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以及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村信用社作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經濟基礎。由于種種原因,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管理水平比較低,為了保證農村信用社資產安全和未來發展。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降低信貸風險是很有必要的。常德市農村信用社作為常德市最具代表性的金融機構,通過數據分析信貸業務管理現狀及存在的風險問題。對于出現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員素質不高以及信息披露問題,結合常德市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情況提出信貸管理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信貸風險
由于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高速發展,更加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發展支撐條件,所以更加迫切需要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農村信用社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的興起發展,但隨之而來的信貸違約問題,也給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種種現實情況表明,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防控的落實已經成為了農村信用社科學化發展的重要保障。[1]
一、常德農村信用社財務狀況
2017年末,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92.82億元和352.86億元,比2016年增加88.62億元和45.45億元,增長14.67%和14.28%。存貸業務的發展速度相匹配,不會因為差距太大而引起的各種風險,實現財務收人、經營利潤分別為41.02億元和16.93億元,同比增加6.89億元和3.21億元,增長20.80%和23.40%。繳納各項稅費4.02億元。全市戶均貸款26.88萬元,小額貸款(100萬元以下)戶數、金額占比分別為98.01%和41.21%,這簡單的來看在常德市大部分地區還屬于農村地區,相應的沒有大額貸款的風險。較2017年提高1.05和8.04個百分點。新增信貸基礎客戶7.13萬戶。其中凈增便民卡8.35萬張、凈增卡授信67.67億元、凈增卡用信39.35億元。全市新標準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損失準備充足率、到期貸款收回率分別為11.82%、137.48%、131.76%和96.92%。表內不良貸款“量率”分別為10.79億元和3.06%,不良率較2016年下降0.13個百分點。全年累放各項貸款288.90億元,2017年末涉農、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242.14億元和149.61億元,全年新增扶貧小額貸款用信2.45億元,2017年末余額11.48億元。[1]常德市在經濟上的大部分資源用來解決“三農問題”上了。
二、常德市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三農”問題剔除解決,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管理不斷得到完善。建立相應的信貸風險評估體系,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優化風險評估的方法,但是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管理仍有存在較大的問題。尤其對信息的披露和評估結果的審查上。
(一)信息披露有待提高
因為常德市農村信用社是湖南省農村信用社的一個分支,信用社又屬于非上市公司。而常德農村信用社屬于未公開財務報表,在前面引用數據也比較困難,雖然未上市的公司或者企業確實不用進行相應的信息披露。但是對于農村信用社這種金融機構有著一定的風險。大部分的數據在年鑒之后出來就會有一定的延緩性。在同等情況下,一個財務報表公開的銀行比一個未公開財務報表的信用社更具有吸引力。財務報表畢竟更多的是給投資者瀏覽,充分了解自己所選擇的被投資方。
(二)信息采集過于形式
貸款業務之所以能形成,是因為貸款前相關人員對借款人進行相應的信息采集驗證。信貸工作人員在貸款前都是直接依賴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很少有工作人員對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去實地考察,對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真實性沒有進行驗證,僅僅憑估價經驗去估計。這就形成了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對于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是否有相應的資產去抵押,導致容易出現不良貸款。
(三)貸款的對象決定了貸款的風險變大
目前農村的人口素質水平仍比較低,也不排除有部分的“老賴”使得部分貸款的回收難度提高,而解決農生問題農村信貸是需要推行下去的。因為在以前征信體制不是十分健全的時候就會有部分農民沒有還清貸款,征信體制沒有對那部分的人進行清查,有不少人躲過一次次貸款。這都會導致部分農村信貸的風險大大增大。
(四)信貸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現在,信貸管理制度比以往大有改善,為信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信貸管理制度還有太多的缺陷。因為農村信用社大多在農村地區,就是工作人員為了便于語言上的溝通大多選擇當地的工作人員,信貸工作人員的自身都有可能素質不高,對于一些信貸管理就過于形式,許多貸款往往不按制度來辦理,加之操作也不規范,對于貸款的管理也不到位。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對于一些貸款業務應該落在實處。
三、常德市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相關的對策
(一)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
在前面國內研究上,加強信貸管理措施上就提出較為健全的制度,良好的制度可以提高農村合作社規范化,讓經營效率更加有效科學化。當然完善管理制度需要全程都設計良好,從貸款前的審查驗證,到簽署合同的規范化程序化,以及貸款后的貸款管理和收回,這都需要完全執行到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能管理的還有當地的工作人員,因為這些項目需要工作人員去解決,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樹立優良的形象。強化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建立以罰為主的懲治制度,這樣才能推進良好的管理制度運行,對于操作不規范,重于形式的貸款方式應該要嚴格懲戒,同時也實施貸款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工作人員放出的貸款需要負責到底,與自身利益綁定最后的造成的損失需要放貸人員承擔。當然對于做的很好的也需要有獎勵制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動作人員的積極性。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制度的運行。
(二)增強風險意識,做好防范工作
對于前面提及到的貸款對象的選擇是無法改變的,農村信用社本身就是為了解決農村農民問題,對借款人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全面掌握借款人的風險狀況,對于借款人的資產、還款能力和抵押物的情況進行了解,對于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尤為重要。同時對于已經發放的貸款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及時了解借款人的經營情況,防止有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盡早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小風險。
(三)公開部分經營信息
農村信用社有著龐大的信貸業務,同時也有著投資儲蓄等吸納資金的業務。公開部分的經營信息可以讓投資者充分了解信用社的經營狀況,提高與同行的競爭力,讓投資者更為放心的儲蓄投資,擴大資金的流入形成更好的信貸業務,這樣可以穩定的增大經營規模。對于未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結論
近年來,隨著國家重點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幫助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業務規模也快速的增長起來。但農村信用社目前的風險管理能力遠遠跟不上信貸業務規模的擴大。信貸風險也隨之快速的增大,如果不有效控制信貸風險,那對農村信用社的未來發展就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降低信貸風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信貸風險管理能力是眼下的重點。
常德市農村信用社在最近幾年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目前常德是農村信用社的存貸量居全市金融機構第一,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從目前的數據上來看還是需要多加控制的,不良貸款的過高是值得警惕的,同時也有一點貸款的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解決“三農”問題,但是單一的貸款結構使得后期整體風險增大,遇到自然災害等情況也需要注意。最后通過研究得出幾點結論:首先,信用社改進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工作人員培訓,然后增強風險意識做好防范工作。最后還是需要加強對信貸風險管理的研究,特別針對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管理研究太少。
其實這次對農村信用社的研究很非常淺的。本論文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就信息而言獲得的數據很少,使得數據研究存在很大的偏差,而自己的知識很有限使得論文觀點很片面這是不足的地方。
注釋:
[1]常德年鑒2018
參考文獻:
[1]孫韻汶.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金融經濟,2019(02):156-157.
[2]劉莎.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及防范對策分析[D].西北大學,2015.
[3]鄧晨希. 廣西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廣西大學,2019.
[4]秦志林.國外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啟示[J].焦作大學學報,2009,23(01):64-65.
[5]白軍庫.淺談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0(12):75.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舒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