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項目式學習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學習模式,要求從問題出發,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通過完成項目任務的方式達成教學目標。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新型教育理念的滲透,項目式學習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種學習方法也開始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推廣應用,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有效推動力。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關注的是自然現象的理解比及科學問題的解決,要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質量,實現跨領域的教學指導,就要靈活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促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科學;教學
項目式學習方法是廣泛應用于科學教學的教學策略,是要求學生完成相應學習項目,進而達成學習目標的現代化學習模式。項目式學習的開展可以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深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增進學生的交流與協作,讓學生在科學探索當中保持熱情??茖W課程是素質教育普及背景下培育學生科學精神的課程,承擔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任,為確??茖W課程教育價值的發揮,就可以將項目式學習引入科學教學,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項目探究能力,促進科學教育觀念的滲透和落實,積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項目式學習概述
項目式學習是在教師的支持協助以及耐心指導之下,把相對獨立項目交給學生自主處理研究,由學生負責推進項目實施到各個環節,通過完成項目任務,達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方法。項目式學習最為鮮明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項目為線索,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主導。項目式學習活動當中,師生通過協作互動的方式促進項目完成,而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是學習主體,項目活動由學生負責,教師則通過從旁協助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任務。項目式學習的開展必須符合以下要求:一是設置驅動性問題。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項目式學習的起點,而這個問題不能難度過大,更不能夠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自主設計和實施方案,順利解決實際問題。選擇的問題要對學生完成整個項目有極強的驅動和指向作用,讓學生真正在項目探究當中獲得相應的進步與發展。二是營造學習情境。項目式學習關注真實情境下的探索和研究,所以在實際教學當中,要基于現實生活和真實場景開展項目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學以致用。三是多元學科交叉。項目任務的設計以及完成都必須關注跨學科融合,認識到現實問題,大部分無法利用單一學科知識解決,想要真正解決問題,創造出相應的成果,就必須融合多個學科,加強團結協作構建學習共同體,完成對知識體系的共同建構。
二、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
從教育學淵源角度進行分析,項目式學習的思想來自于杜威的做中學理論。為促進項目式學習在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同學科當中的實施,首先必須明確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以便為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一是建構主義理論。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并非是被動接收,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知識體系的建構當中,通過主動建構的方式完成對知識內涵的內在理解。項目式學習將這個理論作為有效支持,教師通過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激勵學生自主選取生動有趣的項目,并將其當作是研究對象,在問題驅動與團隊協作之下,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完成知識建構的任務。二是情境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給出的觀點是知識要在具體情境當中完成建構。就項目式學習而言,項目內容是學生結合個人喜好從生活當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的,所以學生所面對的是真實問題情境,而在這樣的情境當中,學生可以利用學習實踐,把知識轉化成為個體經驗,發展探索研究能力。
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的作用
對于小學科學學習來說,為了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發掘科學現象,解決科學問題,引入有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索求知環境是關鍵。項目式學習符合學生科學研究的需求,也能夠滿足新課標對科學教學的要求,所以在實際應用當中顯現出極高的價值。項目式學習與科學教學的融合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能夠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項目式學習為基礎的科學教學可以把研究項目作為重要出發點,轉變過去灌輸性的教學模式,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在科學項目研究當中主動投入自主參與,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在科學項目研究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樣的過程可以促使學生生成問題意識,在發現與解決問題當中產生科學探究積極性,增強解決問題和科學探索能力。二是有助于給學生提供開放性學習環境。項目式學習需要圍繞科學項目案例組織研究討論活動。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要保證項目的完成,要積極查找有關資料,尋求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得到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因此能夠大幅度擴展學生的眼界,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和自由的探究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和諧的學習。
