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量表的理論探索視角下,從向心性、價值、團結、自我表現四個維度分析青年圖書編輯職業認同的困惑,提出提升青年圖書編輯職業認同度的對策,從而幫助青年圖書編輯提升素質,助力其對編輯角色和編輯職業從“認同”到“堅守”的情感成長。
【關? 鍵? 詞】職業認同;青年圖書編輯;素質提升;路徑
【作者單位】張巧慧,廣西教育出版社閱讀編輯部。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5.013
青年圖書編輯是圖書出版行業的生力軍,也是推動我國出版產業轉型的堅實力量。隨著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圖書出版社面臨“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如何提升青年圖書編輯的職業認同度,吸引并留住優質圖書編輯,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是圖書出版業發展的關鍵。職業認同度的提升不同于編輯其他方面的提升,它既指一種過程,也指一種狀態。青年圖書編輯職業認同度的提升,有助于其對編輯角色和編輯職業從“認同”到“堅守”的情感成長,有助于其整體素質的提升,更有助于推動傳統圖書出版業持續發展。
一、青年圖書編輯的界定及特點
1.青年圖書編輯的界定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年指14—44歲的群體。但根據出版行業的實際情況,40歲左右的圖書編輯已熟悉相關工作流程,擺脫了工作的迷茫期,且大多也有了明晰的職業規劃,其中的優秀者甚至已擁有副編審資質。故本文將研究的目標群體界定為圖書出版單位中40歲以下、還未獲得副編審資質的圖書編輯群體,尤其是新入職的圖書編輯群體。
2.青年圖書編輯的特點
第一,具有較深的專業知識背景。隨著出版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較深的專業知識背景已成為多數青年圖書編輯的標準配置,他們大多具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多年的專業化學習,使得他們在面對專業領域的選題時有更多的想法與見解。但是較深的專業知識背景容易禁錮青年圖書編輯的思維,使得他們經常以專業思維作為衡量圖書編校的單一標準。
第二,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發散活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讓青年圖書編輯可以更快地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隨著新閱讀時代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宣傳、融媒體產品等迅速發展,青年圖書編輯在工作中不再局限于文字編輯工作,策劃、設計、宣傳等多個環節漸漸融入青年圖書編輯的工作中。他們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在面對不同的工作要求時,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但是青年圖書編輯在根基未牢的情況下,也容易受新鮮事物的影響,形成跳躍性和理想化思維,對圖書編輯出版與融合發展缺乏準確的判斷。
第三,工作積極性較高,情感驅動力較強。大多數青年圖書編輯進入編輯行業時,往往會以較為飽滿的狀態積極融入工作環境,工作熱情較高,迫切希望做好編輯工作,得到讀者的肯定和前輩的認同。但由于編輯行業的熟練度門檻較高,青年圖書編輯的積極性和熱情度往往在工作壓力和生活磨礪下不斷降低。加之許多青年圖書編輯初入工作崗位的心態不夠成熟,情感控制力和調整能力有限,在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時,個人情感驅動力表現明顯,情緒起伏大,很難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受挫后的心態調整能力有限。
二、青年圖書編輯提升過程中的困惑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結構研究以量表的形式,從向心性、價值、團結、自我表現四個方面,量化地進行教師的職業認同研究,該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廣價值,為其他行業的職業認同研究提供了有益參考。本文以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理論為視角,結合圖書出版行業的性質和青年圖書編輯的特點,總結青年圖書編輯在提升過程中對職業認同的困惑,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1.我是誰?角色定位不清,職業理解力有限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量表中的向心性,指職業認同本身的意義、重要性。大多數青年圖書編輯所學專業和編輯工作本身相差甚遠,許多人對從學生到編輯的身份轉變并不適應——學生時期大多是知識輸入,從事圖書編輯工作則要大量的知識輸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學習編輯行業規范,知識儲備和學習提升處于失衡狀態。故青年圖書編輯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自己的工作角色有清晰的定位。社會身份轉變困難、角色認同模糊給青年圖書編輯的職業認同設置了障礙;圖書出版流程中瑣碎的工作,讓青年圖書編輯的工作輸出變得愈加困難——學習與工作的連接性斷裂,無法理解自身編輯工作的重要性,甚至無法認清與理解編輯工作在圖書出版中的作用和意義,“我是誰”使其在未知中陷入迷茫。向心性明顯不足,使得青年圖書編輯無法找到自我價值和工作意義,進而難以完成社會身份轉變,無法進入良好的編輯工作狀態。
