須要針對綠色金融發展的實際現狀,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為綠色金融市場的運行提供保證,明確好參與綠色金融中的相關金融機構以及企業的責任,為綠色金融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其次還要加強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監管中的應用。比如建立綠色金融信息統計平臺,通過該平臺對綠色金融業務的相關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并管理,精準統計環境的效益以及節能減排,根據數據為相關綠色金融的政策提供依據。最后基于金融科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解決金融機構以及環保部門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金融風險的發生。金融科技企業也應該加大和地方性的政府進行合作,為其提供相關的數據以及信息,建立完善的綠色信用評價的體系。
(五)培養金融領域的全面型人才
想要發揮出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中的作用,就需要培養復合型的金融人才。對于綠色金融以及金融科技而言,是金融領域的一種創新。因,在金融機構內部就應該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以及內部人才的培養,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例如在招聘相關人才時,要了解人才在科技、金融以及環境方面的認知,保證其符合金融企業發展的需求。也可以在金融領域內部建立一個專門的綠色金融服務部門,在該部門中招納人才,定期進行和金融科技以及金融綠色金融相關的一些培訓,發揮出人才在整個綠色金融中發展的作用。
環境和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發展必不可少的。為了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金融領域也實現了產品的創新。如將環境和金融進行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運行過程中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破壞的問題,但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出綠色金融在整個社會中的作用,還需要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對綠色金融產品進行創新、對風險進行識別和控制、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以不斷的提升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產品中的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易綱.央行將繼續探索利用金融科技發展綠色金融[J].金融博覽,2021(01):38.
[2]劉鵬.“科技+金融”助推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發展[J].當代金融家,2020(11):142.
[3]陸岷峰.綠色發展新理念下綠色金融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0(03):5.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汪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