四、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一)結合認知特征,有效找準項目目標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明確不管是哪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出確切方向。對于項目式學習來說,更是要找準項目目標,確保學生進一步的科學探索活動有序開展。在項目目標的確定上,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以及認知特征,做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避免項目任務違背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內在要求。教師在項目推進環節,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處理,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目標,確定出細致而又確切的努力方向,讓學生產生主動參與積極性。項目活動目標也要具備細致化以及可操作性特征,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就進入良好的探究狀態,加快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教學種子發芽實驗時,教師先要讓學生意識到,這次項目活動的基本目標是利用科學實驗觀察并歸納植物生長發育和環境要素間的關系,并且利用實驗對比、結果分析等方式鍛煉學生觀察、表達、思考等方面的能力。項目活動的發展性目標是增強學生用科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思想,并在激勵學生參與合作探索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情感性目標是讓學生正確理解生物形態與生活習性及其和生活環境的適應性,掌握生物生存生長的規律,生成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把握多元原則,科學確定驅動問題
一個完整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是以驅動性問題為開端的,所以在科學教學當中應用這種學習模式首先應該在師生合作以及教師的指導之下讓學生提出有效的驅動性問題,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問題的設置必須要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可行性。學生可以設計科學探究活動用來回答問題,探索問題過程當中所需的材料是容易獲得的,而且問題適合學生發展。二是有價值。問題和科學家真正做的研究相關問題,涉及到多樣化的科學知識或者是概念問題的設計,有助于促使學生聯系科學知識和相關概念進行思考,甚至能夠基于這一問題生成更多有探索價值的問題。三是情境化。問題的設計需要立足于真實情境和生活密切相關,比方說我們生活的垃圾都到了哪里?四是有意義。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生動有趣且至關重要的,可以貫穿學生的學習生活全過程,對學生來說問題所包含的科學現象,生動有趣,有探索研究的價值。五是有道德。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項目活動,不能夠以損害環境或者是生命體作為代價。比如要研究不同生物在受污染環境中生存情況,就很有可能會對生命體帶來傷害。反之,如果是探究池塘小區當前的污染程度,則能夠避免對生物體的危害。
(三)依托現實生活,提高項目參與熱情
在基于項目式學習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打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上,注意把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作為重要出發點,激勵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思考和認知,促使學生主動利用科學知識進行生活問題的闡釋,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發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按照下面的環節做好科學項目式學習的設置:根據確定的項目主題,突出科學教學活動的實用性;項目主題要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精心設計生活化問題,引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思考。比如在學習《鐵生銹了》時,教師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現實生活當中鐵制品比如鐵鍋、小刀生銹的資料,在這之后給學生設計貼近生活的問題,讓學生對項目研究產生熱情:生銹的物品在剛買來時是否是同樣的狀態?變成當前狀態的原因是什么?生銹物品會給正常使用帶來影響嗎?鐵銹和鐵是相同物質嗎?鐵生銹的過程是怎樣的?
(四)創設良好氛圍,保證項目學習實效
項目式學習最為鮮明的特征就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所以要順利完成項目任務,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以小組合作的方法開展,打造和諧寬松的合作學習氛圍。教師要精心設置合作探究任務,并利用分組研究的方式推進模塊化研究,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進行多角度和多層次思考。在學生合作探究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和記錄,可以通過全程拍攝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合作學習現狀,便于在進一步的反思環節利用這些信息。比如在學習水的污染和凈化時,教師可以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就污水沉淀與過濾方法進行探索,接下來鼓勵學生利用課前自制的簡易過濾裝置完成實驗操作,并探索解決以下問題:在凈化前和凈化后有怎樣的變化?經過沉淀以及過濾后,污水是否達到了清潔程度?學生可以在教師提供問題的引導之下開展深層次的探究,朝著正確的結論努力。在項目評價環節就可以把學生、教師、家長等評價結合起來,并播放學生項目參與當中的視頻,確保評價客觀全面。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教育環境的變化,為了培養新時代的優秀人才,就必須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且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改要求。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科學探究產生濃厚興趣,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自覺進行科學問題的探索研究,通過完成項目任務為學生的科學學習打好基礎。在項目活動開展當中,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之下綜合運用課上所學知識,找到完成項目的方法,有效鍛煉實操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給學生提供優質的科學探索環境。小學科學教師要關注學生在科學項目活動當中的整體表現,并根據反饋信息進行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調整。
【參考文獻】
[1]王圓.基于STEM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例談[J].物理之友,2018,(9):85-86.
[2]石靜,白可,劉軍.在小學自然班中實施STEM教育替代科學課程的幾點建議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8):71-72.
[3]黃立兵.項目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9,(01):9.