2.我能做什么?專業技能欠缺,職業吸引力不足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量表中的價值,指職業的價值和吸引力。青年圖書編輯在工作初期,其審稿、編校、選題策劃等專業能力都亟待提升。尤其是剛入職的圖書編輯,多數扮演著“校對”的角色,在校對文稿的過程中鍛煉編校能力,在編校能力達到一定的標準后,審稿的把控力才能逐步提升,選題策劃的方向才能逐漸明晰。在此成長過程中,編輯是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大量汲取知識與技能,工作和專業技能的不匹配,使得青年圖書編輯很難發現自我價值,加之角色定位不清,他們常常會陷入“我能做什么的”的自我懷疑中,從而對能力提升望而卻步。自我能力與價值的懷疑,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的能動性和自我提升的意愿,編輯的職業吸引力由此大打折扣——當“編輯”只是一份自給自足或養家糊口的工作,編輯工作的價值便不再凸顯,編輯的職業吸引力對青年圖書編輯而言降至了冰點。
3.我和誰合作?工作流程不熟,人際交往能力尚淺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量表中的團結,指個體與周圍環境以及職業產生共鳴。大多青年圖書編輯處于學習狀態,常常需要向前輩、同事請教,而出版社為保證圖書質量,選題、編校、印制、營銷等工作往往由不同部門的不同人員負責,這使得還沒有摸清門路的青年圖書編輯暈頭轉向,很難盡快融入工作環境并找到志同道合的團隊,對編輯工作形成共鳴更是難上加難。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專業技能欠缺的青年圖書編輯在工作之初,往往專心于職業技能的提升,所接觸的大多是編校方面的前輩,在遇到策劃、印制、營銷等不熟悉的問題時,找不到對接的同事,容易陷入工作焦慮與恐慌中。其二,工作經驗尚淺的青年圖書編輯,往往只注重現有工作的技能提升,忽視了人際交往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倘若出版社編輯隊伍的構成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受性格、愛好、思維方式等因素制約,青年圖書編輯很難在短期內尋找到合適的成長隊伍,降低了分享的欲望,在“我能與誰合作”的苦悶中,逐漸喪失對編輯工作的職業共鳴。
4.我做得對嗎?認同與肯定滯后,職業規劃性缺乏
克雷默和霍夫曼的職業認同量表中的自我表現,指個體對職業認同的意志、行為表現。對圖書編輯能力的認同與肯定,主要通過對其所編圖書的內容和質量來判定,但無論是內容還是質量,都需要在成書一段時間后,才能通過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質量檢查等來判定。因此,對圖書編輯能力的認同與肯定有明顯的滯后性。許多青年圖書編輯在剛入職時,很難接觸到質量上乘的書稿,難出佳作,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壓力,不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正確。在經歷了較長的學習過程、完成圖書編輯工作后,圖書品質卻仍需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檢驗,得不到及時的認同和肯定,這使得青年圖書編輯容易產生挫敗感,進而認為編輯工作沒有前途,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陷入此心理斗爭中,青年圖書編輯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心態產生變化——工作熱情慢慢消退,責任意識逐漸降低,工作意志力明顯不足等。“我做得對嗎?”迷茫的心態使青年圖書編輯在工作中或束手束腳或偏離軌道。無論哪種變化,都會影響他人對其評價,進而影響其職業認同的意愿。由此,青年圖書編輯失去進一步了解編輯工作意義的動力,不知也不愿制定階段性目標,更缺乏長遠的職業規劃。
三、青年圖書編輯提升的路徑
正所謂“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與困惑為青年圖書編輯的成長提供了思路與發展方向。近年來,大量青年編輯的加入為廣西教育出版社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廣西教育出版社在青年圖書編輯的培養過程中,針對其在向心性、價值、團結、自我表現四個方面的困惑尋找解決方法,以提升其職業認同感和綜合素質。筆者將以具體的培養方式為例,探析青年圖書編輯素質提升的路徑,為出版行業人才培養與儲備提供參考與借鑒。
1.重視入職培訓,成為身份轉變、角色定位的加速器
青年圖書編輯尤其是新入職的編輯對出版社和編輯工作不夠了解,入職培訓有助于幫助其盡快融入工作環境,了解編輯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廣西教育出版社系統的、全方位的入職培訓,成為編輯社會身份轉變和角色定位的加速器。
首先,請不同編輯部的負責人對新入職編輯進行較為詳細的崗位職責和日常工作培訓,幫助他們盡快了解不同崗位的性質和工作內容并根據自身特點完成身份轉變,為他們的職業規劃指明方向;其次,請辦公室人員帶領新入職編輯熟悉出版社的工作環境,并將單位相關制度做成文檔,方便他們了解與查閱,使他們盡快熟悉其他部門同事,避免新入職編輯對工作流程不熟悉產生迷茫;再次,請主編或資深編輯對具體工作內容進行介紹,使新入職的編輯建立職業概念,迅速適應工作強度,調整工作狀態。
