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回顧總結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事業的發展狀況,闡述了“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全民閱讀縱深推進”兩大主攻新方向,解析了跨界聯盟協作、重要展會平臺帶來的發展新動力,總結了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引領示范為核心、地方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為特色的新趨勢,分析了“線下展會集市”和“線上短視頻直播”的推廣新模式,以期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事業的長效發展提供啟示。
【關? 鍵? 詞】公共圖書館;文創事業;發展狀況
【作者單位】劉春萍,綏化學院圖書館。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高校圖書館嵌入教學服務的創新探索”( 2017-XKYYWF-006);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精準扶貧中的知識轉移與圖書館社會職能研究”(18BTQ003)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5.011
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傳承文明和服務社會的使命,但過去單向、被動的閱讀服務已難以滿足讀者的多元文化和知識需求。繼文博館開啟文創之路后,2017年7月,文化部正式印發《“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并首次確定37家省級、副省級公共圖書館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旨在推動建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依托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圖書報刊、照片影像、數字文化等館藏資源探索開發具有圖書館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隨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發展規劃,將文創產品開發作為公共圖書館內容與服務創新的新增量。“十三五”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秉持著提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效能、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順應時代趨勢、行業形勢、市場態勢,形成了體系化、規范式的文創開發路徑,生產了一大批內容質量好、效益價值高的文創產品。
一、新方向:積極順應“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助力全民閱讀縱深推進”的時代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已貫穿在經濟社會各個細分領域和行業組織,呈現多向交互融合態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創產品開發作為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業務,是對公共圖書館傳承文明和服務社會兩大基本職能的拓展和延伸。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充分發揮傳承文明的當代職能,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還要積極利用服務社會的當代職能,深入推進全民閱讀事業的多元發展。
首先,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充分發揮傳承文明的基本職能,將“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時代主旋律作為主要發展方向。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同年7月,《“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應運而生,明確規定了37家省級、副省級公共圖書館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單位,鼓勵公共圖書館通過積極探索、創新發展,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積極順應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主旋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創產品開發已然成為各級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并形成了多元豐富的產品體系。如內容型產品(依托館藏資源直接開發的產品)有上海圖書館的“十大館藏精品”“名人手稿”等系列產品;衍生型產品(以館藏資源為基礎提煉文化元素和價值內涵開發的藝術性和實用性兼具的產品)有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永樂大典絲巾、慶賞升平鑰匙扣、紅樓夢系列禮盒等;體驗型、數字型產品有國圖文創與中國郵政聯合推出的“數字有獎明信片”、中華傳統文化系列VR體驗產品、貴州省圖書館的“紅色文化”數字文創系列等。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已然成為文明傳承的有力助手,并在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積極實踐、創新下不斷拓延內容和形式。
其次,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積極發揮服務社會的基本職能,是全民閱讀縱深推進的有效推手。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指出: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各級公共圖書館已超過1000個,圍繞“書香中國”時代主題,相繼推出了“北京閱讀季”“深圳讀書月”“書香江蘇”“書香荊楚”“書香濟南”等品牌閱讀活動。同時,65萬個“農家書屋”和10萬個“職工書屋”也正有序推進,一批又一批風格鮮明、內容多元的主題文創產品進入大眾生活,成為全民閱讀事業縱深推進的強勢動力[1]。除了以文創產品助力全民閱讀品牌活動多元開展,中國國家圖書館利用建館110周年這一契機,適時舉辦了“新文創·新閱讀”主題活動,既順應了文化復興的戰略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又符合了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推進全民閱讀事業繁榮發展的現實要求。總之,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文創產品的內容與推廣渠道日益成熟完善,大量優質文創產品不僅在國內外的消費市場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方式和體驗模式,是“閱讀滋養文創,文創帶動閱讀”的直觀體現。
二、新動力:跨界聯盟協作和重要展會平臺雙重驅動
現階段,公共圖書館跨界聯盟協作已然成為推動文創產品開發和推廣的重要動力。
一是公共圖書館之間的跨區域聯盟協作。2017年9月,中國國家圖書館牽頭成立了“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該聯盟旨在引領和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為公共圖書館文創事業開發起步晚、規模小、資源分散、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近年來,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積極爭取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資金支持,并由中國國家圖書館牽頭舉辦了6 期“全國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培訓班”,培訓人數超過700人。與此同時,“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的成立也幫助甘肅省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等開發了文創產品100余種,并促進了南京圖書館、金陵圖書館等20多家公共圖書館實現銷售渠道互通互享[2]。截至2019年底,“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成員館數量已達全國116家,年接待消費者達到1.4億人次。其中60%的成員館相繼開啟了文創研發等相關工作,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事業的產業化、品牌化、精準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與企業、平臺之間的跨界聯盟協作。2018年1月,湖南省圖書館與招商銀行長沙分行、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就文創開發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發布了文創商標“難得湖圖”、動漫形象“湘湘”和“圖圖”;2017年,中國國家圖書館與天貓新文創、超級蜂巢、4inLOOK、舍得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跨區域、跨行業聯盟協作極大地激發了公共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提升了我國文創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發展速度,形成了資源互聯互通、內容共同開發、渠道共建共享的全新生態。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借助各大國內、國際展會平臺創造了良好效益。如在2017年的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各公共圖書館的文創精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具體包括四川省圖書館的“杜甫與熊貓”產品、湖南省圖書館的陶制小器“陶童”等。