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對我國金融管理風險,既需要進行依法規制,有需要以完善制度實施規范,尤其要強化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金融機構聯動,共同做好金融風險管理工作。
關鍵詞:金融風險管理;存在問題;應對策略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我國金融業同樣獲得了較快發展,并在發展中相對形成了包括證券、銀行和保險等在內的和進行有機結合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和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為我國在促進實體經濟、優化資源配置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相對重要的作用。不過,在近年來,我國的金融業卻是出現了“脫實向虛”問題,不能完全匹配實體經濟的發展,且由此并產生了諸多金融風險問題。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育與發展在不斷趨向完善,又因各類金融實現的創新,也在趨向縱深發展,這樣,就在客觀上加大了金融市場風險。金融業是國家現代經濟的發展核心,發展我國金融業,需要從從頂層進行強化設計規避金融基礎市場的風險管理,用以實現金融業的穩健經營,并由此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國家非常重視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并將防范和化解金融重大風險,以堅決金融業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當做發展我國金融業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實踐證明,只有創建穩定的金融環境,才能實現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才能依靠金融業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且能相對有效抑制金融市場當中某些經濟個體,在過度追求相對高風險投資現象,起到化解和穩定金融風險作用。想要做到這些,這就需要在客觀上,對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必須提出較高要求,并特別需要構建相對健全的測量風險標準和進行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以利從根本上,實現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的發生。
一、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現狀
近年以來,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進程在不斷加快,在改革中,積極建立防范體系,抑制金融行業方式系統性金融風險,并不斷完善國家對金融的監管制度,提高金融市場參與主體進行相對審慎經營意識,促進我國金融市場不斷趨向發展,普遍增強了金融監管的約束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金融領域中的野蠻擴張行為,或過度投機行為,使整治金融亂象獲得了重要的成效。可以這樣說,目前的金融風險,在總體上,還是處于相對可控的狀態,并守住了不發生金融領域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樣的底線。但是,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還是不能松懈,業不能麻痹大意,要充分認識到金融業發展形勢的復雜性,特別需要發揮好金融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責作用,建立牢固的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持久戰或攻堅戰的準備意識,時刻關注我國金融領域發展狀況。
(二)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存在問題
1.有待提高我國資本市場信息透明度。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信息透明度,并非很高,仍需要加強與提高。信息透明度,就是要求信息發布者要在第一時間內,將那些可靠的信息向社會進行全面的公開披露,進而讓信息使用者可以對某家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活動和風險投資理念等,實施相對準確的評估。但在現實當中,則是集中表現有些上市公司,它們的信息披露不但嚴重不足,而且還存在失真問題,致使無法正常反映宏觀經濟信號,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幕后交易問題,由此時常引起金融市場波動現象,造成金融市場出現混亂。同時,我國資本市場制度的發展,還欠缺一定完善,以致影響了到不能很好發揮我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在有時,也不能很好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性,難以實現對投資者權益的有效保護。
2.實體經濟出現的下行運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金融風險的積累。目前,因受世界經濟發展大環境影響,世界各國實體經濟均在出現下行運勢,全球實體經濟下行運勢還在繼續加大或明顯。而在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仍處一定上行運勢趨勢,但是,金融也好,實體經濟也罷,它們的信用風險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聚集,并減弱了這種風險的流動性。縱觀政府的抗風險能力,也在趨向一定的下降,再加上金融市場本身出現的一些劇烈震蕩,這些都在客觀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金融風險因素的持續性累積,并波及到了跨市場的交叉性傳遞風險,也在趨向加大。通過對這樣態勢的觀察,發生一些區域性金融風險,在增大可能性,果真如此,將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穩定。
3.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相比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我國目前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和制度,一般都在依靠對金融信貸風險的管理而體現,并沒有一套相對健全與完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這與我國目前金融領域的運行規律,存在較強的不適應性。同時,即使在有些金融機構的內部,它們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同樣缺乏嚴重的完善度,尤其在有的金融機構當中,都沒設有專門的金融風險管理部門,導致出現大量債券或不良貸款,促使金融風險系數不斷提高。不僅如此,金融機構內部的其他部門,因無管理或承擔相應金融風險的職責與能力,則是再次加劇了金融機構內部金融風險管理難題的出現。正因為如此,造成有些金融機構,出現了自身的信用風險。同時,還處在一定的監管套利問題,在多個金融子市場之間,形成的金融交易,又在實際上,已經突破了原來分業經營的相關約束,出現了一定金融交易的亂象。此外,我國在相應專門的金融風險管理部門的設置上,從央行、銀監會或證監會管理金融的視角,均沒有設立相對健全的金融風險管理部門,尤其是央行,還在以信貸風險管理代替金融風險管理,已經與目前的金融風險管理,出現了嚴重的不適應,是對金融風險管理的一種弱化表現。
二、我國應對金融風險管理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探索和建設好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平臺
根據現代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要以金融流程當做一條管理主線,積極采集各類金融賬戶特征和評估相應的信用等級,主動構建動態式的金融風險管理平臺,用以實現對事前、事中或事后金融風險的全方位監管。要特別借助相關的大數據技術,去滿足動態性的金融風險管理要求,同時,還要強化與公安、檢察院、法院和央行等所有部門的聯系,讓這些部門共同參與信息互通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利摸清金融風險存在情況。要持續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持久戰與攻堅戰,將重點放在保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穩增長發展當中。各類金融監管部門同樣要繼續或持續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問題,尤其要化解交叉金融與影子銀行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同時還要強化對相對重要的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在不斷推進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過程當中,調整和優化好金融體系結構。要探索、創新和改革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措施,堅持立法,促進法律法規的完善,確保實現有序的安全退出。
(二)強化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管理措施
一定要嚴格管控地方政府出現的債務數量,提高財務指標的透明度,并對地方政府債務實施規范而嚴格的真實信息披露,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嚴厲查處和打擊不規范的融資行為。學會化解與減輕地方政府的舉債壓力。在相對完善的組織設置中,構建地方債垂直監管方面的金融風險管理機構,促進金融監管趨向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實現,嚴加防范地方政府出現一定的債務風險。
(三)提高金融機構對內和對外的金融風險管理的意識
要盡快出臺完善的金融監督管理方案,提升金融風險監管和防控能力。所有金融機構,都要從原來的被動型金融風險管理,向主動型金融風險管理進行有效轉變,徹底改變合規導向的風險思維。要強化金融風險管理人員的風險知識學習,在提搞金融風險管理意識中,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線。要制定和出臺具有嚴密計劃性的金融風險管理辦法,徹底端正相應的操作行為,打造嚴謹的金融風險管理文化。
(四)進一步強化金融業回歸本源,堅決支持社會實體經濟發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金融機構要找準服務重點,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要植根于市場需求,強化金融服務和新型金融產品的拓展,趨向普惠性的金融服務。要確準金融風險點,做到精準處置金融風險因素,平衡好防范金融風險和經濟發展穩增長之間的關系,徹底促進金融業實現回歸本源,以利適應我國新時期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高質量要求,積極解決經濟發展不充分和不平衡問題,切實為我國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奠定堅實的金融支持基礎。
三、結束語
在新時期,我國金融領域伴隨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同樣潛在一定金融風險因素,需要依靠規范制度強化監管。
參考文獻:
[1]鄒兆宇,童丹,劉兆鵬.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19(8).
[2]蔡薇.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探析[J].商情,2018(7).
[3]羅英.新時期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8).
[4]李若兮.芻議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3).
[5]葉穎剛,秦建文.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風險管理視角[J].海南金融,2015(4).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張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