2.加強專業學習,以“導師制”幫助青年圖書編輯迅速成長
出版社目前所開展的培訓基本考慮的是大多數編輯的需求,培訓內容對于青年圖書編輯尤其是新入職編輯而言,較為深刻、寬泛,容易與青年圖書編輯的知識儲備和工作狀態脫節。若想要青年圖書編輯快速進入編輯工作狀態并健康成長,針對性的專業學習必不可少。據此,廣西教育出版社在青年圖書編輯專項培養上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導師制”。由主編、副主編及各專項負責人組成的導師隊伍,涵蓋了出版的各方面,以此保證因材施教的針對性訓練和專業方向的全面學習。在實際訓練中,導師既可以傳授選題策劃、編輯加工、營銷宣傳等方面的經驗,也可以針對問題進行具體指導,以此提高青年圖書編輯的專業技能,增強他們的工作信心。此外,資深編輯作為導師為青年圖書編輯把關,不僅可以防止重大失誤出現,還可以使青年圖書編輯少走彎路。
“導師制”并不是單純的“傳幫帶”,其還附有雙向考核——培訓期滿后,需要對青年圖書編輯的編校技能、選題策劃、職業規范等進行考核,這既是對青年圖書編輯的考核,也是對導師培訓成果的檢驗。考核的設立雖使人產生壓力,但也是對青年圖書編輯學習的督促,可以讓青年圖書編輯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積累經驗并快速成長。
3.以團建增強情感交流,以輪崗提升綜合能力
團隊建設是一種團隊優化行為,對凝聚向心力、建立優質團隊及促進協同合作等具有推動作用。廣西教育出版社的團建活動分為線下與線上兩個方面。線下交流活動以情感交流為主,如技能交流會、游園會、健步走等活動,不僅可以為員工創造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讓他們提升工作技能,彼此加深了解,提升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還可以增強青年圖書編輯的職業舒適感和認同感。但受時間、地點和工作性質的限制,線下活動的頻次和方式有限,多數的交流活動以線上交流學習為主。線上交流學習主要以微信群、QQ群等網絡交流平臺為依托,如建立編校學習群等,青年圖書編輯可以在線上隨時分享與交流,加強業務學習,解決工作上的困惑,增強職業認同感和提升工作樂趣。
輪崗是青年圖書編輯熟悉工作流程、確立自己發展方向、增強職業認同的一種方式。廣西教育出版社一方面依托廣西出版傳媒集團的交流活動,讓青年圖書編輯去書店輪崗學習,走近讀者,走進市場,使其更加明晰編輯出版的方向;另一方面根據青年圖書編輯的職業發展需要,設置校對崗位實習,即所有新入職的編輯必須經過校對崗位的實習考核,才能根據自身特長進入相應的編輯崗位工作,從而保證編輯工作的有序開展。
4.提供展示平臺,及時通過獎勵給予肯定
由于對圖書編輯肯定的滯后性,平時對青年圖書編輯的肯定和獎勵或成為其職業認同和堅守的重要影響因素。讓青年圖書編輯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并能得到他人的肯定,這不僅是對其工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幫助其認同編輯角色、堅守編輯職業的強大助推力。
廣西教育出版社根據出版行業發展需求,結合青年圖書編輯所需的素質與能力,設計了“廣西教育出版社選題策劃大賽”,在比賽中鍛煉青年圖書編輯的選題策劃能力;設計了“廣西教育出版社短視頻大賽”,在比賽中鍛煉青年圖書編輯的圖書宣傳能力。此類比賽都設置了初賽和決賽的多重考驗,或邀請專家現場點評,或由集體投票選出優勝作品。可以說,這是為青年圖書編輯搭建的展示平臺,不僅可以使青年圖書編輯展示自身才華,提升選題策劃、編輯加工、文字撰寫、語言表達等能力,增強職業技能,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增強自信心,進而提升綜合質素和編輯職業認同感。
要想將青年圖書編輯培養成優秀的編輯,使其不僅可以提升業務能力,還能提升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那么,幫助其增強職業認同、形成職業堅守是關鍵所在。青年圖書編輯對編輯角色的認同過程,可以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對編輯職業的堅守過程,可以助推圖書出版行業的發展。古人云:“天下無易事,有恒者得之。”以提升職業認同度助力青年圖書編輯成長,提升其綜合素質,使其以飽滿的熱情,在圖書編輯崗位中默默堅守,堅定職業信念,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進而保證圖書編輯隊伍的穩定發展,為傳統圖書出版業注入新鮮的活力,是圖書出版行業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湖北省編輯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本課題組. 我國青年編輯職業認同、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研究總報告[J]. 出版科學,2016(4):10-12.
[2]周暢. 我國青年編輯職業認同研究[J]. 出版科學,2016(4):13-17.
[3]段樂川. 論編輯的職業認同及其培養[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48-151.
[4]吳碩. 哲學視閾下的青年編輯職業道德——從尊重與責任談起[J]. 出版廣角,2016(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