不僅如此,在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第17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上,組委會專門設立了供文創產品集中展示的E3展區,吸引了數十萬消費者的關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近幾年各地公共圖書館還積極參與上海國際書展、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吉林國際冰雪博覽會等重要展會,并取得了良好成績。如上海圖書館在第3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展出了“縹緗流彩”“十大館藏精品”等五大系列近百款文創產品,其中,“小校場年畫”系列“五谷豐登”料理盤榮登“2020上海優選特色伴手禮”金榜榜首,為地方公共圖書館立足區域特色文化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提供了啟示。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走出去”也有了明顯進展。如在2019年10月舉辦的“一帶一路 合作共享”圖書館文獻資源與文創產品聯展系列活動中,來自北京、上海、山西、遼寧、四川等省市的40家公共圖書館、陜西省內108家公共圖書館和18家高校圖書館就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圖書館文創合作交流達成了共識;2020年9月,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特設“一帶一路”展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工藝品、文創產品展銷提供了平臺。上述活動的舉辦增強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的國際推廣和海外合作的號召力和吸引力,也為公共圖書館發揮文化互學互鑒和資源共建共享功能夯實了基礎。
三、新趨勢:形成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引領示范為核心、地方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為特色的文創新格局
國家統計局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約為2.7萬億元, 2019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約為4.4萬億元,增幅約63%;2017年文創產業的總收入占GDP總額的4.29%。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也逐漸涉足文創領域,以期利用內容資源的集聚整合,實現從傳統單一的閱讀機構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轉變的發展目標。截至目前,已然形成了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引領示范為核心、以地方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為特色的文創新格局。
中國國家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地方公共圖書館的文創產品開發提供啟示。互聯網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在國圖文創商店累計上線270多種文創產品,經營收入達到5900多萬元;截至2018年10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實物文創產品種類總數近700種,除此之外,還有12種數字產品處于業界領先地位。除自身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目標外,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界文創業態的擔當,其借助強大的創意開發能力、豐富的文創成功經驗和相關營銷渠道及資源,為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文創開發提供了大力支持,充分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中國國家圖書館牽頭成立“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并開通天貓旗艦店,為全國多數圖書館提供文創開發幫助。2019年1月,中國國家圖書館攜手“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發起“品牌發展計劃”,旨在三年內完成“三百目標”(“百位聯盟成員”“百家合作伙伴”“百家聯盟門店”)、“兩個平臺”(“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體化平臺”“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天貓旗艦店”)及“一場大賽”(全國圖書館“典籍杯”優秀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截至目前,該目標已基本完成,并成功入選2019年國務院“全國大中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題展示活動。這也表明中國國家圖書館在業界的強大影響力和示范引領作用。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引領示范下,我國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文創產品開發在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稟賦、多元創新推廣模式等方面也取得了諸多成績。一是經濟營收大幅提升,甚至成為區域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以重慶市為例,2017年,重慶市開發了193種文創產品,實現經營總收入1063余萬元,其中,重慶圖書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5家全國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的文創經營總收入占據“半壁江山”。二是地方特色主題文創產品層出不窮,形式多元。據統計,2017年以來,全國各省市、縣級公共圖書館立足地方特色資源稟賦或館藏資源優勢,開發了一系列形式各樣、內容豐富、內涵深厚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集藝術價值與生活價值于一體,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如遼寧省圖書館的“奉天記憶”系列文創產品、甘肅省圖書館的文溯閣《四庫全書》影印頁、上海圖書館的“上海小校場”系列年畫等。三是數字文創、體驗文創等新興產品與服務有了長足進步,如河南省圖書館開發的“讀書與探索——從圖書館出版看世界”文創旅游項目、貴州省圖書館打造的“貴州紅色文化”系列數字文創、首都圖書館構建的光影互動墻等。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地方各級圖書館立足區域文化資源,逐漸形成了文創IP產業鏈,在持續為自身發展蓄能的同時,為滿足市場需求、助力區域發展及傳承中華文化提供了新范式[3]。
四、新模式:“線上”與“線下”多元推廣,力促效益最大化
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借助線下豐富多元的展會活動推廣文創產品已成為常態。一方面,各級公共圖書館積極參與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節、上海國際書展、長三角文化產業博覽會等活動,以此作為文創產品的線下主要推廣路徑,吸引了大量國內外企業、消費者的關注。另一方面,各地紛紛創辦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創產品交流活動或文化集市,以此作為推動文創產品高效運營的有效抓手。如在2020年“廣西人游廣西”全域旅游大集市活動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及各市縣級圖書館依托文旅平臺,打造了多款文創產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外,諸如北京文創市集、上海匠人文創集市、天府文創大集市等活動也層出不窮,不僅為地方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推廣提供了渠道,還對促進行業交流合作、發掘消費新需求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近幾年,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的線上推廣渠道也得到了極大拓展,為提升產品效益、構建優質品牌發揮了關鍵作用。一是借助移動短視頻等新興社交平臺推廣優質文創產品。如2019年底,金陵圖書館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發布的首部文創專題宣傳片《文創金陵》短短兩天內播放量突破10萬余次;2020年4月,山東省圖書館圍繞傳統手工藝、紅色旅游、地方美食等主題舉辦了“‘閱品山東——齊魯文化旅游資源新媒體推廣”活動,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引發了強烈反響。二是基于新興技術賦能開啟“文創+直播”推廣模式。如2020年4月,中國國家圖書館天貓旗艦店在淘寶、抖音、微博、一直播等平臺打造了多場基于館藏內容和文創衍生品的直播節目,利用多場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直播講座和線上互動活動吸引了數十萬網絡受眾的關注,這有利于公共圖書館利用文創產品推廣中國優秀典籍文化,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 賀美華. 推進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社會[N]. 新華書目報,2020-12-25.
[2] 張立朝. 做圖書館文創開發的領航者和支持者[N].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0-05-15.
[3] 李進. 從知識供給到文化服務:地方圖書館特色主題文創產品的開發建議[J]. 出版廣角,2020(2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